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股市持續下跌之際,投資者自然會想知道現在是不是應該開始買入,一些策略師認爲,想開始買入的投資者應該把目光投向其他市場。
2月中旬以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了13%,標普500指數下跌了9%。這是否可能是不久前將美股推向新高的“美國例外論”出現的第一道裂痕,是目前策略師們正在考量的一個問題。
Gavekal Research負責人路易·加夫(Louis Gave)在週二(3月11日)發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這次回調是否再次爲投資者帶來了買入優質美國成長股的機會?可能不是這樣。美國是全球投資者唯一可以配置資本的地方這一想法正在受到新政策和市場趨勢的挑戰。”
原因之一是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財政政策和美國國家債務等問題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衝擊配置率高且昂貴的美國股市。其他市場和美國股市的鮮明對比是另一個原因。
中國和歐洲國家都在致力於提振支出,在美國嘗試削減支出之際,前者的增長前景有所改善。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最近稱,削減支出是對過度依賴政府支出的“脫癮治療”。
今年歐洲ETF-iShares (IEV)上漲近13%, 中國ETF-iShares MSCI(MCHI)上漲16%,標普500指數同期下跌4%。
推動中國股票上漲的原因之一,是DeepSeek的人工智能模型讓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美國是否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唯一贏家。中國繼續提振消費支出和投資的計劃是另一個原因。
加夫在報告中寫道,“中國股票開始再次在全球股票配置中爭奪資金。”
由於日元和日本國債收益率持續上漲,日本股票也有望獲得提振。加夫說:“當日元升值,以及當日本允許國債收益率上升時,日本儲戶傾向於將資金匯回國內。”
投資者對歐洲股票的態度發生變化也值得關注。Picte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策略師盧卡·保利尼(Luca Paolini)告訴《巴倫週刊》,鑑於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和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目前形勢對歐洲非常不利,但歐洲股票跑贏美股的幅度達到35年來最大。
加夫指出,歐洲國家開始實施更具刺激性的財政政策,這意味着收益率將上升,歐元將升值,這些因素可能會促使歐洲儲戶留在國內而不是投資海外。連德國似乎也準備放棄數十年的財政緊縮政策加大支出力度。
加夫寫道,“美股比其他股市貴,而且現在出現了負面動能,與此同時,美國國內政策的不確定性繼續上升。另一方面,其他國家和地區股票出現的動能突然變得更有吸引力。”
其他策略師在表示認同上述觀點的同時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風險。保利尼指出,經歷了最近幾個月的上漲後,歐洲股票相對於美國股票更接近公允價值,漲勢能否持續,將部分取決於未來幾周德國的動向,屆時德國議員將就是否增加支出進行投票。未來幾年,增加支出可能會爲德國GDP帶來0.5%到1%的貢獻。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歐洲發出的關稅威脅可能將於4月生效,這是歐洲股票面臨的另一個風險。保利尼和歐洲股市的看法一樣,即特朗普不會兌現關稅威脅,但他同時指出,如果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確實給全球經濟造成傷害,歐洲和中國將比美國擁有更大的經濟增長空間,而與此同時,美國正面臨通脹上升的壓力。
保利尼說:“如果特朗普對歐洲徵收25%關稅,資金可能會重返美股,不過,歐洲股票的反彈是由基本面驅動的,而不僅僅是市場情緒,歐洲出現了真正的改善,甚至在政治上也比幾個月前團結得多,與此同時歐元正在走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