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24酒業創新與投資大會
11月22日,中國名酒傳承與創新大會暨“回味&品味”酒業傳承與創新榜全球發佈活動在海南海口舉辦。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BCG 消費品業務亞太區負責人丁佳川出席並分享。
他認爲,向國際烈酒發展看齊,今天的白酒行業將進入一個發展拐點——面對七大維度的創新變革。
第一個維度:場景佈局創新——從單一場景到多場景。
中國白酒傳統四大消費場景——商務、家宴、禮贈、品藏,正在呈現新趨勢,如商務場景兩極化、家宴場景化、禮贈名酒化、品藏專業化,且不同場景下白酒消費需求和品牌選擇各異。
丁佳川表示:“過去白酒消費場景單一,如今商務場景進一步細分,如高端商務中新興經濟行業與傳統行業需求不同;家宴、禮贈、品藏等場景也更加多元化,不同場景消費者用酒需求各異,企業需深入研究細分需求,優化品牌結構。”
第二個維度:供應鏈創新——從“先天”到“後天”。
中國白酒企業多強調先天優勢(如產地),但國際烈酒更注重後天工藝(如木桶陳釀、養護時間)。從酒業價值鏈看,五感體驗型品類價值受“生、選、養”決定,價格帶跨度越大、品類越成熟複雜,後天(後鏈)重要性越高。
“中國白酒供應鏈在‘養’的環節不夠清晰,影響風味和產品差異化,需建立完善體系。未來白酒行業隨着品類成熟和價格帶拉伸,選、養環節重要性將提升。”丁佳川說。
以威士忌、雪茄爲例,威士忌側重“養”,通過多種方式控制關鍵指標提升五感體驗;雪茄側重“生 + 選”,產地、原料、菸葉發酵及篩選影響體驗。
第三個維度:產品價值創新——從泛標準到真標準
國際烈酒品牌通過橫向切割(如不同年份酒在原料、工藝等環節形成差異)和縱向比較(各環節對比體現產品價值)建立清晰價值體系,如不同年份威士忌在木桶、酵母使用上有區別。中國白酒多以年份爲主要區分,缺乏橫向結構,產品差異講不清楚,需構建明確價值體系。
丁佳川特別提到了山崎案例。山崎威士忌通過複雜工藝鏈,如使用多種麥芽、獨特水源、酵母、蒸餾器、木桶及調和方式,產出超百種威士忌,不同年份產品在原料、工藝、產量和價格上存在顯著差異,從上百元到數十萬元不等,形成產品價值階梯。
第四個維度:五感品評創新——從標準品鑑到五感品評。
國際烈酒品牌注重讓消費者在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上有清晰體驗,通過工藝環節影響消費者“五感”,並建立“因爲所以”的邏輯聯繫,提升消費者認知,如日本威士忌山崎的工藝與消費者體驗緊密相連。
中國白酒現狀與趨勢:中國白酒在這方面較欠缺,但部分企業已開始嘗試,如借鑑威士忌的觀色、加蓋聞香、冰球伴飲等方式。
消費世代創新——從老一代人到新一代人。
白酒2.0 包含白酒新經典、白酒新生代、白酒 +、白酒 -、白酒新邊界五大細分領域,各領域商業模式鮮明,價值主張和核心指標不同,如白酒新經典降低准入門檻提高滲透率,白酒新生代豐富口味並平衡消費升級和零售價等。
丁佳川表示:“目前多爲非頭部白酒或其他品類進入白酒領域的品牌在推動,未來名酒可借鑑這些創新方向,如融入新主張、新技術等。”
渠道通路創新——從低透明度到高數字化。
從傳統低透明度渠道向高數字化轉型,利用品鑑會管理追蹤體系、終端五碼合一等工具提升渠道可視化管理,如郎酒、保樂力加等企業已在嘗試走進核心企業客戶和關鍵人。白酒企業需關注團購、專賣店等渠道的核心客戶和消費者,儘管部分數字化手段能追蹤終端信息,但主力銷售渠道仍需進一步優化管理。
國際化佈局創新——從貿易生意到策源地打法。
國際烈酒品牌多采用聚焦策源地市場策略實現國際化,如日本威士忌山崎和獺祭先攻佔法國市場(因其在生活方式品類中具制高點地位),建立品牌形象後輻射歐美等起量市場,通過米其林餐廳、侍酒師協會等跨洲際連接點拓展市場。
中國白酒企業如茅臺、五糧液、老窖等開始推動國際化建設,可借鑑國際烈酒經驗,先在策源地市場立足,再拓展到品銷結合市場,實現品牌國際化發展,同時可關注香港市場(烈酒稅調整後參展商增加)等機會。
責任編輯:王翔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