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撰稿/楓
“打新”賺錢效應持續!
這家來自山東濰坊壽光的企業,它的創始人身家在首發上市日便暴增了31.29億元。
就在今日,博苑股份(301617.SZ)登陸創業板,盤中一度暴漲287.82%!
市盈率顯著抬升
從創立到上市,博苑股份走了整整16年。
2008年8月,年過不惑的李成林、於國清攜手創辦了博苑有限。現如今,李於二人早已邁入知天命年齡段(分別生於1968年和1969年)。
截至目前,兩人直接持股3125萬股、2725萬股,佔總股本的30.4%和26.51%;另通過員工持股平臺鼎聚投資各間接持股48萬股和83萬股。
以此來計,兩人IPO時身家合計16.6億元。
不過,經過今日這麼一輪暴漲後,李於二人身家已來到47.9億元。
就目前來看,博苑股份PE(TTM)已來到39.29倍,較之發行市盈率(15.86倍)翻了不止1倍。
盈利陷入疲態
那它的基本面如何?
博苑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精細化學品研發、生產、銷售及資源綜合利用的企業,主要產品有機碘化物、無機碘化物、貴金屬催化劑、發光材料和六甲基二硅氮烷。
這裏邊無機碘化物佔據了公司營收的半壁江山,24H1收入3.56億元增長34.32%,營收貢獻率51.18%。
在這之前,該業務收入由2019年1億元一路增至2023年5.64億元,CAGR高達54.05%。
可以看到,博苑第一大主營收入增速在放緩。
此外,公司有機碘化物、發光材料及資源綜合利用服務均發生不同程度下滑。24H1收入1.22億元、1898.12萬元和2732.95萬元,各同比-15.23%、-20.56%和-26.63%。
與此同時,自2023年以來,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就在持續走低:
2022年、2023年及24H1,各爲35.09%、27.75%和26.53%。
博苑股份解釋稱,2023年由於當期碘市場價格處於高位,成本較高,毛利率有所下降。
要知道,無機碘化物及有機碘化物可是爲公司貢獻了近七成營收(68.69%)。
它還不忘風險提示道,若未來碘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將導致公司產品售價大幅下降,由於成本結轉的時間差,導致公司毛利率存在下滑風險。
事實上,因主營業務毛利率走低,博苑淨利增速已不及營收:
2023年、24Q1-Q3,營收10.25億元、10.07億元,同比+28.39%、+34.91%;歸母淨利潤1.82億元、1.71億元,同比+3.28%、+19.09%;扣非淨利潤1.8億元、1.68億元,同比+0.5%、+17.44%。
這是一個及不好的跡象。
博苑預計2024年實現營收13.02億元、歸母淨利潤2.11億元、扣非淨利潤2.08億元,各同比+27.05%、+15.83%、+15.46%。
很明顯,較高的估值,如若沒有較快增長的業績是沒有辦法得到消化的。
產能利用率不足卻仍要瘋狂擴產
再來看下,此次博苑股份募資投建項目。
通過首發上市,博苑募集資金淨額6.28億元,將用於“100噸/年貴金屬催化劑、60噸/年高端發光新材料、4100噸/年高端有機碘、溴新材料項目”“年產1000噸造影劑中間體、5000噸鄰苯基苯酚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招股書,公司有機碘化物(三甲基碘硅烷)產能爲800噸/年,問題就在於2023年以來該產品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由2022年72.43%降至24H1的43.25%。
就這樣都還未能滿銷滿產,24H1產銷率94.27%。
據QYResearch數據,2021年中國市場三甲基碘硅烷銷量規模爲637噸,2022年預測銷量爲658.9噸,2025年預測銷量爲755.1噸。
也即公司現有產能已能滿足2025年國內市場需求。
君不見,光伏、鋰電產業產能過剩還未過去,擴產4100噸高端有機碘,真的需要這樣“卷”嗎?
同樣的情況還體現在貴金屬催化劑擴產上,當前博苑該產品產能爲1噸,但就是這麼1噸的產能,它的利用率也是低得可憐:
2021-2023年及24H1,各爲6.46%、15.23%、11.22%和3.91%。
如今卻要擴產100噸,是否真的有這個必要?
(轉自:泡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