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專注人工智能的數據中心運營商股價週三續漲17%,自上週五以40美元平盤收盤(與IPO發行價持平,表現不及預期)以來,累計漲幅已達65%。其劇烈波動背後,暗藏多重市場博弈因素。
三重推手:流通盤小、軋空風險與關稅博弈
曼哈頓風險合夥公司研究主管Santosh Rao指出,CoreWeave股價劇烈震盪的誘因包括:
流通股規模小:總股本中僅少量股票公開流通,易受資金衝擊
軋空潛在可能:做空力量與買盤形成角力
關稅政策外溢效應:市場對AI硬件供應鏈受關稅衝擊的擔憂
儘管存在爭議,Rao對AI算力需求持樂觀態度:"高性能芯片的基礎需求未減,CoreWeave處於有利競爭位置。"該公司作為私募科技股二級市場專業機構,其觀點具有一定代表性。
分析師分歧:債務隱憂 vs 技術突破
看空陣營:DA Davidson分析師Gil Luria上週唯一覆蓋該股,給予"中性"評級後,本週一將目標價從47美元猛砍至36美元,主因債務高企(總負債達24億美元)及運營風險。
技術利好:公司週二宣佈,其搭載英偉達Blackwell平臺的雲服務在開源大模型Llama 3.1上創行業新基準,試圖強化技術領導力敍事。
Luria特別指出,英偉達在IPO時注資2.5億美元支撐股價,暗示CoreWeave實為"英偉達表外SPV——將3.5億美元投資轉化為百億美元級客戶的槓桿工具"。
流動性陷阱:納入AI指數引發虹吸效應
由於流通盤僅佔已發行股份的12%,該股正被快速納入各類AI主題ETF。Luria警示:"微小流通盤下,任何增量買盤都會引發股價巨震。"當前日均成交量已達流通股的35%,市場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
市場疑慮未消:AI泡沫臨界點?
儘管技術突破消息刺激買盤,但核心爭議仍圍繞:
公司估值是否過度透支(市銷率高達18倍,遠超行業均值)
英偉達戰略投資的真實意圖(技術協同 vs 財務操作)
高負債模式下的持續融資能力(2025年到期債務達9億美元)
行業觀察家指出,CoreWeave的暴漲暴跌成為AI賽道情緒風向標。隨着美聯儲政策轉向預期升溫,高beta科技股的波動性或將持續放大,投資者需警惕"流動性幻覺"下的估值陷阱。
文章源自MarketWatch《Why CoreWeave’s stock is taking off after a lackluster IPO》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