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1月7日訊(記者 崔陸鵬)今日開盤後,A股、港股多家光伏企業股價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截至今日收盤,阿特斯降幅達8.8%,協鑫集成跌超6%、陽光電源跌超3%。隨後有市場消息認爲,此次光伏股下跌與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或將削減光伏產品綠能補貼、增加光伏產品進口關稅有關。
據悉,日前,美國富豪約翰·保爾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特朗普最終勝選並請他擔任美國新任財政部長,他將與馬斯克合作以大規模削減聯邦支出,其中就包括取消《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的綠色能源補貼。
《通脹削減法案》是2022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一項重要法案,計劃提供高達3690億美元的補貼用於扶持包括本土光伏產品在內的清潔能源產業。該政策以財政性稅收抵免爲主,包括投資稅收抵免(ITC)和生產稅收抵免(PTC)。
雖然無法判定相關企業股價波動是否受上述消息影響,但據藍鯨新聞了解,目前,包括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中國頭部光伏組件企業確實已在美國建廠。同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其中部分工廠已獲得相應補貼。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此輪美國《通脹削減法案》調整涉及光伏產品,在美建廠的中國企業或將無法再享受相關補貼。
“競選期間喊過的一些口號是否能真正落地仍是未知數。”某光伏行業相關人士告訴藍鯨新聞,據他了解,目前,國內光伏企業在美建廠能獲得當地補助的仍然是少數;加徵關稅看似不少,但實際上目前,在美國以外生產的中國光伏產品,大部分已被美國拒之門外,是否提高關稅,對於光伏組件企業來說,影響或許不大。
據東方證券發佈報告顯示,今年前九個月,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電池片、光伏組件僅佔總出口金額的0.5%、0.3%。
實際上,爲應對此前幾輪的貿易壁壘,除上述幾家企業外,不少中國光伏企業選擇產業出海、赴美建廠。即使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在競選期間喊出多種限制措施,最近20天內,不少頭部企業仍表達了對未來美國光伏市場前景的看好。
晶科能源管理層10月底在業績說明會和路演期間表示,公司在美國的2GW光伏組件產能有望今年底完成產能爬坡,預計明年會有所放量,未來本土製造的品牌對美國市場拓展和市佔率提升有積極作用。公司長期看好美國市場需求,總體保持5%至10%出貨佔比。
“公司在美國的合資工廠運營狀況良好,目前美國的產品主要通過合資工廠來生產,由於是美國本土製造,其供應保障和穩定性會更高。”在此前舉辦的三季報說明會上,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稱,美國市場主要由項目的IRR來推動。在光伏製造方面,美國給予很多補貼,同時在其他方面又設置了一些壁壘。因此最安全的方式是企業在美國當地擁有產能,這種方式會使貿易壁壘的限制風險降低,這也是隆基目前採取的策略。
天合光能相關負責人告訴藍鯨新聞,公司在美國基地已經基本建設完成,預計將於今年11月投產。
昨天(11月6日),天合光能還發布公告稱,與FREYRBattery, Inc.達成資產置換和經營合作,後者通過支付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和股權置換等一攬子資產置換交易,獲得Trina Solar US Manufacturing Module 1, LLC(以下簡稱“TUM1”) 100%的股權。
公告顯示,FREYR在美國、挪威和全球提供電池解決方案。TUM1的底層資產爲天合光能在美國建設完成並即將投產的5GW組件工廠,其一年一期的合併報表顯示,TUM1總資產約爲50.82億元人民幣,負債總額約爲45.82億元人民幣,淨資產約爲5億元人民幣。
在業內人士看來,經過資產置換後的TUM1將成爲本土化企業,其在當地市場經營的政策、環境風險將降至最低。天合光能在與FREYR分享一部分利潤的同時,也獲得了美國市場長期穩定的“通行證”。
“美國市場需求大,盈利能力強,進入壁壘高,仍是新能源出海優質市場。”某光伏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藍鯨新聞,未來當地政策還有很多無法預測,對於企業來說只能研判形勢,相時而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