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急了,開始偷拼多多了

差評
2024-11-12

說起來你們可能不信,亞馬遜這個濃眉大眼的大傢伙,正在準備山寨一個 “ 拼多多 ” 。

事情是這樣的,大概 5 個月前,亞馬遜悄咪咪跑到深圳,搞了場閉門招商會。

目的呢也很簡單,就是爲了拉攏中國賣家,讓手裏有低價貨源的賣家,入駐亞馬遜的低價商店。

而這個正在招兵買馬的低價商店,其實就是亞馬遜版的 “ 拼多多 ” 。

根據商家們的爆料,這個低價商店和亞馬遜主站不同,它有獨立的入口,等於是自立門戶了,而且同樣的商品,不能同時在兩邊都賣。目前第一批,準備只賣些生活用品、家居等等的小件、白牌商品。

而在價格上,那叫一個把低價貫徹到底。

根據 The information 的報道,亞馬遜給低價商店的商家發過一份 “ 限價令 ” 。

近 700 種類型的商品,單品售價不能超過 20 美元,大概包括了 8 美元的珠寶, 13 美元的吉他和 20 美元的沙發等等。。。

拿人民幣換算了下,不到 150 塊錢的沙發,我直接買爆好吧。

看到這兒,估計不少差友還納着悶呢,畢竟無論是國內的電商價格戰,還是海外市場的 Temu 和 Shein 的之爭,好像一直只有中國企業,在低價這個賽道一直卷。

這 “ 想降價的風 ” ,咋吹到了世界電商一哥亞馬遜那裏?

而差評君也去查了查,發現亞馬遜這段日子,其實已經慢慢變成咱們國內電商平臺的形狀了,而且這次的 “ 低價商店 ” ,亞馬遜也是有備而來。

這麼說吧,和以前的京東一樣,亞馬遜都是以品牌作爲平臺的主要賣點,它的流量,也來源於長期積累下來的口碑和物流服務。

但,自打國內的這些個跨境電商平臺卷出去以後,情況好像就發生了那麼點微妙的變化,亞馬遜再怎麼強調品牌和服務,好像也扛不住那套擊穿地板價的野路子。。。

就說 Temu 這個國外版 “ 拼多多 ” , 4 美刀一雙運動鞋、 0.99 美元一個手機殼,這價格別說老外看着新鮮,在咱國內都算少見的。

一開始吧,亞馬遜還沒咋當回事,可能覺着 Temu 的低價最多也就搶搶線下 Dollar 店的生意,甚至還大大方方在自家的網站上給 Temu 打廣告。。。

但隨着 Temu 在海外的深入,嘴上說着不打價格戰的亞馬遜,也開始急了。

GWS 數據顯示, 2023 年 4 月到 7 月,亞馬遜美國站的日活從 5400 萬減少到了 4600 萬,而同期, Temu 的新增日活有近千萬。

再加上速賣通、 Shein 等平臺的一通圍攻,大家都在等着亞馬遜回防,畢竟總不能雙手一攤,啥也不幹吧。

於是乎,亞馬遜使出了一招打不過就加入,也開始學起了國內平臺低價拼殺的那一套。

最簡單粗暴的,就是先學怎麼變着法子,給消費者推低價的東西。

現在在亞馬遜上買東西,商品詳情頁就可能會出現 “Not competively priced” ( 價格沒有競爭力 )的字樣。

舉個例子,同樣都是指甲刀, A 商家賣 20 塊, B 商家賣 15 塊,那 A 的商品詳情頁上就會出現這提醒。像差評君這種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估計看到提醒的下一秒,就會把網頁關掉。

除了和其他商家比,亞馬遜還鼓勵你和之前的價格比,官方的 AI 助手 Rufus ,還能自動查歷史最低價。

但是吧,爲了討好消費者單純把賣價壓低,早晚得把賣家給耗死,這顯然不是一種可持續的方式。

所以亞馬遜又學起了怎麼通過管理供應鏈,讓賣家心甘情願降價那一套,往上游走解決價格的問題。

今年 6 月起,亞馬遜下調了自家多個站點的服裝類商品佣金率。

拿美國站爲例,針對 20 美元以下的商品,價格低於 15 美元,銷售佣金從 17% 降至 5% ;價格介於 15 美元和 20 美元之間的商品,銷售佣金則從 17% 降至 10% 。

根據多家跨境服務商的數據, Shein 的銷售佣金一般在 8%-12% 之間。亞馬遜這一招,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要跟 Shein 貼臉開大。。。

而文章開頭咱們提到的 “ 低價商店 ” ,更是把戰火又升級了一番。差評君也找搞跨境電商的老哥聊了聊,發現亞馬遜這波不僅學得更精了,而且還加了些自己獨有的料。

在亞馬遜做跨境生意的小魏( 化名 )就告訴差評君,他們店裏賣的小首飾、揹包布袋,不管是品類還是價格區間,都剛好符合低價商店的要求。

所以小魏他們想要試水低價商店的態度也很明確,包括他身邊的很多亞馬遜店主,都在積極關注這個低價商店的動態。

因爲這個低價商店,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亞馬遜的 “ 全託管模式 ” 。

所謂全託管,一般是指跨境電商平臺把物流倉儲、運營還有售後這些又多又雜的事兒攬下來,商家只需要做好供貨和商品信息上架就行。

理論上,這個模式應該是前些年 Temu 、速賣通和 Shein 這些平臺帶火起來的,而亞馬遜,從沒有推出過類似的模式。

就說他們家最拿手的物流,即使有提供倉儲、配送一條龍的 FBA ( Fulfillment by Amazon )物流服務,也仍然需要賣家把貨先發到亞馬遜海外倉,多了一段國際物流。

但這次的低價商店,亞馬遜既學到了全託管的精髓,又整出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商品的具體定價亞馬遜不做干涉。雖說平臺設置了最高限價,像開瓶器、書籤和日曆這些不能超過 7 美元,但相比其他被詬病商家沒有定價權的平臺,要友好不少。

其次,低價商店的物流服務不僅服務鏈條變長,費用也變低了,相比 FBA 更接近全託管模式裏的物流託管。

要知道,對於很多在亞馬遜做生意的國內賣家來說, FBA 物流成本就佔了大頭。

小魏告訴差評君,他們商品的平均客單價在 16-17 美元, 3-4 美元的物流成本都已經算低的了,多的時候能到 7-8 美元,這都還沒算上佣金成本。

但低價商店的賣家,現在不用把貨發到海外倉,只需要發到亞馬遜在東莞新建的倉庫,後面物流的事兒就可以全扔給平臺。

而且亞馬遜還降低了配送費,不限制庫容也不收超齡庫存費,根據多家媒體對那場閉門招商會的報道,低價商店的物流履約成本預計能節省 45% 。

打個比方,差評君現在要發一個 7 盎司的小件、非服裝類商品,如果我是低價商店的賣家,那麼配送費就是 1.77 美元,但同樣的商品,如果是標準 FBA 服務,收費就是 3.49 美元。

這又是給定價權,又是物流託管,低價商店很有可能,真讓亞馬遜把其他平臺的牆角給撬了。

不過現階段,亞馬遜對低價商店商品的要求卡得還是比較嚴的。國內賣家供的貨價格不能超過 20 美元、重量不能超過 1 磅、尺寸不能超過 14*8*5" 英寸、非塗抹、非食用。。。

所以低價商店這一招是有針對性地吸引部分賣家,而並非 “ 背刺 ” 整個 FBA 模式。

另外再說個有趣的小點,其實國內電商平臺的僅退款,也早就被亞馬遜學了去,當然,也被帶上了點亞馬遜自己的特色。

在國內,商家苦僅退款久矣,但今年亞馬遜推出同樣的政策後,情況卻跟國內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說受到了不少商家的歡迎。

亞馬遜的僅退款,賣家可以選擇開或者不開,哪些商品開哪些不開,這些東西都不是強制的。

當然亞馬遜賣家之所以能接受這個僅退款,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省錢。

因爲跨境電商退貨的運費、人工處理費、倉儲費還有棄置費這些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可能比商品本身的成本還要高,權衡下來,可能僅退款還能省下一筆錢。

總而言之,在 Temu 、 Shein 和速賣通等平臺的包圍下,亞馬遜已經沒辦法再像以前那樣置身事外了,反而是整出多動症了,瘋狂使出師華長技以制華的動作。

於是便正式下了場,選擇了主站 + 低價商店這樣一條兩隻腿走路的道路。

包括在不久前,亞馬遜官宣了和 TikTok 之間的合作,讓用戶可以直接在 TikTok 裏下亞馬遜的單。這看上的,便是網紅帶貨的流量。。。

最後,差評君引用外媒 SCB 的一句評價做結尾: “ 西方電子商務正遭受着顛覆,就如同 15 年前電子商務顛覆了零售業一樣。 ”

而差評君也覺得,對於電商一哥亞馬遜來說,這也是一場不得不梭哈的大戰。

畢竟互聯網圈兒,最不缺的就是巨頭被時代拋棄,錯過了通往新世界的船的故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