現在的港股異常擁擠,迎來各路“神仙妖魔”。
最近,一家開面館的明星公司備受爭議,其在IPO前夕搞掉了自家的公關總監。且裁員通知不是發給本人,發到了家裏,引起該公關總監的巨大不滿。公關總監在朋友圈質疑,“公司是否尊重員工的基本人格?”這家公司便是,在中國20多個城市開了約400家麪館的遇見小面。港交所官網顯示,遇見小面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衝擊“中式麪館第一股”。
圖片
在創投圈,遇見小面是一家頗具“傳奇”色彩的餐飲品牌。公司三位創始人宋奇、蘇旭翔、羅燕靈,是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85後學霸。這三人沒有攻堅科技而是盯上了重慶小面的生意,一起辭職創業、同甘共苦。2016年,遇見小面拿到百福集團2500萬元A輪融資時估值只有1億元,到了2021年,這家公司拿到碧桂園創投、喜家德水餃1億元A+輪融資時,估值逆襲達到30億元,5年估值暴增30倍,連時下最火爆的人形機器人看了也要自愧不如。
一旦IPO成功,三位華工學霸就要暴富了。不過,這家公司為何IPO前夕開掉崗位至關重要的公關總監?裁員通知不發本人,發到家裏同樣是謎。難道只能同共苦,卻不能同享福?
港股,真熱鬧。自“春天裏的一杯奶茶”蜜雪冰城在港股大放異彩後,不知不覺中,港股迎來大批“神仙妖魔”密集IPO。這些公司賽道不同目標一致,“藉資本通道,上市暴富”。
當然,這些公司跑港股還在於,“要求沒大A嚴苛”。上週有一家賣掛麪的大忽悠公司不信邪毅然挑戰A股,結果被上交所定性“5年內不準IPO”。這加速了幻想資本暴富的公司們去港股IPO的想法。眼下就有一家麪館公司跑去港股了,只是IPO前夕鬧出不愉快事件。
它就是遇見小面。説起遇見小面一線城市的食客應該不會陌生,這家創立於2014年的餐飲品牌“用一碗口味獨特的重慶小面”切入市場,迅速走紅,目前已佈局中國20多個城市。實際上,中國餐飲賽道不缺麪館,遇見小面熱度升溫跟它們得到產業資本的青睞有很大關聯。
長久以來,VC/PE、產業資本很少關注餐飲裏的麪館品類,一是開面館的一般是“家族模式”根本就用不着融資。二是“麪館估值低,資本故事很難講下去。”它不像“春天裏的一杯奶茶”靠“Z+世代”的年輕人撐起市場規模。所以,麪館一直是VC/PE眼中的“冷門”方向。
“中國第二大忽悠”前瑞幸咖啡創始人陸正耀曾嘗試過麪館創業,“他想用麪館講故事”然後,麪館項目搞到一半,不了了之。陸正耀“迷途知返”迴歸老本行賣咖啡。2025年初,知名網紅李涼涼發佈視頻稱,“李涼涼重慶小面正式結業,門店全部關閉,虧損超300萬元。”
根據百度文庫的一份報告顯示,麪館是餐飲最卷品類之一。其中,中式麪館市場規模複合增速達到12.72%,2024年市場規模增至2866億元。儘管中式麪館市場規模增速飛快,但麪館倒閉數量也在激增。2024年上半年,超100萬家從事麪館業務的公司退出市場,競爭慘烈。
麪館比奶茶狠。奶茶是死掉了5萬家公司,麪館是半年就有超100萬家退出市場。想靠麪館創業逆襲、把公司做大並不容易。遇見小面是“異類”,它們罕見獲得了資本垂青。2014年,遇見小面就收穫了一輪300萬元天使輪融資,資本為何對遇見小面拋出資本橄欖枝?
在眾多中式麪館裏,遇見小面的創始團隊跟口味一樣“獨特”。
它們有三位看上去跟賣麪條無關的創始人。根據AI大模型DeepSeek解讀,“麪館之所以卷,是因為對創業者的各方面要求低,是低學歷創業的核心方向。”DeepSeek進一步分析,麪館創業具備技術門檻低、初始投入少、人力配置靈活的三大特徵,“麪館製作流程標準化程度高,投入2-3人,學習週期僅需3-6天即可掌握基礎操作,適合無專業烹飪背景的創業者。”
遇見小面的三位85後創始人宋奇、蘇旭翔、羅燕靈是高學歷麪館創業。他們三人皆來自“雙一流985”的華南理工大學。三人之中,宋奇的經歷豐富。香港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後,宋奇突發奇想去麥當勞工作,他又從“負責點餐賣漢堡”的營業部跳到了百勝中國的開發部。
積累了運營、服務、選址等經驗後,宋奇開啓了人生第一創業。可他並不是賣“洋快餐”,而是開了一家餃子館。不久餃子館不順,宋奇二次創業搞了一家茶餐廳,也不順。此處,能看出一個什麼問題?宋奇就是DeepSeek眼中的那種“無專業烹飪背景創業者”。此外,宋奇創業有很大試錯成分,他的早期創業旅途有點像“陸正耀”,這個失敗馬上換下一個。
他跟傳統意義上的餐飲創業者也不太像,“比如洋快餐經驗豐富的人就幹洋快餐。”你説他擅長洋快餐吧,他賣餃子,你説他喜歡餃子吧,他幹茶餐廳。宋奇是用各種品類試錯,他想找到一條通往創業暴富路的“捷徑”。兩次創業不順的宋奇偶然在一檔節目裏聽到重慶小面。
他那顆創業躁動的心,興奮了。這次,宋奇要感謝他人生中的“貴人”羅燕靈。羅燕靈是遇見小面的三位創始人之一,她不單是宋奇的大學同學,還有個更加特殊的身份,宋奇妻子。據宋奇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回憶,“他很感謝妻子,兩人在一家重慶麪館前賴了半天,用5000元的學費成本,學到了重慶小面最精華的部分。”他們拿到“精華”進行了多次“改良”。
2014年,宋奇、羅燕靈想拉一位好友兼同學“下水”。蘇旭翔受不住兩位同學軟磨硬泡,三人決定共同創業,在廣州體育東橫街開出了遇見小面的第一家麪館。這三人用“科學方法論”做餐飲,“把電子秤、量杯、油溫計、鹽度計等實驗室設備搬進廚房,調配用料比例。”
華工出了很多科技大佬,TCL創始人李東生、石頭科技掌門人昌敬。宋奇、蘇旭翔、羅燕靈是用科技思維賣麪條。三人裏,宋奇的想法多、野心大,根據他自己的描述,“他在麥當勞炸薯條時,就想過未來創立中餐品牌,去挑戰麥當勞。”但賣麪條挑戰麥當勞很清奇。
關鍵,這種清奇的想法被資本“認可”。
2016年,產業資本投向遇見小面。
一年,遇見小面拿到兩輪融資。分別是知名餐飲品牌九毛九的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百福集團的2500萬元A輪融資。Pre-A輪設置,懂資本的創業者才這樣融資,目的是加股東擴估值。百福集團是以1億元估值投了遇見小面。幹了兩年,遇見小面估值就做到一個億了。
可能1億元估值對科技創業來説,“毛毛雨”。麪館創業卻是合理估值。需要説明的是,九毛九、百福集團是產業資本非財務投資者,財務投資者是VC/PE,VC/PE投麪館的不多,也不會給麪館投很多錢。前面提到,“麪館講不出好故事”。麪館也不靠估值增長收穫回報。
科技公司為何靠估值增長收穫回報?技術賦能價值前景遼闊、技術壁壘難以複製。麪館不一樣。產業資本玩的是跟自身業務融合,比如賣大骨頭的九毛九、餐飲平臺百福集團本質離不開餐飲,它們投資遇見小面亦是業務擴展。2020年,全球“黑天鵝”襲來,遇見小面竟然抗住了線下衝擊,“黑天鵝”第二年拿到了碧桂園創投、喜家德水餃的數千萬元戰略融資。
圖片
昔日賣水餃不順的宋奇招來一位賣水餃的股東。同年7月,遇見小面又融資了,企查查APP顯示,遇見小面再次拿到碧桂園創投、喜家德水餃的1億元A+輪融資,估值達到了驚人的30億元。這個估值暴增的有些離譜,一個賣麪條的2016年估值1億元,2021年30億元?
5年估值暴增30倍,專業的VC/PE看了估計也要深思,“估值何來?”。根據DeepSeek總結的歷史資料,2016年,遇見小面的門店數量10家左右。2022年,門店數量超130家。6年,遇見小面的門店數量增長10多倍,但估值在2021年就增長了30倍,真的挺離譜。
這家學霸夫妻搞起的餐飲品牌清奇透着“神奇”。“似乎每個創業者都有一個IPO夢想,別管是幹什麼的,必須IPO。”最近,遇見小面也去港股IPO了,這家公司終於不再神祕。
招股書顯示,遇見小面2022年、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4.18億元、8.01億元、11.54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為-3597.3萬元、4591.4萬元、6070萬元。2022年,遇見小面還是虧損狀態,2023年開始扭虧為盈。這份財務數據,想要挑戰麥當勞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餐飲賽道挺看重淨利潤率,遇見小面2023年、2024年的淨利潤率分別為5%-6%和5.26%。可行業的平均水平是8%。意味着,遇見小面的淨利潤率低於行業平均值,境況不算樂觀。
門店數量方面,遇見小面跑的挺快,2024年門店總數約400家,拿到好成績,遇見小面很快想到了資本市場,看到賣奶茶、咖啡、功能飲料、零食、盲盒的去港股IPO了,也去碰碰運氣。成功了就是“中式麪館第一股”。IPO前,宋奇、蘇旭翔及其控股公司合計持股53.28%,按着30億元估值計算,宋奇羅燕靈(夫妻一體)、蘇旭翔或將各自斬獲超10億元財富。
2024年,遇見小面才賺了6070萬元,若順利,上市一戰三位創始人就徹底暴富了。但遇見小面突然冒出來的公關總監裁員風波,則給公司蒙上了一層迷霧,“快IPO了卸磨殺驢?”
那麼,你看好遇見小面的IPO之旅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