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TCL中環研究院副院長張雪囡:BC電池技術會逐步成為光伏電池主流

藍鯨財經
2024-12-13

圖源:大會現場拍攝

藍鯨新聞12月13日訊(記者 翟智超)日前,2024 TCL全球技術創新大會在深圳舉辦。本次大會聚焦AI應用、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等領域。

在新能源光伏領域,TCL中環(002129.SZ)研究院副院長張雪囡全面介紹了TCL在新能源光伏材料、電池組件技術以及工業4.0、質量4.0體系建設的技術發展規劃。同時,TCL中環還發布了智能光伏用大尺寸超薄硅片、TOPCon銅柵線組件2項前沿創新成果,這將助力生產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TOPCon電池,推動行業降本增效。

在本次大會結束後,藍鯨新聞記者也第一時間與張雪囡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她也跟媒體分享了TCL中環在技術創新戰略、BC電池路線等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光伏技術新主流即將崛起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光伏產業成爲推動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要力量,而電池技術的創新則是其中的核心驅動力。BC電池技術,正逐漸在衆多技術路線中脫穎而出,展現出非凡的潛力與獨特的價值。

據瞭解,BC電池,即背接觸電池,其創新之處在於將電池的正負電極安置於電池背面。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對電池性能產生了深遠影響。傳統電池的正面電極柵線在光線入射時會不可避免地遮擋部分光線,而BC電池減少了這種遮擋,使更多光子能夠順利抵達電池內部並被吸收轉化爲電能,從而有效提升光電轉換效率。

與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相比,單晶硅電池以高純度和有序晶體結構見長,光電轉換效率較高;多晶硅電池則因成本較低和工藝相對簡易而擁有一定市場份額。BC電池並非在材料晶體結構層面競爭,它可以基於單晶硅或多晶硅材料構建,通過獨特的背接觸結構優化,在材料基礎上進一步挖掘電池性能提升空間。

同時,在此前N型和P型電池技術的競爭中,N型電池備受關注。相較於傳統的P型電池,N型電池憑藉少子壽命長、無光致衰減等優點,有效提升電池的轉換效率和穩定性,已在近年間成爲行業主流技術。那麼BC電池(N型電池)與其他現有的電池路線之間是否存在抗衡?

張雪囡在接受藍鯨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際上,BC電池與其他技術是共存的,同時我們認爲BC技術會逐步成爲市場的主流。BC電池有一個核心優勢,它不像單晶硅和多晶硅之爭,或者N型和P型之爭,業內的企業現在都做N型技術,BC技術可以與TOPCon、HJT等技術疊加,兼容性很強。”

據券商研報顯示,當BC技術與N型TOPCon技術疊加時,TOPCon在鈍化接觸方面的優勢得以保留,BC技術又優化了正面光照接收,兩者協同大幅提升電池綜合性能;與HJT技術結合時,HJT的非晶硅異質結高效轉換優勢與BC的電極佈局優化相融合,減少電極電阻損耗,提高了電池的穩定性與效率。

BC電池規模化已開啓

張雪囡向藍鯨新聞記者表示,“我們的BC電池已經率先實現了規模化,儘管目前市場上BC電池的總量佔比仍然較小,同時其也並非一項被業內企業普遍掌握的技術,但是BC技術在總體上已經達到了商業化的規模。”

然而,在BC電池的規模化中,成本控制與產能提升幾乎成爲衆多企業面臨的核心挑戰與競爭焦點。

對此,張雪囡告訴藍鯨新聞記者,“目前BC電池主要是我們子公司Maxeon在做,在技術研發上,TCL中環將與Maxeon攜手共進,推動BC電池技術的發展。

在成本控制環節,銀漿、銀對電池的製造成本影響非常大。通過非銀金屬化的方案,實現電池成本的大幅降低,是未來任何技術路線推進小規模商業化都將面臨的問題。

在提升效率方面,未來可以做到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7%~27.5%之間,這在電池轉換效率上具有相對優勢,後續再疊加相應的組件封裝技術,衰減也會減小。

在產業化生態方向,TCL中環本身在材料端已經比較優秀,對BC電池還會有針對性的材料解決方案,保證品質的同時,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此外,任何商業化都離不開配套的產業生態,Maxeon的IBC電池已經持續規模化量產超過20年,當前的技術也迭代到第8代,產品也在陸續推進大規模商業化;再基於智能製造以及質量管理的優勢,TCL中環和Maxeon從上下游端互爲生態鏈的協同夥伴,將努力推進產業鏈成本的降低,以及產品質量的提升。”

儘管如此,但BC電池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一位光伏電池行業研究員對藍鯨新聞記者稱,與一些傳統的、已經廣泛普及的電池品類相比,BC電池的產量規模目前相對較小。這一方面源於其技術的複雜性和專業性,使得能夠熟練掌握並大規模生產BC電池的企業數量有限;另一方面,大規模生產所需的設備投資、技術人才儲備以及市場認知度的提升都需要時間和資源的積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