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活報告
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999.HK)於2024年12月20日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主板。公司是一家領先的中式餐飲企業,在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中排名第一,門店主要集中在江蘇、安徽等地區。
弗若斯特沙利文(簡稱“沙利文”)爲小菜園提供獨家行業顧問服務,助力公司此次IPO發行成功。
TradeGo Markets(簡稱“TMG”)擔任本次發行的聯席牽頭經辦人,助力公司此次IPO發行成功。
全球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簡稱“沙利文”)融合全球63年的諮詢經驗,26年來竭誠服務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以全球化的視野,幫助超10,000家客戶加速企業成長步伐,助力客戶在行業內取得增長、科創、領先的標杆地位,實現融資及上市等資本運作目標。
TradeGo Markets是捷利交易寶旗下SFC持牌券商,獲香港證監會就第1類及第7類受規管活動發牌法團CE編號BRO637,批准從事證券交易和自動化交易牌的金融科技平臺公司。幫助行家/機構客戶建立競爭優勢、以最優成本靈活高效管理業務和服務客戶。
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菜園”)於2024年12月20日成功上市,公司計劃發售1.01億股股份,其中,中國香港發售股份1,011.84萬股,國際發售股份9,106.24萬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每股發行價爲8.5港元,募集資金淨額約爲8.6億港元。
在本次赴港上市過程中,沙利文公司主要承擔以下任務:幫助發行人準確客觀地認識其在目標市場中的定位,用客觀的市場數據發掘、支撐和凸顯發行人的競爭優勢,配合發行人、投行以及其他中介完成招股書相關部分(如概覽、競爭優勢與戰略、行業概覽、業務等重要章節)的撰寫,協助發行人完成與聯交所和投資者的溝通,幫助投資者快速的理解市場生態和競爭格局,輔助發行人完成聯交所關於行業方面的各種問題的反饋等。
投資亮點
公司是知名中國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直營連鎖餐廳之一;
公司不斷完善標準化運營模式和管理體系;
公司具有強大穩定的供應鏈管理,爲可持續發展和一致的優質品控提供重要支撐;
公司有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爲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根據沙利文報告,
按2023年的門店收入計,公司在客單價介於人民幣50元至人民幣100元的中國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高度分散,該市場的參與者面臨激烈競爭;
中國的餐飲市場規模在過去五年顯示出增長趨勢,由2018年的人民幣42,716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人民幣52,890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爲4.4%。預期將進一步增長至2028年的人民幣82,627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爲9.3%。
中國中餐市場市場概覽
中國的中餐市場可分爲兩個細分子市場,即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及中高檔中餐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是中餐市場的一個細分子市場,客單價爲人民幣100元以下。另一方面,中高檔中餐市場是中餐市場的一個細分子市場,客單價爲人民幣100元及以上。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是2023年中國中餐市場的最大分部,約佔總市場規模的88.7%。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的市場規模(按收入計)由2018年的人民幣30,10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人民幣36,187億元,即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爲3.8%。
預計中餐市場的市場規模於2028年達人民幣61,897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爲8.7%。隨着對優質、便利且具可負擔價格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預期中國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規模於2028年達人民幣55,871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爲9.1%。
2023年,連鎖餐廳爲中國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貢獻約19.2%。連鎖餐廳滲透率的上升與城市化息息相關。自19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推動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進程,生活節奏快的城鎮居民更喜歡外出在餐廳用餐,而連鎖餐廳則展現了其在產品質量穩定及品牌知名度強等方面的優勢。2023年,美國、日本的連鎖餐廳滲透率按收入貢獻計分別爲60.1%及52.4%,遠高於中國。中國在提高連鎖餐廳於所有大衆便民中式餐飲餐廳中的比率方面擁有巨大的未開發潛力。隨着連鎖大衆便民中式餐飲餐廳市場的技術和管理能力發展,其市場規模(按收入計)從2018年的人民幣4,941億元迅速增長至2023年的人民幣6,93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爲7.0%,遠高於非連鎖餐廳市場的增長率。得益於高效的管理能力、完善的供應鏈、更高的標準化水平以及更強的資本支持,預計連鎖餐廳市場未來將快速增長,以15.5%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28年的約人民幣14,240億元。預期於2028年連鎖餐廳將佔中國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約25.5%(按收入計)。下表列出了2018年至2028年按運營模式劃分的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的市場規模明細。
中國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概覽
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可進一步分爲客單價低於人民幣50元以及介乎人民幣50元至人民幣100元的兩個細分子市場。客單價在人民幣50元以下的細分子市場的市場規模(按收入計)由2018年的人民幣11,414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人民幣13,658億元,即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爲3.7%,預計2023年至2028年將以9.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客單價介乎人民幣50元至人民幣100元的細分子市場的市場規模(按收入計)由2018年的人民幣18,689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人民幣22,529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爲3.8%,預期2023年至2028年將以8.9%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中國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的競爭格局
中國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可分爲客單價人民幣50元以下及客單價介乎人民幣50元至人民幣100元的細分子市場。於2023年,按收入計,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客單價介乎人民幣50元至人民幣100元的市場規模佔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總額約62%。按2023年的門店收入計,小菜園在客單價介乎人民幣50元至人民幣100元的中國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中國餐飲業的市場驅動因素及未來趨勢
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率提高: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化率不斷增長推動了中國餐飲業增長。中國的城市化率由2018年的59.6%增長至2023年的66.2%,導致更多人遷往城市地區,對餐飲服務的需求亦增加。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人民幣39,300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幣51,800元,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5.7%。此外,中國的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由2018年的人民幣5,600元增長至2023年的人民幣8,000元,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7.4%。
隨着中國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二線城市的城鎮人口穩定增長,由2018年的142.5百萬人增至2023年的169.3百萬人,佔2023年中國城鎮人口總數的18.2%。二線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亦由2018年的人民幣44,300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幣58,600元,複合年增長率爲5.8%,超過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全國平均複合年增長率5.7%。因此,二線城市居民的購買力一直提升,消費者外出就餐時更有能力及意願消費。2018年至2023年,二線城市人均食品消費支出以8.1%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超過同期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全國平均複合年增長率7.4%。
此外,三線城市的城鎮人口由2018年的208.5百萬人增至2023年的222.7百萬人,複合年增長率爲1.3%,佔2023年中國城鎮總人口的23.9%。三線城市的龐大人口基數代表了巨大的市場潛力。此外,三線城市的城鎮居民購買力穩步增長,原因爲三線城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人民幣33,700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幣44,800元,複合年增長率爲5.9%,超過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全國平均複合年增長率5.7%。此外,三線城市的人均食品消費支出有所增加,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8.0%,超過同期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全國平均複合年增長率7.4%。
同時,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以及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至2023年也有所增長,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爲5.6%、5.8%及4.1%,而該等城市於同期的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爲5.7%、6.3%及6.6%。
因此,二線城市及三線城市的顯著的人口規模爲餐飲公司提供了廣泛的客戶基礎。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表明對餐飲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在消費者具有更高消費能力及消費意願的二線城市。此外,與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相比,二線及三線城市通常提供相對較低的租金及勞動力成本,爲餐飲企業提供更高的成本效益比。
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中國餐飲業受到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直接影響,包括小家庭比例日益增加、出生率下降及老齡化率上升等,共同推動了對堂食和外賣餐飲服務的需求。二人或三人家庭佔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由2018年的68.4%增加至2023年的75.7%。此外,中國出生率自2018年的10.9‰下降至2023年的6.4‰。於大家庭中,長輩(如祖父母)因有更多空閒時間,多承擔烹飪的責任。相反,小家庭通常由生活節奏快的年輕父母組成,下班後烹飪的時間有限。因此,相比大家庭,小家庭在家烹飪的意願較低。隨着小家庭數量持續上升,可能會導致對餐廳用餐或使用餐飲外賣服務的依賴增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附近的餐館作爲家庭烹飪的替代方式,這爲本地餐飲服務提供商創造了巨大商機。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爲中國餐飲業的參與者提供了一個相當大的新市場。
此外,現今的中國消費者對餐廳所提供的菜餚及服務有更復雜的需求及更高的期望。只有始終如一地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餐飲公司才能長期保持較高的消費者留存率和忠誠度。連鎖餐廳在中國的滲透率上升2023年,連鎖餐廳在中國餐飲業的滲透率爲21.5%(按收入貢獻計),而美國的這一數字爲60.1%,這爲中國連鎖餐廳留下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尤其是,中國低線城市連鎖餐廳的滲透率低於一線城市。於2023年,中國低線城市連鎖餐廳的滲透率普遍低於15%,這爲低線城市的連鎖餐廳品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國的餐飲業有龐大的消費者羣體,連鎖餐廳模式下營運的領先品牌很可能佔據主導地位。若干連鎖餐廳公司,尤其是領先的餐廳品牌,通過應用和複製連鎖餐廳經營模式,近年來迅速發展。此外,隨着中國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及服務的期望不斷提高,具有強大品牌影響力的市場參與者更有可能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並提高其對品牌的忠誠度。連鎖餐廳經營模式的發展亦鼓勵領先的餐廳運營商加強品牌建設,鞏固優勢,從而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中脫穎而出。
此外,連鎖餐廳經營模式促進了中國餐飲行業的標準化,並確保了連鎖餐廳網絡的食品質量和服務體驗的一致性。領先的連鎖餐廳公司採取各種措施規範其運營,例如對食材採購、庫存管理及菜餚製作流程的標準化管理。隨着連鎖餐廳在中國餐飲行業的滲透率逐步提高,預期消費者將對連鎖餐廳模式下的領先品牌表現出更高的黏性,這將進一步加快其擴張步伐並增加其市場份額。按收入計,中國餐飲行業的連鎖餐廳滲透率預計將於2028年達到25.6%。
大衆便民中式餐飲的廣泛吸引力:在需求端,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迎合了廣大民衆剛性、高頻、追求“好喫不貴”的外出平價就餐需求。市場需求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變量,目前存在產品或服務與消費需求適配能力不足的客觀環境。因此,大衆便民中式餐飲透過提供經濟實惠的用餐選擇,被收入和購買力相對中低水平的消費者廣泛接受和青睞。消費者偏好質優價廉的產品及服務,對餐飲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過滿足消費者對“好喫不貴”的就餐體驗不斷變化的需求,大衆便民中式餐飲發展已成爲中國餐飲業的重要驅動力。
在供給端,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原因爲大衆便民中式餐飲融合了來自中國各個地區的獨特菜餚,反映了中國豐富的烹飪傳統文化,讓顧客想起家的味道和傳統文化。大衆便民中式餐飲市場提供多樣化的菜餚,讓顧客可享受各色各樣的選擇。此外,由於先進的標準化管理系統及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大衆便民中式餐飲的菜餚的價格通常定爲能夠覆蓋更廣泛消費者的水平。此外,其均衡及多樣化的菜單使其成爲朋友和家庭休閒聚會的理想選擇。
數字技術賦能的發展:多年來,餐飲業已演變成一個複雜的零售模式。近年來,隨着互聯網和電商產業的急速發展,中國餐飲業的市場參與者已越來越重視發展其信息技術能力。在互聯網時代,先進的數字技術模糊了在線線下消費場景之間的界限,消費者能從在線和線下渠道獲得全面的服務。中國餐飲業的信息技術應用,如移動支付服務及在線到線下的零售服務,也使餐廳的消費場景多樣化。藉助最新的數字技術,領先的連鎖餐廳運營商已逐步綜合了日常門店運營、會員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信息技術。例如,在數字工具的輔助下,商業智能平臺在決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炒菜機器人、智能攝像系統、AI自助結賬機及智能型能耗管理系統等各種先進技術和設施在中國餐飲業得到廣泛應用。因此,預計餐飲業數字技術賦能的發展將推動餐廳全渠道運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