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中的奢侈品牌”宣稱降膽固醇、治腹瀉,卻僅執行企業標準?回應來了

市場資訊
2024-11-12

  沒有“小藍帽”且來源不明、生產不規範的益生菌產品存在較大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丨王寅浩

  主打“益生菌中的奢侈品牌”,卻僅僅執行企業標準;產品包裝中沒有禁忌症,銷售端力推多種疾病專供菌羣,並明確提出可以治療腹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生產許可證卻僅爲食品,無論是保健品的“小藍帽”還是行業通則均沒有體現……

  在“雙11”期間,保健品及保健食品再度熱銷,其中益生菌類產品高居各大平臺保健品銷量前列。部分消費者也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在保健品、保健食品宣傳功效日益規範的當下,一款名爲“活君一號”的益生菌粉,不僅定價方面堪稱益生菌類天花板,更在效果上直接表明多種疾病專供。到底是什麼樣的益生菌有這樣的底氣?背後又有哪些消費與健康風險?

  企業標準與食品類許可證

  沒有產品說明書、沒有服用禁忌症,這是北京商報記者拿到活君一號產品實物的發現。查詢外包裝盒上唯一的產品標準代號——Q/ZKJY006S,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信息顯示Q/ZKJY006S這個標準代號並不存在。

  在Q/ZKJY企業標準品類下,只有Q/ZKJY0001S-2021。巧合的是,這一標準的申報方爲山東中科嘉億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恰好是活君一號的受委託生產方,標準名稱爲凍幹型乳酸菌粉,申報時間爲2021年9月23日,但狀態卻是“企業自行廢止”。

  就產品執行標準查無信息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活君一號官方企業店諮詢,對方回應稱“質量標準是企業自主制定的,因爲國家標準都比較低,所以一些高端品牌的標準爲了區別於國家標準,都採用企業自主標準。ZKJY代表的是中科嘉億,自主制定的標準”。並強調,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自主制定標準的資格,只有源頭的生產廠家纔有這個資格。但關於產品執行標準查無信息的問題,卻並未給出正面回應。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2017年全面取消企業產品標準備案制度後,國家實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企業應當公開其執行的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團體標準或者企業標準的編號和名稱;企業執行自行制定的企業標準的,還應當公開產品、服務的功能指標和產品的性能指標。企業可以在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完成自我聲明工作。但顯然,活君一號的產品標準並未完成上述程序。

  標準不清晰的同時,對於爲何不申請“小藍帽”或者藥準字號,活君一號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在益生菌這個領域,藥準字號的反而落後,強調是因爲我國益生菌科技近些年高速發展,專利成果層出不窮,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原粉益生菌食用安全,作爲營養食品投放市場,迅速可以體現其專利價值。“如果要申報藥準字號,按我國相關規定,往往要經過5—7年纔可能審批通過,期間耗費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結果到頭來還落後了,所以現在很少有企業會申報藥準字號益生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廣告的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誇大的內容,也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此外,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與註冊或者備案的內容相一致,載明適宜人羣、不適宜人羣、功效成分或者標誌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並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這些規定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誤導,確保他們能夠正確理解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實際功效,避免因誤解而影響健康。

  多種病症的專供配方

  儘管該款益生菌粉網上店鋪在其產品詳情頁末尾用小號字體聲明:“產品標題僅用於消費者搜索,不表明本產品具有治療效果,本產品爲食品,不可替代藥物。店內的營養知識和功效說明源自網絡或書籍,僅供消費者參考學習,並不反映本產品的實際功效。”

  然而標準是否存在不明、生產許可證爲食品的活君一號在銷售和宣傳端卻頻繁打出各種病症的專供配方,包括:改善潰瘍性結腸炎;治療腹瀉;清除人體自由基;抑制幽門螺桿菌感染;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等。

  銷售人員還強調,迫於醫院的管理規定,醫生只能開藥準字號益生菌處方,常用的有阿泰寧、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金雙歧)、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思連康)等,這些藥準字號的批號大都是2006年以前的標準,其活菌配方、功能、活性、含量等技術指標都已經遠遠落後於目前市面上的食字號的高端品牌益生菌。以阿泰寧爲例,該產品是2004年批號,每粒含酪酸梭菌活菌數約爲630萬;金雙歧1998年批號,每片含三聯活菌數約爲510萬;思連康2006年批號,每片含四聯活菌數約爲155萬;而食字號的活君一號每袋六聯活菌數不低於500億。藥準字號益生菌不僅單位含量低,而且活性也差,功能還單一,這是有的醫生不給病人開藥準字號益生菌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最新更新的益生菌和益生元指南顯示,以幽門螺桿菌治療爲例,雖然某些益生菌已被證明可以有效減少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引起的胃腸道副作用,並因此對治療產生有益作用。但證據質量較弱,也沒有證據支持單獨使用益生菌,不需要同時使用抗生素治療。WGO認爲,益生菌似乎通過減少與根除治療相關的副作用來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而非直接對幽門螺桿菌產生影響。

  但記者在以幽門螺桿菌爲例向活君一號的銷售諮詢是否有治療效果時,得到的答覆卻是肯定的,並強調想要治療幽門螺桿菌,活君一號是首選。

  新疆智規律師事務所律師常鳳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益生菌保健品需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審批,獲得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如“國食健字”。其生產過程需符合保健食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對益生菌的種類、活菌數量、功效聲稱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益生菌食品則是指以益生菌爲主要成分或添加了益生菌的普通食品,旨在提供營養和滿足口感需求,不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兩款不同類型的產品該如何區分?“小藍帽”是中國保健食品的專用標誌。常鳳麗稱,“小藍帽”標誌是中國保健食品的專用標識,下方會有批准文號,相當於該產品的“身份證號碼”,其註冊信息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只有獲得相關部門審批認證、擁有“小藍帽”標識的益生菌產品才屬於保健品範疇,這類產品在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經過了嚴格的審查。沒有“小藍帽”且來源不明、生產不規範的益生菌產品存在較大風險。這類產品可能在生產過程中衛生條件不達標,或者所使用的菌株未經嚴格篩選和驗證,甚至可能存在假冒僞劣的情況,食用後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比如引起腸道不適、過敏等反應。

  被強調的添加量與被模糊的活菌量

  標準與效果之外,作爲益生菌類產品最受關注的“活菌量”,同樣在活君一號被概念化處理。

  在益生菌產品中,活菌的數量是決定其功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當攝入足夠數量的活菌時,益生菌才能在腸道內發揮調節腸道菌羣、增強免疫力等作用。如果活菌量不足,產品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活君一號”益生菌粉在包裝上面明確標註“每盒活性益生菌添加量≥15000億CFU”,看似扎眼的數字,也足夠吸引消費者。

  但CUF爲每平方釐米的菌落形成單位,益生菌的添加量不等同於活菌量。北京某三甲醫院藥劑科主任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添加量是指在產品中所加入的益生菌總量,其中可能包括活菌和一些已經失去活性的菌體等。而活菌量則是指產品中實際存活的具有活性的益生菌數量。在生產、儲存、運輸以及消化過程中,益生菌可能會因爲各種因素而失活,所以添加量通常會高於活菌量。此外,添加量高並不一定意味着產品的質量更好,還需要考慮益生菌的種類、活性、穩定性等因素。

  上述人士表示,胃液的pH值通常在1.5—3.5之間,屬於強酸性環境。許多益生菌對這種強酸環境較爲敏感,在未能安全到達起效的部位之前可能就“死”掉了。只有那些具有較強耐酸性的益生菌菌株纔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胃液的侵蝕。

  因此,相對於數量巨大的腸道細菌數目,一些口服益生菌根本無法發揮作用,且益生菌只有達到一定的量才能發揮作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益生菌保健食物評審規定》中指出:保質期內活菌數量不能少於106CFU/ml(g)。菌株數量也不一定越多越好,因爲不同的菌株,發揮作用所需的劑量不同。

  按照“活君一號”益生菌粉的宣傳,“除了六種益生菌和一種益生元低聚果糖外,再無其他食品輔料和食品添加劑,屬於純益生菌發酵原粉。這不僅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安全,也避免了因添加輔料和添加劑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同時確保了活菌的真實含量”。但具體活菌量有多少,“活君一號”益生菌粉相關產品並沒有明確說明。

  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儘管“活君一號”益生菌粉宣稱其產品具有多種功效,但並沒有向消費者提供足夠的臨牀試驗數據或科學研究來支持。

  2021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對益生菌及益生菌食品進行了定義、分類,並對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運輸貯存進行了明確規定。在保質期內,即食型益生菌食品的益生菌活菌總數須≥107CFU/g,而加工用益生菌食品應能滿足終端產品活菌數量的要求。

  2022年6月,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牽頭,江南大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等近20家行業代表研究起草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則》(以下簡稱《通則》)發佈。《通則》對活菌數及標籤標識提出具體要求,如食品用益生菌和含益生菌食品,均應標示菌種的中文名稱和菌株號;應標示在保質期內的益生菌活菌數量,推薦含益生菌食品在保質期內益生菌活菌數量≥1000萬CFU/g(mL);不含活菌(益生菌)的產品,不應以“食品用益生菌”“食品加工用菌種(益生菌)”“益生菌××”“含有益生菌××”或其他等效名稱命名。

  僅標註了出廠時添加的活菌數,或模糊地標註“添加量”“含量”,顯然並不符合上述標準。就活菌量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與“活君一號”益生菌粉相關公司取得聯繫,截至發稿未獲得回應。

  編輯丨汪乃馨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尉旖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