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有爲
來源 | 品牌觀察官
導語:“湊單滿減”風潮興起,不少人拿奢侈品牌來湊單。
拉夫勞倫以爲自己會是今年雙十一的“銷冠”的時候,沒想到沒過多久,就被後臺堆積如山的“退款”訂單打臉了,這360°大反轉,跟做山車一樣刺激。
這一次,爲了湊單滿減,某貓平臺上的消費者,“摳門中產”以及“窮鬼”盯上的不是一些小商家,而是有點實力的大品牌。
而且,部分品牌還有做壞事的“前科”,所以這些“摳門中產”以及“窮鬼”,湊單湊的也是理直氣壯。
收割中產的拉夫勞倫
淪落爲反向湊單工具
拉夫勞倫還沒一覺醒來,店鋪就被“搬空”了?
很開心地以爲店鋪好多產品都顯示“售罄、加購6000人”等,殊不知裏面卻有很多“水單”,在排隊等着被“極速退款”!
本來損失沒那麼慘重!但拉夫勞倫先給自己抬高了地位,滿300元減50元的這種低層次的優惠,拉夫勞倫是不屑參加,但如果滿3000元減240元,那拉夫勞倫可以考慮一下。
卻沒想到,因爲這麼一個高姿態的優惠決策,導致整個拉夫勞倫的店鋪,差點被一衆“某寶88vip”薅盡羊毛了,印證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店鋪被加購的大部分的訂單,都被拿去湊單了,訂單完成沒多久,消費者真正要買的等待發貨,剩下湊單的“拉夫勞倫們”風中凌亂,被申請退單!
關鍵是拉夫勞倫的衣服、褲子等商品,售價大就是1件1000元起,童裝也要近500元。
也就是說,即便只買1000多元,加購一兩件拉夫勞倫,就也可以滿足條件,3000元湊單至少能便宜240元,就問“摳門中產”以及“窮鬼”誰不心動,簡直是佔了大便宜。
其實對拉夫勞倫來說,無非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連帶整個運營團隊手忙腳亂,還沒錢賺,白乾一場了?
也有網友以爲老婆買的拉夫勞倫是給他的,沒想到他老婆反手就是一個退貨。
還有網友表示來遲一步,這麼多年都不知道都可以這麼操作?還有痛惜的,纔買了1000多元,還是消費太保守了。
在這場“湊單災難”中,不止拉夫勞倫是受害者之一,就連優衣庫也不能免受其難。
一開始,優衣庫也是以爲自己怎麼突然銷量爆單了,但沒幾分鐘,後臺就慘遭大波退款退錢,客服都回不過來。
最後,拉夫勞倫和優衣庫,不得不連夜退出滿減活動以及暫時關閉“極速退款”。
靠中產的消費
成爲奢侈品中的一股清流
奢侈品集團除了愛馬仕集團外,開雲集團和LVMH集團目前對“自己”的業績,都不是很滿意,畢竟奢侈品躺着掙錢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了。
但沒想到拉夫勞倫竟然還可以小賺一筆?
根據奢侈品集團 Ralph Lauren Corp公開的2025年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分析得出,截至今年6月29日,2025財年第一財季營收爲15.12億美元,同比增長1%。
雖然只有一個百分點,但對比其他奢侈品集團來說,看着也很羨慕了,尤其是亞洲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4%。
Brunello Cucinelli
同樣也是老錢風的Loro Piana和Brunello Cucinelli,在營收上卻不輸拉夫勞倫。
毫不誇張,拉夫勞倫這個“家”,全靠“中端門店”在養着,也就是“Polo Ralph Lauren”,幾乎都是中產在買單,紫標店中產很少光顧,但紫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老錢風”。
靠“老錢風”很難喫一輩子的飯,畢竟拉夫勞倫還是有侷限性,試圖通過漲價以及狂開店去轉型突破侷限性,短期看可以,長期看未必能行,畢竟中產的消費,是“三分鐘熱度”。
山寨版拉夫勞倫橫行
平替版也出來了
拉夫勞倫的中端款Polo Ralph Lauren,只是衆多支線之一,由於支線太多,就算是多年“發燒友”都未必全認得清,也就給了很多山寨廠商一個“模仿”的機會。
市面上關於拉夫勞倫的山寨貨,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
甚至還有“擦邊”品牌,直接就在商場裏開起了大店,門店裝潢的很好,關鍵是生意還很好?主要是款式差不多,除了打馬球姿勢不同,價格也很實在。
這給拉夫勞倫氣的!一氣之下就把“POLO SPORTS”給告了,然後“POLO SPORTS”只能悻悻改爲“POLO WALK”,然後照常賣。
拉夫勞倫的支線太複雜了,你能認出幾種?
其實也不止拉夫,還有北面、哥倫比亞、狼爪等中產熱愛的戶外品牌,都被山寨模仿了個遍,修改幾個字母或者字母的順序顛來倒去,稍微不注意,“摳門”中產就下單了。
還有法鱷Lacoste,也被新加坡的CARTELO卡帝樂和香港的CROCODILE“模仿”,導致想買一件有鱷魚logo的POLO衫,不知道鱷魚頭的朝向,該朝左還是朝右,分辨不出哪個纔是真的?
畢竟,這些山寨店還開在了商場,在消費者的認知裏,商場賣的都是“高階貨”吧?
其實未必,以前的商場還好說,現在的商場大部分很冷清,很多顧客只逛不買,入駐商場的門檻也就低了很多。
畢竟有些商場的店面,衣服賣的是真貴,就算是月薪三萬的新中產也未必敢全款拿下,只能試試就走!
“老錢風”和“新貴風”的碰撞
各種戶外品牌崛起,尤其是城市新貴,和喜歡拉夫勞倫的“老錢”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就好比喜歡燃油車的車主,以擁有“奧迪、奔馳、寶馬”等爲體面的“社交貨幣”。
喜歡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則以擁有“蔚小理、問界、比亞迪”爲體面的“社交貨幣”。
總之,“老錢”在財富上比較鬆弛,“新貴”在財富上還是比較緊張,但都不影響這兩大客羣在消費上的“大手大腳”,以及會爲了“行走的社交貨幣”而充值“智商稅”。
當然,“智商稅”也並非是一個褒義詞,有閒錢纔有能力“充值”,沒錢想交還交不了。
從拉夫勞倫、始祖鳥、Lululemon、薩洛蒙等到現在的美山montbell,或者是排長隊買LV帆布包、巧克力等,基本都是爲了牌子而買單。
甚至是1件戶外衝鋒衣,即便不是專業出行,什麼攀登雪山之類,也要買3000元到8000元起不等的戶外衝鋒衣,就因爲其有一個區別於普通戶外衝鋒衣的大logo“GORE-TEX”。
沒想到在戶外衝鋒衣之間,也存在一條“鄙視鏈”,那就是有沒有“GORE-TEX”技術。
即使你買了一件始祖鳥的衝鋒衣,但沒有這個技術,還不夠格上中產的衣櫃!
而且,像凱樂石等,不同的牌子,但又有這個技術,賣的價格還不一樣,便宜的像凱樂石也要3000元起1件,北面要4000元起1件,始祖鳥就更是厲害了,要8000元起1件。
那如果沒有這個技術的衝鋒衣,其實幾百元一件就可以拿下,防風保暖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所以,這個技術到底是穿着去爬雪山,還是隻是去爬公園的山,或只是“行走的社交貨幣”?想必只有中產自己心裏清楚。
就算是同一堆衝鋒衣,也要彰顯自己的與衆不同?這就很“中產”了!
甚至還有一些“僞中產”,不玩戶外,但衣櫃裏的“裝備”完全不輸真正玩戶外的“老炮”。
當這些“面子裝備”成爲拍照道具,而不是保暖作用,那這些就真的是“智商稅”了。
中產的消費
雖然體面但也消失的很
但是,中產的愛就像龍捲風,來的快去的也快。
就拿拉夫勞倫來說,其實也是一陣一陣的,今年又被炒火,也是因爲網球運動裝,在中產女性的圈子之中崛起。
不止是拉夫勞倫,還有耐克、ALO、阿迪等運動品牌的網球裙,成爲了中產女性取代瑜伽褲的又一新的“社交貨幣”。
穿着這條美美的裙子,再去預定一個網球館打網球,當然,打球是次要,畢竟,誰打球還化着濃厚的妝容?
只爲了拍幾張照片,表示自己跟的上“中產流行的運動項目”而已,爲了隨波逐流,不止要買裙子,還要租場地,還要買網球拍等,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不知道能打多少次?
網球裙興起,那昔日的“千元瑜伽褲”也少有人問津了。
曾經,中產女性們穿着瑜伽褲逛街、參加各種戶外運動,如騎行、爬山等,實不實用不知道,總之,彰顯身材就好了!
現在的“千元瑜伽褲”已經打折出售,卻很難得到中產女性的喜愛了?在中產的消費理念裏,向來是“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站在中產消費的“風口上”,義烏產的尼龍包,九塊九包郵,中產都願意花1000元去買,如瓏驤的餃子包,而多年前,這包在代購圈、法國留學生的圈子裏,不到600元就可以拿下。
本身尼龍包在國外,就是裝行李用的,但在國內,被擺弄的很精緻,還掛了很多擺件,不是很懂,但大受震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