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7個月後,世紀華通財務造假一案終於“靴子”落地,直到9月下旬纔出現復甦跡象的公司股價,也被財務造假“擊碎”。公司被處以鉅額罰單並且戴帽,也令騰訊無辜“躺槍”,自騰訊成爲世紀華通第二大股東後,世紀華通的股價便一路下行,騰訊也因此被“套牢”,其背後隱現世紀華通押注併購的代價。
再遇“滑鐵盧”的ST華通(維權),殃及到了騰訊。
11月6日,遊戲巨頭ST華通發佈公告稱,公司股票自2024年11月7日開市起停牌一天,於11月8日開市起復牌並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爲“ST華通”,其原因是ST華通因爲涉及包含財務造假在內的兩大項違法事實。
ST華通收到鉅額罰單的同時,公司的股價也應聲下跌。截至11月8日收盤,ST華通5cm跌停,報4.87元/股,市值爲362.9億。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ST華通剛剛迎來一波大漲,同花順數據顯示,自9月24日至公司停牌前一個交易日,ST華通大漲了59.32%。
ST華通財務造假也令騰訊無奈“踩雷”,梳理公司股價後可以發現,自騰訊成爲公司第二大股東後,公司股價便開始了漫長的下跌,騰訊也被“套牢”。
“失火”的ST華通
多年業績造假的ST華通,終是迎來了監管的“利劍”。
根據ST華通收到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內容,其主要存在兩項違法事實:2018-2022年年報商譽有關情況存在虛假記載;虛構軟件著作權轉讓業務或提前確認收入,導致2020 年-2021年年報、關於業績承諾完成情況的臨時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具體來看,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內容,2018ST華通年未按規定執行商譽減值測試,導致2018年年報少計提七酷網絡商譽減值準備6236.30萬元,虛增利潤6236.30萬元,佔當年利潤總額的5.94%。
2019年,ST華通合併盛趣遊戲(曾用名盛躍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計算商譽時使用的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未扣除盛趣遊戲原賬面商譽,並將盛趣遊戲的賬面商譽直接與計算得出的合併產生的商譽相加,導致2019年至2022年ST華通財務報表商譽原值高估12206.95萬元。
2019-2022年年報報告分部的披露不符合會計準則的規定,未將點點作爲單獨的報告分部進行披露。
2020-2022年ST華通未按規定執行商譽減值測試,2020年年報少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6152.11萬元,導致虛增2020年利潤76152.11萬元,佔當年利潤總額的22.24%;2022年年報多計提商譽減值準備34488.54萬元,導致虛減2022年利潤34488.54萬元,佔當年利潤總額的4.95%。
此外,ST華通虛構《千年3》軟件著作權轉讓交易,2020年虛增2020年營業收入3.3億元,利潤3.3億元,佔當年利潤總額的9.64%。
公司還提前確認《彩虹聯萌》軟件著作權轉讓交易收入,虛增2020年營業收入2.08億元,利潤1.1億元,佔當年利潤總額的3.20%,少計2021年營業收入2.08億元,利潤1.1億元,佔當年利潤總額的3.38%。
同時,《浙江世紀華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上海盛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度業績承諾完成情況說明》也存在虛假記載。
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爲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中國證監會決定,對ST華通、時任董事長王苗通等相關人員總計罰款14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4月初ST華通便已經收到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這或許意味着,市場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這輪利空。
”躺槍“的騰訊
ST華通業績造假的風波,令騰訊無辜“躺槍”。
2018年,騰訊向盛趣遊戲戰略投資30億元,成爲盛趣遊戲股東。2019年,ST華通向曜瞿如等29名交易對方購買其合計持有的盛躍網絡100%股權,其中28位交易方是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發行價格爲11.93元/股,騰訊旗下公司林芝騰訊也藉此一舉成爲ST華通的股東。
2020年7月27日,林芝騰訊首次完成對ST華通在二級市場上的舉牌,一口氣增持了1791.53萬股公司股票,持股比例上升至5%。
2021年3月14日,ST華通相關股東華通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鼎通投資與林芝騰訊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華通控股擬將其所持有的ST華通1.9億股無限售流通股(佔總股本2.55%)、鼎通投資擬將其所持有的ST華通1.82億股無限售流通股(佔總股本的2.45%)轉讓給林芝騰訊。
據悉,此次股份轉讓的每股價格爲7.5元,騰訊合計支付約27.9億元,騰訊獲得ST華通兩名董事提名權。同時,華通控股與王苗通擬將其合計持有的公司5.00%股權,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給王佶,轉讓價格同樣爲7.5元/股,股份轉讓價款合計爲27.95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後,林芝騰訊持有ST華通約7.5億股股份,佔據公司總股本的10%,一躍成爲公司第二大股東。
ST華通的股價表現卻“辜負”了騰訊的看好,甚至一度跌破3元/股,直至9月下旬纔出現反彈,但這波反彈也被此次的財務造假落地而“熄火”。
此外,2019年至今,ST華通僅2019年6月5日有過一波10股轉6股派1元的計劃,根據林芝騰訊首次舉牌時的公告內容,10股轉6股後,林芝騰訊最多持有ST華通不超過3.73億股票,以此計算,轉股前林芝騰訊最多持有ST華通約2.33億股票,其分紅最多約爲2330萬。
然而林芝騰訊的付出卻遠不止此,粗略計算,林芝騰訊最開始對盛趣遊戲的投入便高達30億,此後斥資27.95億拿下ST華通5%的股票,中間還在2020年7月21日通過大宗交易買入1791.53萬股公司股票,當日ST華通的股價在11.41元至12.27元/股區間,其投入約爲2億。以此計算,其總投入約爲60億。
以2024年11月8日的收盤價計算,林芝騰訊所持的7.45億股股票,價值約爲36.3億,即便加上分紅收益,仍浮虧約23.5億。
ST華通也曾表示將通過回購增加投資者信心,然而根據11月2日,ST華通發佈的回購進展公告內容,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通過股份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份306700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0041%,最高成交價3.26元/股,最低成交價3.25元/股,成交總金額僅爲998664.52元。
但公司今年1月董事會卻表示,公司此輪迴購資金總額不低於人民幣5000.00萬元(含)且不超過人民幣10000.00萬元(含),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8.14元/股,目前來看,離回購目標相去甚遠。
被併購拖累的ST華通
ST華通造假是因爲公司商譽居高不下,其背後的原因是此前的多起併購行爲。
公開資料顯示,ST華通主要業務爲互聯網遊戲、人工智能雲數據和汽車零部件製造。主要產品和服務爲銅杆加工件、汽車零部件、電腦端遊戲、移動端遊戲、網頁端遊戲、雲數據服務等。
事實上,成立於2005年的ST華通原本的主營業務是汽車零部件銷售,然而公司的汽車零件業務在2011年上市之後一直表現不佳,於是ST華通從2014年起便開始收購遊戲資產尋求轉型。
2014年9月,ST華通定增融資18億元用於併購天遊軟件和七酷網絡100%的股權。此後ST華通陸續收購了多家遊戲公司,2018年,又斥資69.39億元收購了點點互動。
2019年6月,ST華通發佈公告宣告以298億元完成對初代網遊鼻祖盛大遊戲有限公司的收購,一戰成名。在此之後,公司飛速發展,2020年7月,ST華通的市值高達1073億元,較2011年上市時的46億元,翻了二十餘倍。
連續大筆的併購,似乎也讓公司大股東王佶承受了不少壓力,據同花順信息,王佶及其控制的上海吉運盛的質押股份分別爲7.15億股、1.96億股,佔ST華通的持股比例分別爲93.5%、100%。
令ST華通鬆一口氣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55.29億元,同比增長58.66%;扣非後淨利潤爲17.82億元,同比增長47.98%。
其中,第三季度ST華通實現營收62.53億元,同比增長67.29%;淨利潤6.45億元,同比增長14.95%;扣非後淨利潤6.29億元,同比增長34.79%,營收及淨利潤表現均頗爲出色。
這意味着,對於ST華通來說,如何平穩度過此次風波、重整公司治理環境,顯得頗爲重要。
責任編輯:楊紅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