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漲價令人關注
德國聯邦統計局今年1月16日公佈的數據曾顯示,與2022年相比,2023年德國居民消費價格平均上漲了5.9%。
聯邦統計局局長露絲•布蘭德(Ruth Brand)當時表態稱: “2023年的通脹率低於2022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它略低於6%,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布蘭德還強調指出: “2023 年的食品價格平均漲幅特別大。”
根據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22年食品價格漲幅爲 13.4%,已明顯高於總體通脹率。而與2022年相比,2023年消費者的食品價格再次明顯上漲12.4%,比當年年通脹率大一倍還要多。
據稱,平均而言,2023年幾乎所有食品類別均受到價格上漲的影響。其中, 特別是麪包和穀物食品(+16.4%)、乳製品和雞蛋以及糖、果醬、蜂蜜和其他糖果(均爲+15.7%)的漲幅尤爲顯著。此外,與2022年相比,2023年魚類、魚類產品和海產品(+14.7%)和蔬菜(+13.3%)等其他食品類別的價格也比平均水平高。而2023年食用油脂的平均價格則有所下跌(-3.5%,包括黃油:-17.8%)。
然而,今年以來,德國通脹已逐漸回落,過去兩年的高通脹已成爲歷史。8月的通脹率跌至1.9%。9月通脹率初值甚至已降至1.6%。
而根據居民消費價格協調指數(HICP),德國中央銀行專家今年6月曾估計今年的通脹率可能會從去年的年均 6.0% 下降到 2.8%。而去年12 月,德國央行還曾預計今年通脹率爲2.7%。
一些主要經濟研究機構則預測,德國今年的平均通脹率將大幅下降至2.3%。
但對德國今年8月通脹率降至1.9%,不少經濟學家仍感到驚訝,因爲此前平均預期還爲2.1%。那麼,原因何在呢?
統計學家指出,首先是能源價格同比明顯下降。黑森-圖林根州立銀行的經濟學家強調稱:“8月份的汽油、柴油和取暖油價格比以前便宜了。”而根據德國汽車協會(ADAC)的數據,在過去幾天裏,汽油價格曾一度跌至年內最低水平。
此外,據分析,德國的消費者和企業也從匯率變動中受益,輸入型通脹在下降。8月份,歐元兌換美元的匯率曾從1歐元兌不到1.08美元上升至1.1201美元的峯值,從而壓低了歐元區消費者和企業的燃料和取暖油價格,因爲石油是以美元交易的。美元兌歐元匯率下跌,歐元區的買家就能用自己的錢買到更多的石油。
當然,一年多來,食品通脹也在放緩。聯邦統計局曾稱,2024年7月的食品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僅上漲了 1.3%。
該統計局9月10日公佈的數據還顯示,今年8月份德國食品價格同比只上漲1.5%。然而,食用油脂和食用油的價格在一年內仍大幅上漲15.9%,其中橄欖油甚至飆升35.0%。此外,今年8月,消費者購買糖、果醬、蜂蜜和其他糖果(+5.0%)、水果(+2.5%)和蔬菜(+0.9%)等其他食品類的價格均比去年同期高。
值得關注的是,在報道德國8月份通脹率時,德國電視二臺網站還指出:
“消費者在購物或外出就餐時都會注意到價格在大幅上漲。根據聯邦統計局對 2020 年 1 月至 2024 年 5 月期間的特別分析,近年來食品價格平均上漲了 30% 以上。”
北威州消費者中心曾載文分析過造成食品價格上漲的因素,包括能源成本上升、國際政治局勢緊張和勞動力短缺,同時也包括氣候變化導致的歉收、隱性價格上漲和暴利。
其中,“隱性價格上漲”和“暴利”均是造成食品價格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將着重探討一下提高食品價格透明度的必要性。
2.食品價格應該透明
在經濟記者沃爾夫岡•默爾克(Wolfgang Mulke)最近撰寫的一篇有關食品價格的報道中,他曾提及讓德國超市顧客一再感到驚訝的兩種價格不透明的情況: 其一,同樣的價格,包裝的東西卻更少; 其二,價格不變,但配料表則顯示使用了更便宜的原材料。
爲此, 德國消費者組織聯合會(vzbv)負責人拉莫娜•波普(Ramona Pop)就表示:“去年,消費者中心發現的欺騙性包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除了這些隱性漲價外,還有一些公開漲價。因此,在價格發展方面,食品已與總體通脹脫鉤。”
波普還特別提到了2023年食品通脹率比當年年通脹率大一倍還要多這一事實:“一般生活費用上漲了5.9%,而消費者在食品上的支出卻增加了12.4%。”
但沒有人確切知道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爲此,波普尖銳地指出:“食品價格是一個‘黑箱’ ”,並表示要改變這種狀況。
爲此,該聯合會贊成設立一個獨立的“透明度辦公室”,這個辦公室將提供所有參與生產、加工和分銷者的成本概覽。這樣,不合理的價格上漲就能更快被發現。據告,法國等其他國家已經有這樣的例子了。
早在去年7月,鑑於食品價格急劇上漲,北威州最大在野黨社民黨就曾在州議會呼籲在該州建立一個“透明度中心”。
根據州議會社民黨黨團副主席亞歷山大•沃格特(Alexander Vogt)的想法,該中心應專門處理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市場力量和營養貧困等問題。
與巴符州類似,北威州的農業和消費者保護部還應成立一個新的 “市場和營養 ”部門,負責公佈價格和市場數據等。沃格特並表示,應審查大型折扣店究竟是如何定價的。
現在,德國消費者組織聯合會提出了類似的設想。波普審慎樂觀地表示:“價格監測中心能夠揭露不公平的做法,從而保護消費者在商店櫃檯前免受過高價格的影響。”她稱,德國政府必須最終爲黑暗帶來光明。
該聯合會並請德國農業市場信息公司(AMI)分析該建議是否可以實施。分析結果是:對整個食品價值鏈的價格變化進行監控是可行的。
研究報告的作者漢斯-克里斯托夫•貝洱(Hans- Christoph Behr)還以 2019 年一公斤西紅柿的價格爲例,說明了是如何以透明的方式展示價格的:消費者爲此支付了 2.59 歐元。其中 17 歐分爲增值稅,2 歐元由零售商在購買時支付。這樣,超市的毛利爲 42 歐分。番茄供應商則以 1.17 歐元的價格從番茄生產商處購買番茄。扣除成本後,其毛利爲 18 歐分。處於產業鏈起點的農民獲利 16 歐分。其餘部分則用於種植、收穫或加熱能源。
據稱,價格構成所需的大部分數據現已可以獲得。歐盟還要求有關各方提供這方面的信息。
按照德國消費者組織聯合會的設想,德國的“透明度中心”應設在聯邦農業和食品局(BLE)內。在每年一次提交給聯邦議院的報告中,聯邦農業和食品局應彙總市場觀察的結果。不過,聯邦政府尚未就此發佈任何公告。
3.食品支出不容小覷
根據德國消費者組織聯合會負責人波普的說法,德國人的平均食品支出只佔其家庭預算額的11%。但她同時也強調指出,對於月收入不到1300歐元的低收入者來說,購物支出幾乎佔了其收入的四分之一。
而就食品價格走勢而言,現在也還難以作出精確的預測。但北威州消費者中心稱,食品價格很可能只會略有下降。2000-2019年的低價位不會再現。因此,消費者必須預計到未來食品支出佔其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還會增加。
低收入人羣或依賴基本保障福利的羣體,比如許多大學生、基本養老金領取者或失業者,尤其會受到高物價水平的影響。這是因爲這些人已經不得不將較高比例的收入用於滿足基本需求,如食品、住房和出行,而在這些方面的支出只能節省到一定程度。
爲此, 北威州消費者中心呼籲政府採取若干措施來減輕消費者的負擔。然而, 其中一些措施可能難以落實,如“大幅上調公民津貼的基準數, 以便在食品價格高企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由於通脹放緩,德國勞工部長鬍貝圖斯•海爾(Hubertus Heil)9月初已經宣佈,2025年, 德國每月的公民津貼將不會增加。
再就“水果、蔬菜和豆類零增值稅”這項措施而言,雖然綠黨籍農業部長策姆•約茨德米爾(Cem Özdemir)兩年前就曾表示過支持免稅需求,並向德新社表示:“如果我們讓水果和蔬菜變得更便宜,我們不僅能以相對經濟有效的方式減輕消費者的負擔,而且還能通過獲得的引導效應促進健康飲食”, 但這位農業部長同時也指出,稅收問題是由財政部負責的。因而,看來這項措施也難以實施。
當然,諸如“爲低收入者、低養老金領取者和基本收入補助金領取者提供特別補助”、“支持爲貧困人口提供膳食的組織”等措施還是可以推行的。
針對食品價格經常不透明這種現象,經濟記者默爾克曾明確指出,雖然自由定價是市場經濟的核心,但在實踐中,這一制度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發揮作用。
特別是在食品行業,當相關企業具有過於強勢的市場支配地位時,它們就可以在銷售時抬高價格,在採購時壓低價格。
當然,此間媒體在呼籲德國食品價格應該提高透明度時,也明確表示,這並非是要讓國家對定價施加影響,更不是要讓政府對企業的定價政策發號施令。而只是想通過介紹價值鏈的部分信息,從而更好和更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總體而言,提高食品價格透明度可以確保競爭更加公平,因爲不公平的做法遲早會被發現,並最終會受到消費者的懲罰。
(注:作者袁傑博士是旅德中國學者。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