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職員鉅貪過億!互聯網大廠上演反腐“大片”

藍鯨財經
2024-11-12

作者|鋅財經 路世明

 在互聯網行業的繁華背後,一場無聲卻激烈的反腐鬥爭正在持續上演。

近日,網易遊戲內部嚴查貪腐的消息在遊戲行業掀起了軒然大波。據網絡流傳的截圖和媒體報道,網易遊戲市場部、渠道中心等多名高管被帶走接受調查,涉及金額或達上億元。

網傳截圖:網易員工公司電腦屏保

無獨有偶,日前字節跳動內部還發布了年內第四份《企業紀律與職業道德委員會通報》。通報顯示,103人因違法違規行爲被辭退(含外包及實習生),其中11人因涉嫌構成刑事犯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從網易遊戲的高管被查,到微博、字節跳動、騰訊等公司的反腐通報,近年來互聯網大廠的反腐鬥爭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

事實上,這股“風潮”不僅僅揭示了大廠們內部存在的貪腐問題,也映射出整個互聯網行業在快速擴張背後所隱藏的治理挑戰。

反腐風暴,席捲大廠

從時間維度來看,自2009年阿里巴巴成立廉政部開始,互聯網大廠的反腐行動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歷程。而隨着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競爭加劇,各大廠對內部反腐問題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比如2017年,京東就聯合騰訊、百度、聯想、美團等企業發起了“陽光誠信聯盟”,旨在通過互聯網手段反腐敗、反欺詐、反假冒僞劣以及打擊信息安全犯罪,共同提升聯盟成員內控部門的履職能力和員工的職業道德建設。

陽光誠信聯盟會員單位(部分)來源:陽光誠信聯盟官網

到2019年,互聯網大廠徹底進入反腐密集期。有設立監察、廉政部門的,也有高薪聘請專業人員的,還有動用數據等技術手段查處違規員工來打擊腐敗行爲......

但能夠深切感覺到,似乎自去年以來,大廠們的反腐力度明顯有所提高,一場反腐風暴已然席捲了整個互聯網行業。

騰訊作爲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自2019年以來每年都會公佈反腐數據。

根據公開信息,2023年全年,騰訊共發現並處理了70餘起觸犯“騰訊高壓線”的案件,涉及120餘名員工被解聘,以及近20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至公安機關。

在騰訊公佈的17例典型案件中,超過六成涉及侵佔公司資產。如原CSIG雲業務拓展部的高啓元和原CSIG雲產品部的王奇,就因在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侵佔公司資產,最終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和罰金。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因觸犯“騰訊高壓線”被解聘人數創下5年新高,而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情況也較2021年和2022年當年數據增加了一倍。

騰訊之外,今年3月29日抖音也發佈了2023年度的集團反舞弊通報:共查處違規案件177起,23人因涉嫌違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此外在《2024年上半年抖音集團反舞弊通報》中,抖音詳細公佈了8個被移送司法的案件。其中電商部門的前員工李某、朱某、許某利用職務之便,爲外部達人或服務商謀取不當利益,並收受鉅額好處費。

事實上,包括美團、小米、360、百度、滴滴等大廠,近一兩年都聞風而動加大了反腐行動的力度,並密集公開了自家的反腐“成績單”。

不可否認,大廠的反腐行動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背後所暴露出的行業治理挑戰卻不容忽視。換言之,並不是經歷一場高強度的反腐洗禮,就能“高枕無憂”了。

小小職員,大有可貪

總的來看,大廠們揭露的貪腐案件中,涉事員工多集中於上游供應鏈及下游銷售部門。

例如在採購、銷售、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中,一些員工就會利用職權之便,收受回扣、虛構合同、套取資金等。

以2023年抖音披露的9起涉及商業賄賂、舞弊及職務侵佔並被移送司法的案件來說,其中就有4起直指中國銷售業務平臺,其餘則波及抖音本體、番茄小說、電商及生活服務等多個核心業務板塊。

再比如美團,2023年美團協助公安立案偵辦了93起涉嫌犯罪的內外部人員案件。其中7個案件的舞弊貪腐行爲發生在生鮮商品、休閒食品、倉庫裝修等採購環節,涉及美團優選、小象超市、美團閃購、美團酒店等多個業務部門。

來源:美團Meituan

其實不難理解,由於頭部互聯網企業規模龐大,其在上下游鏈條中涉及的資源分配錯綜複雜,巨大的利益誘惑之下,違規操作便會如暗流一般湧動。

除了上下游環節成貪腐“重災區”之外,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在各大廠的貪腐案件中低職級人員的貪腐頻發,且涉案金額往往不小。

傳統上,人們往往會將貪腐行爲與高級管理人員聯繫在一起。然而從近年來的案件來看,貪腐行爲並不受職級的限制。低職級人員雖然職位不高,但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權力或資源,同樣有可能滋生更大的貪腐行爲。

就在今年上半年,杭州警方成功揭開了阿里內部的一起貪腐案件。涉案嫌疑人王某在短短一年間,竟非法收受商家賄賂高達9200餘萬元。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王某在阿里並非高居要職,僅僅是一名基礎崗位的運營人員,專職於家具類官方旗艦店入駐審批的初步篩選。然而,就是這看似微不足道的權力,卻被王某做成了一門上億的“生意”。

來源:CCTV13截圖

據瞭解,王某拉攏親朋好友,組建起一支龐大的“中介”與“商家”網絡,他們四處搜尋有入駐需求的傢俱類商家,將手中的審批權公然標價,每一家店鋪的入駐都要收取高達15萬至20萬元的“費用”。

截止被查之前,總共有400餘家商家通過王某不正當手段獲得了審批,涉案金額總計高達到1.3億,而王某本人則非法獲利超過9200萬。

從高管到小職員,從採購商務到供應商、品牌,互聯網大廠滋生腐敗的關鍵問題在於內部的管理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

反腐機制,任重道遠

不止大廠,基於信息高速處理的工作特點,幾乎大多數規模化的互聯網企業,基本都會採取扁平化管理、短鏈路決策的內部權力分佈模型。

在這樣一個模式下,員工也會被賦予諸如平臺進入審覈權、平臺規則裁決權以及流量資源分配權等關鍵權限,這些權力使他們能夠對平臺內的第三方經營者產生廣泛而直接的影響。

這種高度授權的模式,是大廠們容易滋生的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針對這一點,今年3月,北京大興區檢察院與陽光誠信聯盟發佈的《互聯網企業廉潔合規倡議》指出,企業廉潔合規治理機構和最高管理者在廉潔合規管理體系中具有領導作用。

同時,要對互聯網企業重點崗位人員強化風控、健全機制。如針對採購崗位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可採取建立健全招投標制度、建立關聯關係審查機制、建立採購權監督機制、嚴格落實審批責任制、對唯一性採購項目進行重點審查等舉措。

加強規章制度只是預防反腐,大廠反舞弊的決心很大、反舞弊部門的名頭也很大,但相對於不斷擴張的業務和員工而言,反舞弊部門的人員數量有限,力量略顯薄弱。

真正到了反腐行動中,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顯然更加重要。

目前來看,大廠反腐的線索來源主要還是依靠內外舉報,比如員工舉報同事、主管,或者員工與合作方分贓不均、撕破臉後被舉報等。不過,這種“守株待兔”式的反腐,等到反舞弊部門接到舉報展開調查時,資金基本已經流失掉了。

來源:字節違規舉報平臺

不過目前大廠反腐正呈現出“技術化”趨勢,不少大廠都會通過建立數據分析模型來識別異常交易和可疑行爲,或者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輔助調查和取證等。

一個例子是,2017年初字節就開始建立專用數據庫,花費一年時間導入業務數據,監察、審計人員可以從中檢索。此外,系統還會自動識別風險,推送給業務負責人。

腐敗,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任何組織都可能面臨腐敗的威脅。

互聯網大廠的腐敗問題不會滅絕,但反腐工作必須常態化。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只有那些能夠堅守底線、勇於向內“揮刀”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