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掀起拋售風暴。
今晚,美股開盤後,各大指數全線大跌,截至23:0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大跌2.31%,標普500指數跌1.48%,道瓊斯指數跌0.9%。與此同時,歐洲市場也全線下挫,歐洲STOXX 600指數跌幅擴大至1.5%。
分析人士認爲,今晚美股市場下挫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今晚美國披露的一系列經濟數據給美聯儲降息前景增添了變數;部分巨頭業績爆雷,令美股財報季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美國大選臨近,部分市場資金開始避險。
值得注意的是,美股財報季的雷並不侷限於科技股,部分傳統巨頭的財報也令市場感到失望。今晚美股開盤後,全球美妝巨頭雅詩蘭黛股價暴跌,盤中最大跌幅超27%,公司撤回2025財年展望並下調派息。
全線大跌
今日晚間,美股市場全線下挫,截至23:0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大跌2.31%,標普500指數跌1.48%,道瓊斯指數跌0.9%。
其中,美股科技股集體大跌,ARM大跌超8%,微軟大跌5.8%,英偉達、博通跌超4%,亞馬遜、meta、臺積電美股、甲骨文跌超3%,高通跌超2%,蘋果、特斯拉跌超1%,谷歌a跌0.4%。
分析人士認爲,今晚美股市場下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今晚美國披露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使得美聯儲降息前景出現了變數。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7%,高於預期的2.6%;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上漲0.3%,較前值明顯回升,爲今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這支持了美聯儲在9月大幅降息後放緩降息步伐,可能預示着未來幾個月美聯儲在降息方面將採取謹慎態度。
其次是部分巨頭業績爆雷,令美股財報季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以今晚大跌的微軟爲例,其業績指引表現得較爲保守,預計公司2025財年第二財季的營收將在681億至691億美元之間,低於市場預期。另外,英特爾將於美國時間週四公佈其季度財報,而據華爾街猜測,這份報告註定不會太好看。
其實,在此之前,美股“AI大牛股”超微電腦、AI芯片巨頭AMD的財報也爆雷,股價雙雙重挫。
最後是美國大選臨近,部分市場資金開始避險。華爾街分析人士認爲,市場要爲11月美國大選不確定性作好準備,投資者需要防範潛在的波動性風險,目前衡量市場波動性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恐慌指數VIX波動率日內漲幅達11.0%,報22.61,重回長期均值20以上。
中國資產方面,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一度跌超1.9%,失守6900點關口。熱門中概股多數下跌,截至23:00,理想汽車大跌超13%,極氪跌超7%,蔚來、名創優品跌超3%,騰訊音樂、富途控股、嗶哩嗶哩跌超2%,阿里巴巴、拼多多、攜程等跌超1%。
與此同時,歐洲市場也全線下挫,歐元區STOXX50指數跌1.6%,歐洲STOXX 600指數跌幅擴大至1.5%,法國cac4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德國dax指數、意大利富時mib指數均跌超1%。
此外,現貨黃金、白銀價格也大幅下挫,截至23:00,現貨黃金日內跌幅達2%,報2731.43美元/盎司;COMEX黃金期貨主力日內跌2.1%;現貨白銀大跌近4%。
巨頭爆雷
美股財報季的雷並不侷限於科技股,部分傳統巨頭的財報也令市場感到失望。
今晚美股開盤後,全球美妝巨頭雅詩蘭黛股價暴跌,盤中最大跌幅超27%,創歷史最大盤中跌幅,隨後跌幅有所收窄,截至23:00,跌幅仍超17%。
消息面上,據雅詩蘭黛集團發佈的截至今年6月30日的2024財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集團實現淨銷售額156.08億美元,同比下降2%;淨利潤3.9億美元,同比下滑61%。
同時,雅詩蘭黛撤回2025財年展望並下調派息。這令市場擔憂,公司未來一段時期內經營業績可能會承受巨大壓力。
雅詩蘭黛集團在報告中指出,2024財年淨銷售額的下降,主要反映了護膚品淨銷售額的減少,在較小程度上反映彩妝和頭髮護理淨銷售額的減少,部分被香水的增加抵消。護膚品淨銷售額的下降,主要原因是雅詩蘭黛、倩碧和蒂佳婷的淨銷售額下降,部分被海藍之謎等品牌的增加所抵消。
同時,雅詩蘭黛宣佈,任命Stéphane de La Faverie爲新任總裁、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成員,任命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
北京時間10月30日晚間,受財報爆雷影響,美國醫藥巨頭禮來股價亦重挫,盤中最大跌幅超14%,截至收盤,跌幅超6%。其披露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營收114.4億美元,同比增長20.5%,不及市場預期;調整後每股收益爲 1.18 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每股 1.51 美元。
同時,禮來還下調全年利潤指引,預計全年銷售額爲 454 億美元至 460 億美元,較早前的 466 億美元上限有所下調。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