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平臺瘋狂內卷,年輕人為啥不愛逛菜市場了?

市場資訊
2024-10-19

  原創 邢海洋 三聯生活週刊  

  真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去年底因爲股價連續低於1美元,每日優鮮退市了,可還不到一年時間,各大電商平臺上“半小時達”、“小時達”的大字招牌越來越顯眼。不被看好的前置倉線上生鮮超市又熱鬧起來,不僅是時效性強、需要及時配送的生鮮食品,連日用百貨也在主攻前置倉,頗有半小時生活圈大圈地的跡象。

  這不,儘管很多大城市裏都開有七鮮實體店,就在9月,京東七鮮在北京還是開出首個前置倉,第二個也正加緊建倉,主打“最快30分鐘送達”。有了實體店爲什麼還另設前置倉,原因是七鮮超市店面大,覆蓋的範圍廣,有的半徑超過10公里,用戶下訂單之後1個小時才能送貨上門。開設前置倉可以加快配送速度,給顧客更好的購物體驗。

  2021年4月20日,成都,來自四川南充的“90後”退伍軍人蔡江在一家生鮮電商前置倉忙碌(圖 | 視覺中國

  也的確,正在做飯的消費者,若發現缺配菜少佐料,去鄰里小超市現買通常半個小時就回來了,一邊做飯一邊等佐料,等上一個小時未免失去耐心。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主打的便是半小時送達,它們的佈局定位於社區,通常以兩三公里爲半徑建倉。但前置倉的租賃成本高,和社區小菜店相比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也是生鮮電商苦苦支撐的原因。

  可突然之間,就如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井噴式開店,生鮮電商在熬退市了每日優鮮後,開啓了第二春。今年二季度財報,叮咚買菜GMV,也就是商品交易總額達到62.2億元,同比增長16.8%,淨利潤更是達到1.03億元,同比增長近13倍,實現了2021年來最高單季淨利潤水平。要知道,兩年前叮咚買菜還深陷大裁員,一裁就減上萬人的傳聞,一年前還靠收縮門店,降本增效守住資本市場融資來的、所剩不多的資本以圖存活。在經濟下行消費普遍降級的2024叮咚竟然翻盤了。叮咚買菜驚豔轉身,股票也起死回生,從1美元漲到4美元。

  圖 | 攝圖網

  生鮮電商命途多舛,可叮咚買菜依靠着頑強的生命力,居然走通了前置倉的道路,這無疑給行業注入了強心針。兩年前電商資本大撤退,燒錢模式終結,即便是如美團那樣的大廠也關閉了北京等城市的社區團購。廣爲看好的後置倉模式尚且不能維持,美團卻保留了在北京的美團買菜的前置倉。這當然和美團集中於外賣業務,派送更有競爭力有關,但也隱含着對前置倉前景的一場豪賭。並且,這場豪賭賭的不僅是大爺大媽的買菜習慣,更是年輕一代的購物方式觀念和上一代的不同。

  去年10月,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更名“次日達超市”後,主打30分鐘送達的生鮮電商業務美團買菜,也更名爲“小象超市”。美團APP首頁,導航欄排在外賣之後的“小象超市”、“超市便利”、“品質百貨”,也有意引導顧客從“送外賣”的固有印象,到“送百貨”的轉變。而美團小象的商品品類已經達到了上萬種,可以和大型實體超市對標了。

  叮咚蹚路,美團展業,資本市場則給予了熱烈的回應。國慶節前港股的大漲中,美團是最受外資關注的互聯網股,市值從6000億港元升到萬億港元,還曾一度翻倍。除了估值修復,抖音放棄押注外賣,美團得以保持外賣的利潤,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小象超市的預期。美團二季度新業務營收爲216億元,超出市場預期的205億元,其中小象超市增長強勁,整個季度新業務僅虧損13億元,少於市場預期的虧損21億元,而在一季度新業務還虧損28億元。

  《親愛的,熱愛的》劇照

  生鮮外賣成功立足,“生鮮+百貨”的外送,也迅速從攬客階段的浮虧向盈虧平衡點轉變,前置倉之存活和壯大,似乎成爲定局。而僅僅一年前,前置倉的生鮮電商和百貨電商,還被認爲是電商的累贅。轉變似乎完成於一夜之間,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具體到叮咚買菜,其之所以連續六個季度盈利,就在於它的求生欲,此前它的戰略是“規模優先”,全國擴展圈地。失去融資渠道後,叮咚開始退守大城市,放下野心勃勃的前置倉版圖,從零散的二三線城市退回到華東市場,戰略調整爲“效率優先”,開始降本增效。小象超市開通的城市,也是集中於一線和準一線城市及其周邊,比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廊坊、佛山、武漢、蘇州和杭州,這些都是人口密集,生活節奏頗快的白領之城,居民工作繁重,生活節奏快,收入也更高。消費者沒時間到實體店採購,寧願付費購買“跑腿”業務。

  《我愛男保姆》劇照

  這些一線、準一線城市,無一例外又是商業地產集中的地方,租金高昂,開實體店費用高,商品中包含着畸高的房租費用。既如此,前置倉是否也同樣租金不菲?同一塊房地產,雖居於同一區域,所謂“金角銀邊草肚皮”,租金也是大有分別。前置倉無需考慮到“金角銀邊”的人流優勢,選址在偏僻的社區角落乃至地下室,就會省下大筆的租金。而商場購物者看中消費體驗,即便是大型綜超也得給顧客留出“逛”的空間和廣有餘裕的視覺體驗,前置倉自可最大化地利用空間,儘可能多地儲存商品。

  今年的零售環境,山姆人流如織,河南偏居小城的胖東來養活了一大羣代購羣體,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警惕,其實也是社區小店被電商分流的一大原因。畢竟前置倉有電商平臺背書,選品不當影響的是百億企業乃至萬億巨無霸的聲譽。一家社區小店的進貨卻可能缺乏保障,只求低價,商店也隨時可能倒閉。

  《我在未來等你》劇照

  把前置倉從ICU拯救出來的,除了以上種種,還有新一代的“宅”。他們不再像上一代一樣熱衷於“逛”,逛商店逛市場逛集市,他們更愛在虛擬空間裏徜徉,有着更多的愛好和社交,買菜買日用百貨,既然只是基本生活需求,何不用最基本的方式應付。這或許是實體店裏年輕人越來越少的原因,前置倉和“宅”一代,於是相得益彰。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恆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