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盯上董宇輝,還拍了拍拼多多

唐辰同學
2024-11-10

雙11大促接近尾聲,王海依然很忙。

今年9月以來,他緊緊的盯上了董宇輝,連發多條微博,質疑與輝同行直播間的多款在售商品存在問題,包括澳門葡記月餅、純原情牌紅薯粉條、圍場縣有機土豆、萬邦艾草貼、富硒雞蛋等。同時,他還轉發聲援消費者曝光的柞水木耳、寧夏紅酒,產品數量達7款之多。

盯上的不僅是董宇輝

作爲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打假人,王海幾乎憑一己之力,把“打假”打成一種職業,成爲一門生意。按業內解釋,所謂職業打假,也就是利用法律維權,通過知假、買假等手段,來實現盈利的人。

最近幾年,他把關注的重點轉移到互聯網行業,尤其是直播帶貨。除了董宇輝,從2020年前後到現在,他先後與羅永浩、辛巴、二驢、瘋狂小楊哥、李佳琦、東方甄選等頭部主播“交過手”,各有勝負。

比如辛巴,2020年,王海發佈檢測報告稱,辛巴團隊所售燕窩產品,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含量爲0,且作爲真燕窩重要指標之一的唾液酸只含0.014%。隨後,辛巴發佈道歉信回應,稱確實存在誇大宣傳,產品實爲一款燕窩風味飲品,願意退一賠三賠付消費者。該產品涉及訂單共57820單,成交價1549萬餘元,預計共需賠付6198萬餘元。

在被王海打假之前,辛巴在快手賣貨可謂順風順水,甚至可以說是呼風喚雨。這起“假燕窩事件”,算得上辛巴帶貨生涯的轉折點,其直播間的喧鬧繁華被外力強行刺破。而抖音電商恰好也在這一年快速崛起,辛巴和快手面臨的競爭格局爲之一變。直到今天,辛巴還受此事的餘波影響。

瘋狂小楊哥到目前還沒有復播,他也曾被王海多次打假。2022年,王海就指出小楊哥直播間的贈品吹風機、售賣的金正破壁機和絞肉機存在問題;今年年初,小楊哥帶貨的90萬單五常大米被王海舉報爲假貨;7月,王海曝光瘋狂小楊哥使用假鑑定證書銷售假和田玉,欺騙消費者。這些舉報都先後被第三方檢測機構證實,並被相關部門處理。

然而,王海打假頻率之高,只盯着頭部主播打,讓不少人懷疑他打假的動機。早在2020年,王海在與娛樂資本論對話時,被問到,“那麼多主播,你打得過來麼?”他說,打不過來,不可能把所有主播都打了。當被追問,“那你認爲所有帶貨主播都存在虛假宣傳是麼?不僅僅是頭部?”王海回答說:“對。但我們資源有限,只能先打頭部了。”

王海也解釋了自己爲什麼會盯上辛巴。他認爲,從常識判斷,主播擅長的都是說唱和表演,而不應該是價值判斷和風險控制。所以,這裏面就有大問題。術業有專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網紅帶貨從價值判斷和風險控制來說,都是不專業的。不可能有一個網紅的價值判斷和風險控制,能夠比沃爾瑪家樂福更強。

他還補充,網紅帶貨就是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騙錢是小事,破壞了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纔是更大的問題,帶來很惡劣的社會後果。

這可以理解爲王海打假頭部主播的動機。字母榜最近也與王海進行了一番對話,在談到到類似辛巴的問題時,王海回答沒有變,正常的思考邏輯是,爲什麼董宇輝會有那麼多帶貨產品被發現有問題?“你是頭部主播,被曝光的多,產品有問題,被欺騙的消費者多,那麼被頻繁打假也就不足爲奇了。”

爲何一邊被質疑,一邊被需要

在娛樂資本論的那次對話中,王海還被問到一個問題,“你沒給拼多多打假的麼?”他回答說,“打啊,拼多多我們也在打。”

結合當時的語境看,他正在介入一起消費者曝光的羊肉事件。有網友發佈動態,稱自己拼多多買到的羊肉與商家描述不符。隨後,王海轉發了該內容,並寫道:虛假宣傳,退一賠三!

實際上,他對互聯網平臺的打假力度也沒有減弱。除了拼多多,美團的外賣和支付業務也遭到王海的實名舉報。2018年,王海發表公開舉報信,稱“美團涉非法經營支付業務,可被挪用或喫利差的資金高達70億”;2019年,王海成,美團外賣強制商家在餓了麼之間“二選一”。

最新的,11月9日,王海再次盯上拼多多。他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動態,稱接到消費者反饋,拼多多大量花生油竟然都是假的。隨後,王海隨機在拼多多購買了10款花生油,當中不乏銷量靠前的商品,部分銷量已達10萬+。結果“送檢發現都是摻雜實假”,這10款所謂的純花生油,居然摻雜了大豆油、玉米油、棕櫚油,但標榜的都是純花生油。

他還指出,花生油摻假,不僅是欺騙消費者,而且對消費者健康也會有影響。因爲不同食用油的健康程度也有差異,比如棕櫚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比其它幾種植物油更高,而有證據顯示,過多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有負面影響,因此棕櫚油通常是不推薦食用的。還要注意的是,商家都敢在花生油中摻假,那麼它是否也會使用劣質的花生原料呢?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花生油問題在2019年“315”期間,廣東《觸電新聞消費質量報告》有過曝光。有消費者在拼多多平臺上隨機購買了10款散裝花生油,其中9款都有問題,涉嫌摻假。

所以,這是一個老問題,但似乎沒有新答案。5年多時間過去,還是重演了。這說明,平臺對商品的質量把控環節,是存在漏洞的。這一定程度上表明,王海的打假行爲,有其存在的空間,也確實在推動解決或者刺破某些行業亂象。

作爲職業打假人,他得到的社會評價褒貶不一。他本人也被打假,甚至翻車。比如2016年揭露所謂“極草騙局”,但被告上法院,最終被判處賠償12餘萬元;此次董宇輝月餅事件,也被品牌方澄清。微博賬號“葡記手信”發佈聲明稱,其公司產品沒有問題,並且強調公司在中國澳門有真實有效的商標註冊,且與珠海生產商有授權委託合同。

究其原因,職業打假一直處於爭議地帶。有觀點認爲“咆哮式打假”是爲了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合理方式,另一種觀點則認爲,“咆哮式打假”是炒作、是爲了流量不擇手段的“碰瓷”,並不是真打假。具體到王海身上,有人視他爲“英雄”,有人將他看作“敲詐者”。後者如羅永浩,對王海的打假行爲,他表示,王海打假是赤裸裸 “碰瓷”。

短視頻和直播興起後,“打假”賽道變得更加擁擠。儘管風險巨大,但高額的收益和模式化的操作還是讓不少人入坑,一批批新的“職業打假人”或“兼職打假人”,比如鐵頭、B太、狂飆兄弟、松哥打虎等流量型打假網紅先後冒出。澎湃新聞在調查時發現,部分職業打假人還衍生出收徒、賣課等完整產業鏈。這些“職業打假人”聲稱不但可以打假商家,還可以幫商家“搞”同行。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爭議也意味着流量的追逐,其實質也映射出老百姓的一種關注:老百姓想要便宜、質量又有保障的商品,而不是以次充好、通過低價拉低質量的行爲。

其關鍵點在於,老百姓最爲關心的食品安全、商品質量等問題,他們是沒有專業知識來進行甄別。這種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差,爲打假博主提供了流量的土壤。

鈦媒體對此也作出評價,市場上確實存在着監管滯後、管理缺位、消費者維權難、維權貴、維權渠道淤塞等現實問題,職業打假者之所以能享受到流量紅利與消費者的追捧,核心是消費者維權困境與壓抑心態的投射。

對於企業而言,保證產品質量的真實可靠應該是企業發展中的應有之義,建立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對消費者保持透明公開的態度更是需持續堅持的長期主義。但在面對惡意打假問題時,企業也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

蒼蠅不叮無縫蛋,這或許就是王海們,一邊被質疑,一邊被需要的真實原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