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吳曉波頻道CHANNELWU
治國經邦,人才爲急。
勝選的這2周,特朗普可謂“大幹快上”。目前,他提名的領導班子成員已經超過40名,內閣部長的名單也已經全部確定。
此羣人才中,有些會拋出令人哭笑不得的話語,妄圖衝擊主流科學理念;有些則是官帽還未戴穩,就已深陷醜聞泥沼。更重要的是,有那麼幾個人,在未來將跟中國接觸,就貿易、關稅等事務進行談判,進而影響無數人的生活。
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前提,是讓美國人民的身體再次健康。
但是當小羅伯特·肯尼迪被提名爲公共衛生與服務部部長時,美國醫療行業的專家們疑竇叢生。一名美國的醫學專家說,他知道提名的人選會很爛,但沒想到會這麼爛。
70歲的肯尼迪生於政治世家,他的父親曾是前司法部長,他的伯父是被刺殺身亡的前總統約翰·肯尼迪。15歲時,他染上毒癮,後因攜帶海洛因被捕,被判緩刑和社區服務。後來,他成爲一名環保活動家和律師。
儘管他沒有醫學資質,但經常發表“暴論”以及誤導性的信息。他最知名的身份是20年反疫苗鬥士。他宣稱,自閉症源於疫苗。儘管很多國家就開展研究並得出結論:疫苗與自閉症之間沒有關聯。
HIV病毒和艾滋病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獎後,他多次聲稱,艾滋病可能不是由HIV引起的,“他們一直在做虛假、不公正的研究,製造艾滋病的恐懼”。
他的其他言論也曾被科學家們反駁。比如,5G等網絡有害人體健康、自來水中的氟會導致骨折、喝牛奶就得喝未經巴氏消毒的生奶。
在今年8月,他從民主黨陣營“叛逃”,支持特朗普。如果提名獲得通過,那麼肯尼迪將掌管着世界最大、每年有1.7萬億美元公共預算、人數超過8萬的衛生機構。
小羅伯特·肯尼迪與特朗普
肯尼迪的工作是,清除衛生機構的腐敗,結束慢性疾病的流行以及監管食品添加劑。
有可能在肯尼迪手下效力的,是一位網紅,名叫梅赫梅特·奧茲。
奧茲被特朗普提名爲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的負責人。這個部門是美國最大的醫保機構,服務1.5億美國人,預算超過1萬億美元。
奧茲祖籍土耳其,哈佛大學畢業,他是一名心臟外科醫生,還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教授。
20多年前,他在電視上亮相,後來又創辦自己的節目《奧茲醫生秀》。這檔播出了十幾年的脫口秀幫他打響了名氣,同時還獲得了九項日間艾美獎。據他在2022年提交的文件,其個人淨資產在1億美元至3.15億美元之間。
但是,他的節目經常模糊科普與帶貨的邊界。他帶貨的幾家公司,因爲涉及傳銷,其本人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此外他還多次推銷、散佈一些誤導性信息,激怒了醫學專家和同行。
2016年,特朗普在《奧茲醫生秀》發佈體檢報告
圖源: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奧茲與中國也有淵源。國內一篇報道稱,奧茲與中醫有着深刻緣分,他慢慢愛上了中醫藥文化,曾專門來到中國,錄製中醫藥的相關節目,並向全球介紹中醫奧祕。
2021年,中國的一位中醫專家還曾與奧茲合作出版了一本介紹中醫文化的圖書《Yin Yang You》。書名中的“Yin Yang”,就是中醫概念中的“陰陽”。
不過,在實現讓美國再次健康的夢想前,特朗普班底的幾名成員涉嫌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輿論關注。
馬特·蓋茨,被提名爲司法部長,但一週後就退出,位置留給他人。他曾稱,那些參加墮胎議題活動的女孩,長得又醜又胖,就不可能懷孕,當記者問他,你說這話不覺得冒犯人嗎,他說,那就冒犯唄。而近期,他捲入性醜聞,有消息說,他曾涉嫌與與一名17歲少女發生不當性行爲。
國防部人選皮特·赫格塞思近期也爆出醜聞,涉嫌性侵一位女性,並向對方支付了封口費。
被提名的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是世界摔跤娛樂公司(WWE)聯合創始人。在一段古老的視頻裏,她教育下一代的方式是:她跟她的女兒站在拳擊臺上,互扇耳光。最近的報道稱,公司員工曾經對兒童實施性虐待,她知道員工的行爲,但選擇了容忍和無視。她對此予以否認。
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根本,是經濟向上,老百姓們都發財。
從內閣提名的名單來看,在發展經濟方面,特朗普主要依賴兩支由企業家組成的隊伍。
第一支隊伍,由財政部長、商務部長、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等經濟領域的核心權力人物組成。
62歲的政治“素人”斯科特·貝森特,被提名爲財政部長。財政部長是美國政府中最有影響力的職位之一,負責稅收政策、債務、國際金融和制裁事項。貝森特大學讀的政治學,畢業後進入投資大亨索羅斯的公司任職,爲人內向、學識淵博。
斯科特·貝森特
20世紀90年代,因做空英鎊而聲名鵲起,他爲公司賺取了10億美元利潤。
2015年,貝森特成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專注宏觀投資,押注市場大趨勢。據路透報道,這兩年,他的基金都實現了兩位數的收益。
這位擁有35年投資經驗的億萬富豪,支持特朗普的部分原因是,他認爲美國的預算赤字和債務問題非常嚴重。
貝森特的政策重點是兌現特朗普競選時的減稅、削減開支的承諾。在最近的幾個月,他提出了一項3-3-3的計劃:到2028年將預算赤字削減至GDP的3%,通過放松管制達成GDP增長3%,以及每天額外生產300萬桶石油或等量能源。
新提名的商務部長是63歲的霍華德·盧特尼克,他也是一位華爾街大亨,以作風強硬,堅韌不拔而聞名。
18歲時,他父母離世。29歲時,他成爲華爾街投行公司康託·菲茨傑拉德的CEO。“9·11”事件,飛機撞到了公司所在的樓層,導致658名員工死亡,包括他的弟弟。在接受採訪時,他失聲痛哭。
20多年後,他的公司擁有了加密貨幣業務。跟特朗普一樣,盧特尼克支持加密貨幣。在特朗普陣營中,他是主張提高關稅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希望削減國內企業稅,保護美國企業免受海外競爭的衝擊。
霍華德·盧特尼克與馬斯克在競選集會
第二支隊伍,是由馬斯克與另外一位企業家組建的政府效率部。
對過度監管極其痛恨的馬斯克,提出了野心勃勃的計劃:大幅削減政府支出,“至少從聯邦預算中削減2萬億美元”;精簡政府部門,削減多條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進行大規模裁員。政府效率部,只存活兩年,馬斯克只有兩年的時間。
特朗普提名的其他部長,在任職前,需要參議院投票確認。而馬斯克的效率部,不需要走這步程序,拎包就能幹。
整體來看,特朗普提名核心領導班子,有幾個特徵。
◎ 第一,他任用的商界人物和企業家比較多,權力系統內的建制派(當權派)用得少。另外,特朗普也偏重“網紅”,交通部、國防部的兩位部長,都是右派福克斯媒體的明星主播,當然,還有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奧茲,他本人還創辦了脫口秀節目。
◎ 第二,思想統一。從目前各位人選的公開講話來看,他們信奉並將執行特朗普的路線——美國優先;國內減稅;對外要加關稅;減少政府幹預;財政支出要縮減;加強邊境和移民的管理。
不過,一些經濟學者對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表達了擔憂。
摩根大通的一位分析師表示,特朗普激進的關稅計劃,可能會減緩全球經濟,並給美國通脹帶來上行壓力。潘森宏觀的分析師測算,10%的關稅將在明年使通脹率上升約0.8個百分點,並給美國製造商帶來額外的負擔。
特朗普宣稱關稅會激勵企業在美國落地生根,不過經濟學家們卻心存疑慮。潘森宏觀的經濟學家塞繆爾・湯姆斯指出:“由於美國勞動力成本偏高,從海外採購商品依舊要划算得多,這使得企業迴流所產生的促進作用大打折扣。”
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一個關鍵要點,是處理好跟中國的關係。
從公開的信息和各方分析來看,特朗普提名的內閣成員,對華更加鷹派。
提名的國務卿魯比奧,曾是共和黨參議員。
魯比奧
他對中國的立場非常強硬。他認爲,“21世紀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由印度-太平洋地區發生的事情決定”。9月份,他在媒體上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是美國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大、最先進的對手。”
在拜登政府時期,他提出一項名叫“禁止對華出口石油”的法案,提議禁止向中國出口產品。
作爲“反華急先鋒”,因爲領土等原則問題上表現惡劣,他兩次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單。特朗普肯定知道他被制裁,可仍提名其爲國務卿,就像評論員邱振海說的,“說白了就是準備跟中國來硬的”。
特朗普說,計劃對中國徵收60%關稅。目前提名爲財政部長、商務部長的兩人,都公開表示,美國工業實力的削弱、製造業崗位的流失,跟中國有關。
這兩人都將在關稅與貿易問題上與中國正面交鋒。
提名的財政部長貝森特,將特朗普全面徵收關稅的計劃描述爲一種“最大化”的談判策略,並表示關稅應分階段實施,給市場留下足夠的調整時間。
有分析指出,貝森特採取了較爲溫和的立場,目的是將特朗普激進政策引發的損害降至最低程度,爲中美談判預留出空間。
盧特尼克被提名爲新的商務部長後,外媒分析,這位新官將延續既往的措施,對中國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尖端產業的發展造成影響。
最近幾年,美國商務部在國際貿易事務處理、出口的管制工作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在塑造美國對外經貿政策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在特朗普首個任期期間,時任的商務部長就深度參與了貿易戰,支持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
情況還略有變化。特朗普宣佈,盧特尼克將“領導我們的關稅和貿易議程,並直接負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這是兩個互不隸屬的獨立機構。而特朗普的提名似乎在暗示,盧特尼克權力擴張,將掌管這兩個獨立的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經濟室主任羅振興表示,特朗普迄今公佈的內閣提名人選幾乎全都是鷹派,再加上共和黨橫掃參衆兩院,美國國內的制衡因素預計很難發揮作用,但外界或許可以寄希望於市場力量。
“特朗普關稅計劃對美國自身的傷害也比較大,可能引發美國國內的‘二次通脹’。這種通脹上升的預期可能導致股市動盪,這些對市場不好的影響,可能會促使特朗普三思而後行。”羅振興說。
申萬宏源證券在一篇報告中提到,特朗普明年政策的落地順序或許爲驅逐移民→重啓關稅→減稅生效。在中性的情況下,預計明年二、三季度新一批60%關稅落地,同時,中美或重啓第一階段協議談判。而溫和的情況下,預計2025年底至2026年初關稅或落地。
據外媒的報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爲了應對關稅提高帶來的漲價風險,已經開始提前囤貨。相似的場景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就發生過。粵開證券在一篇報告裏提到,“隨着特朗普再度當選總統,美國進口商和出口商爲不斷上漲的海運集裝箱運費做準備,企業正爭先恐後地進口以避免更高的關稅。”
《華爾街日報》講了兩個小例子。
中國廣東一家電子設備生產商的員工說,近期美國客戶詢價的很多,客戶們都很擔心。還有一個從中國採購大理石板的美國商家說,他希望從中國進口足夠多的大理石,庫存最好能撐到特朗普的4年任期結束。
宏大敘事碾壓之下,中美兩國的普通人各想辦法。
本篇作者 | 馬淚淚|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何夢飛|圖源|VCG、曉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