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 | 新浪財經 徐苑蕾
2010年,博納影業頭頂“中國內地影視第一股”光環,於冬遠赴納斯達克敲鐘,鞏俐等一衆人陪在身邊。12年後,博納影業在A股上市,和於冬上臺敲鐘的只有5個人,其中一個是陳凱歌。
作爲博納影業的藝術總顧問,陳凱歌監製的《長津湖》系列,穩住了公司在疫情期間的業績,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博納影業漫長的回A之路。
但是上市夢圓後,博納影業業績卻迅速變臉。由於主控主投影片的失利,今年上半年在四大民營上市電影公司中,博納影業的虧損額甚至超過了華誼兄弟。
要挽回全年業績的頹勢,博納影業必須在下半年最重要的國慶檔押注。但直至近日,博納影業才“壓哨”躋身《志願軍:雄兵出擊》(以下簡稱“《志願軍》”)的主出品方名單中。而此前不管是影片發佈的海報,還是博納影業的財報,均不曾透露出博納影業出品方的身份。
《志願軍:雄兵出擊》的導演正是陳凱歌,這次難道又是他拉了於冬和博納一把?
上市夢圓業績變臉
2023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最終實現爲 262.71億元的成績,同比上漲52.91%。在此背景下,絕大多數電影公司的業績都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或扭虧爲盈,但博納影業業績卻出現暴跌。
今年上半年,博納影業營收較上年同期下降42.31%至8.5億元,歸母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36億元轉爲淨虧損2.68億元,是四大民營上市電影公司中虧損最多的。
博納影業的回A之路,踉踉蹌蹌地走了5年之久,而上市後業績就迅速變臉,這樣的局面顯然是難堪的。要知道,近幾年來,博納影業是“四大”中唯一一家持續盈利的公司。即便在疫情最嚴峻、影院停擺了將近半年的2020年,博納影業雖有業績波動但也並未出現虧損,2021年還重新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招股書資料顯示,2019年—2021年,博納影業實現營收分別約爲31.16億元、16.1億元和31.24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約爲3.15億元、1.91億元和3.63億元,2022年上半年,博納影業營收14.73億元,淨利潤爲2.36億元。
博納影業向監管部門證明了,自身的經營經得起疫情和行業調整的考驗。自2017年首次在深交所遞交招股書,而後又遭遇政策收緊、疫情來襲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爆雷”等“黑天鵝” ,博納影業終於在2022年7月末正式拿到證監會的批文,並在8月成功在A股上市。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博納影業的業績就已現疲態。在2022年上半年盈利的情況下,上市後首份年報卻錄得7200萬元的歸母淨虧損。於冬在採訪時對此表示,“無法原諒自己,沒有更好地調整戰略。”
去年博納影業業績的不理想,或許還情有可原,可以歸結爲疫情的復發和影院的停擺等不可抗力,這是影視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但是如今隨着行業強勢回暖,其他公司競爭力回升的狀況下,博納影業曾經的優勢或會被稀釋。上市後如何持續產出改高效益的項目、做好成本和風險管控,都是博納影業不得不思考的命題。
難戒主旋律依賴症?
在疫情期間還能保持業績“優等生”的身份,皆因博納影業喫到了主旋律的紅利。
於冬曾說,2020年至2021年,在疫情影響下電影行業最受衝擊的時候,博納影業傾注全力,集中將近20億的資金,拍了《中國醫生》《長津湖》和《水門橋》,只有堅定一個信念,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拿出有分量的作品,越要有必勝的信心,沒有退路、沒有捷徑。
2019年,博納影業推出了《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及《決勝時刻》組成的“中國驕傲三部曲”,累計票房收入接近50億元。2021年,博納影業推出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以57.75億元拿下了全年電影市場的票房冠軍。
2022年上半年博納影業憑藉春節檔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繼續回血,該影片貢獻了超過40億元的票房成績。但是下半年,主控項目僅有《海的盡頭是草原》和《平凡英雄》兩個較小體量的項目。
而2023年上半年,在春節檔和端午檔,博納影業分別安排了《無名》和《別叫我“賭神”》兩部主控主投的影片,但終究撐不起公司業績,連同另外兩部參投影片《風再起時》和《長空之王》共計實現票房18.66 億元,僅佔 2023 年上半年國產影片總票房的9.36%。
這直接導致今年上半年,博納影業的電影投資業務營收爲1978萬元,較上年同期的6.19億元同比下滑96.8%,營收佔比從42%下降至2.3%。
由此可見,在主旋律之外,博納影業急需開闢新的路徑,以擺脫對單一類型影片的票房依賴症。爲此,博納影業今年提出,未來3年形成每年 “三大片、三小片、三劇集”的創作生產格局,即每年推出三部大片征戰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每年三部中小成本影片滿足小長假檔期和週末檔期,以及每年推出三部劇集。
“壓哨”押注《志願軍》
當下,中秋檔和國慶檔即將開戰,連續8天的假期足以爲各部影片爭取到更充足的市場空間,同時暑期檔良好的市場態勢和觀影熱情,或許也能進一步延續到國慶檔。對於博納影業來說,想要挽回今年全年業績的頹勢,必須在國慶檔押注。
據瞭解,博納影業將拿出檔期內唯一一部獻禮片、陳凱歌執導的《志願軍:雄兵出擊》(以下簡稱“《志願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不同,博納影業在《志願軍》中並不佔據主控主投的位置,在財報中,博納影業也從未將該片列入庫存片單中。
新浪財經查詢發現,今年4月在《志願軍》官方微博發佈的概念海報中,同樣未見博納影業的身影。直至近日,燈塔專業版等平臺才顯示,博納影業“壓哨”躋身了《志願軍》的主出品方之列。
作爲電影項目最核心的投資,主出品方臨時變動的情況並不常見。一位電影行業人士表示,其中或許存在出品方之間的博弈。只是不知道,《志願軍》的導演、博納影業的藝術總顧問、陪伴於冬共同敲鐘的陳凱歌,有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幫了博納影業和於冬一把?
另外,在第一梯隊的影片中,目前來看,《志願軍》不具備如《長津湖》般的壓倒性優勢。在國慶檔,博納影業將正面迎戰華誼兄弟主控主投的《前任4:英年早婚》,以及光線傳媒主控主投、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
尤其是“前任”系列,電影市場早在2017年賀歲檔就見識過其威力。《前任3:再見前任》包攬19.41億元的票房,截至目前依然穩居國產愛情片的亞軍位置,更以一己之力開啓了院線電影的短視頻營銷紀元。目前其續作《前任4》在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數已經接近100萬人。
於冬曾經說過,從美股上市到退市,這條路走得好艱苦。而對於如今的博納影業和於冬而言,回A後的路或許充滿挑戰。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