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韶關發佈
初冬韶州大地,到處一派繁忙景象。溫室大棚內,稚嫩的菌子從菌棒中奮力撐開傘蓋;南雄盆地大灌區內,潺潺流水滋養着47萬多畝良田上的各色作物;翁源縣內,一株株揚揚其香的國蘭,正通過健全的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走向全國各地……
“百千萬工程”實施近兩年來,韶關着力攻堅破難,將改革的槍口對準“地從哪裏來”“錢從哪裏來”“人從哪裏來”這三大工作難題,堅持改革開路、幹字爲先、主動作爲,充分激發釋放縣鎮村發展活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01
“三提三化”增空間
土地緊張,是許多地方發展面臨的現實難題。如何盤活土地,也是各地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必答題。
韶關緊盯建設用地整備最新政策,積極向省爭取在鎮域範圍內實現鄉村建設用地規模騰挪及佈局優化,搶抓鎮、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契機,制定《“203”存量未使用建設用地規模騰挪規則應用試點工作指引》,探索出“四個融合”整備模式,實施“四大工程”,加快實現美麗鎮村特色化。
通過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韶關利用增減掛鉤政策騰挪拓展連片生產生活發展新空間。始興縣在全市先行一步,以“聯排農房+公寓安置+貨幣補償+養老安置+以舊換新”的方式,對農村閒置集體建設用地、閒置宅基地等潛力地塊進行異地騰挪集聚,通過“縣屬國企資產抵押+央企資金+政策性銀行融資”多元共投共建模式,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預計建設用地騰挪規模1270畝,人均建設用地減少89平方米,建成後將是全省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村未來社區。
未來社區布建“一統三化九場景”。
此外,韶關還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爲牽引,結合鄉村農文旅產業項目靈活用地的特點,整合各類政策、資金、資源,探索“點狀供地”新模式,有效避開項目範圍內基本農田、生態公益林、河道控制線等用地紅線,實現節約、精準、快速供地,以制度創新打通城鄉發展要素雙向流動通道。
在此過程中,韶關不斷優化政策制度供給、加大政策制度解讀力度,制定了《韶關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用地指引》,優化辦理流程、選取案例分析、明確負面清單等,切實爲鄉村用地提供用地指導。着力從土地供應、靈活用地兩個方面探索全域土整與點狀供地相結合的用地模式。目前全市已批准項目9個,建成1個、動工3個、正開展前期工作5個。
02
國資國企增動能
城鄉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撐。針對這一問題,韶關不斷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積極謀劃項目、衝擊“AA+”資信評級、推動企業積極發行債券,有效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AA+主體信用等級是國內債券等發行主體所能獲得的較高評級,僅次於AAA級。韶關把爭取債券資金作爲提升“百千萬工程”相關重點項目建設的保障,以市金葉發展有限公司爲平臺,堅持“組建用時最短、操作性最強、獲AA+幾率最高、發債實現最快”原則,制定了時間計劃表及工作任務清單,形成切實可行的組建方案和債券發行實施方案。於2023年12月,市金葉公司成功成爲韶關首家獲得“AA+”信用評級主體的集團企業。
今年4月,利用AA+主體信用評級等級優勢,韶關積極推進公司債券的發行。經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三輪專家評審會審覈,市金葉公司成功完成首期發債10億元,創廣東省同評級同期限同規模純信用發行最低票面利率2.66%,成爲韶關首家獲得“AA+”主體信用評級併成功發行企業債券的國有企業,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韶關市屬國企整體實力、核心競爭力、經營水平、抗風險能力和信用度等的高度認可,標誌着韶關市國資國企資本運作能力邁上了新臺階,實現了市國有資本優化佈局的里程碑式突破。
爲持續深化國企改革,做強做實“AA+”資信評級的資本運作平臺,韶關以市金葉公司爲主體,重組整合一家總資產規模超280億元的韶關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業務涵蓋產業招商、承接產業轉移、產業園區運營管理等多方位服務。組建後的新公司成爲韶關市資產規模最大、信用等級最高的國有企業,有效解決了市屬國企融資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進而推動國有資本向主導產業、重點項目集聚,爲“百千萬工程”提供了百億級別的財力支持保障。
03
“啓航計劃”增資源
人才是第一資源。爲進一步推動人才振興,促進人才引進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資源導入,韶關聚焦“百千萬工程”,全面推動“啓航計劃”,深入實施“產業人才強縣”“緊缺人才聚縣”“鄉土人才興縣”“專業人才扶縣”四大行動,打造人才集聚平臺,推動人才入縣下鄉。
通過制定出臺《韶關市事業單位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目錄》,韶關搶抓高校畢業生就業“黃金期”,以“帶編進校、帶崗上門、現場面試、現場簽約”的引才模式主動赴外招聘,引進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人才。今年累計組織開展15場赴重點高校招聘活動以及59場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共招聘市屬醫療人才473人、教育人才138人,其中,碩士博士148人。
本土人才因“土生土長”,更瞭解家鄉、熱愛家鄉,更願意爲家鄉建設付出更多努力。除對外發力引進“高精尖”人才,韶關更主動激發內生動力,着力培育本土實用人才,堅持破除“四唯”傾向,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提升農民農技水平爲導向,累計評定“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608名,通過他們開展科技推廣、技術指導150餘場次,服務羣衆4500餘人,農技“輕騎兵”服務模式獲《中國人才》推廣。推動全市返鄉創業人才達到1076人,創業或投資項目1092個。10個職業經理人試點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777萬元,較去年增長45.96%。
同時,韶關以“雙百行動”爲契機,健全完善對口幫扶機制,通過專家入駐、項目導入等形式,柔性引進鄉村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帶動鄉村人才提升專業能力。按照“高校所能、當地所需”,推動15所高校與9個縣(市、區)合作共建122個項目,全省“雙百行動”首個簽約的縣中託管項目成功落地乳源瑤族自治縣,對乳源縣民族實驗學校實行託管合作辦學,全面提升瑤鄉基礎教育水平;北京大學思政課實踐基地、清華大學“初心服務團”成功落地翁源縣。選派95名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深入基層解決技術難題,助推7個鎮成功申報省級創新型專業鎮。
田疇阡陌迎蝶變,美麗鎮村景愈新。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樹典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此刻,韶關縣鎮村的發展潛能已被全面激發,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活力處處湧現。
文字: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俊
圖片:資料圖片
編輯:廖卓敏 校對:李新有
責編:馮春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