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在主戰場中國和美國陷入苦戰,4~9月的淨利潤比去年同期減少94%。日產的全球產能2020年約爲700萬輛,目前接近500萬輛。如果削減2成,將接近400萬輛。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着手改革……
日產汽車11月7日宣佈,將全球產能削減20%,裁員9000人左右。此外,還將出售作爲合作伙伴的三菱汽車34%持股中的10%。這是因爲在美國和中國的商品力下降,與競爭對手的銷售競爭激化導致盈利惡化。希望通過工廠等的大規模整合加快重建。
日產主要在日本、中國、美國和墨西哥等全球以整車工廠爲中心開展業務。全球產能2020年約爲700萬輛,目前接近500萬輛。如果削減2成,將接近400萬輛。
同一日在線上舉行記者會的日產社長內田誠就工廠的產能削減表示,“具體地點和時間不便透露”,沒有具體提及。合併員工人數爲13萬人,將削減約7%。這是日產自2019年宣佈關閉或縮小全球14個基地、裁員約1.25萬人以來再次大規模重組工廠和裁員。
當時由於日產原會長戈恩推進的業務擴張,導致生產過剩,再加上北美和新興市場國家的銷售低迷,陷入了經營危機。
內田誠透露自己將從11月開始減薪50%。這是爲了承擔目前經營不善的責任。其他經營高管也將自願減薪。內田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薪酬爲6億5700萬日元。
日產在主戰場中國和美國陷入苦戰。同一日公佈的2024年4~9月的淨利潤比去年同期減少94%,降至192億日元。創出受新冠疫情影響而出現虧損的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內田誠針對盈利結構的惡化表示,“感到責任重大”,還稱“將讓日產重新回到增長軌道”。
日產本財年的全球銷量預期下調1%至340萬輛,較此前預期下調25萬輛。
日產2024年4~9月汽車業務的淨現金收支出現4483億日元的負增長。到9月底,淨現金流量爲1.3641萬億日元,但有觀點認爲,今後電動化投資和重組的相關費用將增加。日產將通過出售三菱汽車股份和調整分紅等措施確保運營資金。
根據7日發佈的2024年4月至9月期間的合併淨利潤報告,淨利潤同比減少了90%,提出了重建方案。造成不振的原因之一是自戈恩時代以來未曾改變的經營文化。自上而下的“等待指示”文化至今仍然根深蒂固,未能應對行業的激烈變化,導致了當前的困境。
01 北美市場銷售失速
“這是第二次下調預期,我深感責任重大”,在同日舉行的線上記者會上,日產社長內田誠爲業績低迷表示歉意。
2024年4月至9月的淨利潤爲192億日元,同比減少94%。由於業績不佳,日產計劃將全球生產能力削減20%,裁員9000人。此外,公司還下調了全年預期,這是第二次下調。爲精確覈算與一系列削減措施相關的成本,最終的損益結果尚未確定。
經營不善的主要原因在於北美市場的困境。該市場在2024年4月至9月期間的合併營業損失爲41億日元,而去年同期爲2413億日元的盈利,佔日產整體營業利潤的70%以上。
在北美,純電動汽車(EV)的銷售放緩,作爲過渡產品的混合動力車(HV)銷售增長。然而,日產將重點放在了EV的銷售上,未能及時推出混合動力車,導致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
02 戈恩時代未能根除的經營文化
日產未能糾正經營戰略失誤的背後,存在着戈恩時代以來無法根除的經營文化。戈恩時代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推進了結構改革。雖然戈恩在2018年被解職,但管理層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許多管理高層仍然保留着戈恩時代“等待指示”的習慣,甚至有些人無法直接向上級提出改進意見。
2023年當時的首席運營官(COO)離開日產,有觀點指出公司的決策速度因此有所下降。董事會等場合也曾要求做出迅速決策,但管理層的決策遲緩未曾改變,直接導致了北美市場的疲軟。
2019年12月就任社長的內田誠開始調整戈恩時代的擴張路線。自2020年起,他推出了爲期四年的結構改革計劃——“日產NEXT”,計劃削減生產能力和銷售車型,並致力於恢復北美市場的品牌力。
在新冠疫情及半導體短缺的影響下,2022年左右日產新車供不應求,新車售價上漲,銷售變得較爲容易。然而,與豐田汽車等不同,一位證券分析師指出:“在收入穩定時,日產未能做好新車更新的準備。”
查看美國日產的暢銷車型的發佈時間,2022年和2023年之間,日產僅推出了一個新車型。由於新車更新滯後,暢銷車型的數量減少了,從2014年19款車型下降到目前的12款。
此外,隨着車型的短缺,EV也遭遇了逆風。日產被迫依賴銷售激勵措施(如補貼)來促進銷售,導致了收益的急劇下降。戰略調整決策的延誤,最終導致了業績的惡化。
03 迎接生死存亡的挑戰,將開發週期縮短一半
日產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着手改革。將車型的開發週期從目前的50至60個月縮短到30個月。同時,日產還將於12月1日設立CPO(首席績效官)職位,負責推動公司的重建。該職位將由負責歐洲等地區的執行副總裁吉約姆·卡爾捷擔任,旨在加速決策流程。
2024年8月,日產宣佈與本田合作,計劃實現EV所使用的車載軟件和零部件的共享。三菱汽車也將參與這一合作框架,但日產決定出售部分三菱汽車的股份。內田社長表示:“我們做出這一決定是爲了支持三菱汽車的經營戰略”,但出售重要合作伙伴的股份,顯示出日產在經營上的困難。
此外,日產還在2024年3月發佈了到2027年3月期的中期目標,計劃全球銷量較上期(344萬輛)增加100萬輛。然而,受此次業績不佳的影響,日產已實際撤回了這一目標。
日產曾在1999年因業績不佳而啓動了“復興計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次推出的“生存計劃”能否成功重建日產,仍是未知數。要徹底根除戈恩時代的“等待指示”的經營文化,提升全公司的危機感,是成功的關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