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巴克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尼科爾(Brian Niccol)策劃業務轉型之際,如何處理中國業務肯定是他要考慮的頭等大事。這家美國咖啡連鎖公司正在探索各種戰略選擇,包括股權出售。
中國業務成爲了拖累。儘管該公司近20%的門店位於中國,但中國市場的收入佔比卻不到10%。截至9月份季度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4%,比美國業務下降6%的情況還要糟糕。
自2020年因會計造假被納斯達克摘牌的本土品牌瑞幸咖啡,神奇地上演了東山再起,成爲媒體關注的焦點。中國消費者在花錢方面變得謹慎,9.9元一杯的瑞幸咖啡搶走了星巴克基本飲品的生意。
但對星巴克來說,瑞幸咖啡的影響只是冰山一角。這個中國品牌本身也被捲入了與主要對手庫迪咖啡的無情價格戰當中。庫迪咖啡由捲入會計醜聞後從瑞幸咖啡離職的創始人團隊創立。這家成立兩年的初創公司與瑞幸咖啡的做法如出一轍,也在進行快速擴張,以價格實惠的咖啡吸引年輕的咖啡愛好者。其門店數量已達1萬家,超過了星巴克的7600家。
事實上,瑞幸咖啡的財務狀況也受到不利影響。2024年以來,其同店銷售額一直在下降。與此同時,庫迪咖啡的管理層卻絲毫沒有放緩腳步的跡象。該公司計劃到2025年門店數量達到5萬家。換句話說,價格戰還將持續。
對一個喝咖啡還屬於新生事物的大型市場來說,滲透率是中國市場的關鍵。庫迪咖啡(在一定程度上還有瑞幸咖啡)之所以能夠快速擴張,是因爲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特許經營模式。那些不願面對慘淡就業市場的年輕人很樂於在商場和地鐵裏開設通常只有簡潔店面的Cotti Express,因爲盈虧平衡點要低得多。相比之下,星巴克經營的是直營店,這就減緩了開店的速度。
近幾個月來,星巴克一直在追隨其他全球品牌的腳步,進軍零售銷售彈性較大、滲透率較低的小城市。但這一策略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在小城市,星巴克的新鮮感可能很快就會消退。
與此同時,星巴克最賺錢的品種——美國青少年喜愛的星冰樂和冰鎮含糖提神飲料——在中國卻遇到了困難。中國的奶茶連鎖店可以輕鬆滿足人們對含糖飲料的需求。茶百道和茶趣等大品牌每週都會推出新品,提供異域水果和花草茶混合並附着了鮮奶油蓋的飲品。
從這一點看,引入一個更具創業精神的本地合作伙伴對星巴克在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的生存至關重要。另外,從歷史上看,資本市場已經對那些願意分拆或出售非核心業務的連鎖餐飲企業給予了獎勵。這是因爲對於品牌來說,特許經營方式可以提高盈利,出售股權可以增強公司回購股票的能力。
如果尼科爾最終出售了星巴克的業務,那也不是退縮。於20世紀70年代創立的星巴克需要的是培育品牌並將其貨幣化,而不是辛辛苦苦地一家又一家地開設實體店鋪。
總之 星巴克中國區業務下滑,前途未卜。近幾個月來,星巴克一直在追隨其他全球品牌的腳步,進軍零售銷售彈性較大、滲透率較低的小城市。但這一策略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