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AI硬件龍頭,英偉達的股價連續創新高,今年累計上漲近兩倍,華爾街的分析師普遍對其持樂觀態度。
但這並不意味着,完全沒有質疑英偉達的投資者。
在最新的採訪中,被稱爲“英國版巴菲特”的基金經理Terry Smith就對此持懷疑態度。
他認爲,英偉達缺乏可預測的收益流和高資本回報率的強勁記錄。
Smith透露,自己迴避了英偉達,不過他也承認此舉會削弱其投資組合的表現。
Terry Smith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比較悲觀,他指出:
“我不確定我們知道人工智能的未來是什麼,因爲幾乎沒有人們願意爲之付費的應用程序。”
“他們願意支付足夠多的金額和價格來證明這一點嗎?因爲如果不是這樣,芯片供應商就會遇到麻煩。”
他的謹慎觸及了人們對人工智能行業未來最大的擔憂之一:AI技術產生的收入最終能否證明微軟等公司投入的數十億美元是合理的?
這些疑慮導致了英偉達前段時間的拋售,其股價從6月的高點跌至8月的低點最大回撤了35%,市值也蒸發了約9000億美元。
不過,隨後英偉達的股價反彈超60%,股價連創新高,週一收盤時報收147.63美元/股,總市值3.62萬億美元。
有AI信仰者指出,包括微軟、谷歌在內的英偉達最大客戶,已承諾在第三季度向數據中心設備和其他固定資產投入創紀錄的590億美元后,將加大資本支出。
隨着科技公司繼續增加AI支出以跟上競爭對手的步伐,預計英偉達在2025財年的淨利潤率將達到56%。
對此,Smith認爲,如此高的利潤率可能不會持續下去。
他還提到了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即使人工智能是下一個大趨勢,我們將支付足夠的錢來證明其合理性,但這些芯片只會有一家製造商嗎?”
他認爲:“如果你的回報豐厚,就會吸引競爭。事實上,如果你看看英偉達的客戶,比如微軟、亞馬遜和甲骨文,你會發現他們都有開發自己芯片的歷史。”
需要注意的是,Smith管理的Fundsmith股票基金今年以美元計算的回報率爲9%,落後於MSCI發展中市場股票世界指數,後者已上漲近20%。
對此,他表示,基金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少數股票表現集中”。而指數基金的日益流行正在助長這一趨勢。
在此前《 Financial Times》的採訪中,Terry Smith談到了選擇不持有明星個股英偉達的原因,他認爲其可預測性不夠。
他還透露,Fundsmith也不投資亞馬遜,對蘋果的投資也很少。不過,Fundsmith確實投資了受益於當前AI趨勢的公司,比如微軟和谷歌。
Smith表示,他喜歡向消費者直接供應產品的公司,而不是向供應鏈上游供應產品的公司。 “只有一件事比靠近消費者更危險,那就是不靠近消費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