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2月20日訊(記者 王健文)近日,九州通發佈公告稱,因Pre-REITs項目的需要,公司將以不超過17億元的對價,向高和豐德旗下公司轉讓三處醫藥倉儲物流資產。此次Pre-REITs項目的發行,公司預計將帶來不超過9億元的淨利潤。
同時,爲了降低資金使用成本,九州通將設立財務公司,因此,公司將對全資子公司九州通醫投減資110億元。
隨着“兩票制”、帶量採購等政策逐漸鋪開,國內醫藥流通行業整體承壓,四大醫藥流通公司之一的九州通也同樣面臨業績壓力和流動性壓力。爲了“開源節流”,九州通一邊推進不動產證券化、設立財務公司,一邊拓展新業務。
17億出讓醫藥倉儲物流資產,將增加淨利潤9億元
12月18日,九州通宣佈將以不超過17億元的對價轉讓三處醫藥倉儲物流資產。
此次交易中,九州通計劃轉讓全資孫公司上海駿英達、浙江九州通、重慶九州通持有的上海通達、杭州卓英堂、重慶首瑞(合稱“標的公司”)100%股權。三家標的公司分別持有位於上海、杭州及重慶的三處醫藥倉儲物流資產及配套設施,合計總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高和資本旗下的高和豐德將受讓標的公司的股權。
根據評估,三家標的公司的估值約爲14.28億元,經各方協商一致,此次交易的股權轉讓總額預計不超過17億元。與評估價值相比,三家標的公司的轉讓金額溢價約3.7億元。交易完成後,九州通將不再持有標的公司的股權。
此次九州通向高和豐德轉讓資產,是公司醫藥倉儲物流Pre-REITs項目中的一個環節。
REITs即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對於不動產所有者而言,發行REITs意味着將不動產打包出售給投資者,並回籠資金。在出售後,原所有人也可以通過租賃使用權的方式繼續使用該不動產。Pre-REITs則是一種在REITs設立前成立的,用於投資具有REITs潛力的基礎設施的基金。
早在2023年3月,九州通就開始籌劃發行REITs,彼時公司選定的REITs底層資產爲東西湖現代醫藥物流中心項目。今年9月,九州通的醫藥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申報獲得受理,擬募資金額11.11億元。這也是醫藥行業首單公募REITs。
初次發行REITs進展順利,九州通也計劃繼續擴大募資,將旗下更多的不動產證券化。爲了提升擴募發行效率,公司啓動了此次Pre-REITs項目。若公募REITs成功發行,後續擴募將優先選擇標的公司持有的三處醫藥倉儲物流資產。
今年三季度業績會上,九州通副董事長劉兆年表示,公募REITs及Pre-REITs的發行將助力公司盤活醫藥倉儲物流資產及配套設施,回籠權益性資金,促進公司主營業務的快速發展;並通過搭建輕資產運營平臺,實現業務上“輕重分離”以及多元化收益。
劉兆年稱,若Pre-REITs項目發行完成,公司淨利潤預計將增加不超過9億元。
設立財務公司進度加快,預期降低資金成本
同在12月18日,九州通還發布公告稱,將對子公司九州通醫藥投資(湖北)有限公司(下稱“九州通醫投”)進行減資。目前,九州通醫投的註冊資金爲115.26億元。在減資後,九州通醫投的註冊資本將降至5.26億元,減資額爲110億元。在減資完成後,公司對九州通醫投的持股比例仍爲100%。
此次九州通對九州通醫投減資,主要是爲了滿足集團設立財務公司的要求。
早在2015年,九州通就計劃出資5億元設立九州通醫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2017年,公司又計劃調整對財務公司的出資結構,由九州通及其全資子公司福建九州通共同出資。但此後這一事項遲遲未能落地。
近年來,九州通再度開始籌備設立財務公司。根據2022年11月起開始實行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設立財務公司需要滿足一系列的要求,包括母公司實收資本不低於50億元人民幣、財務公司控股股東的權益性投資餘額不得超過淨資產的40%等。
但根據九州通年報,2023年底,公司的實收資本爲39.08億元。同期,九州通的母公司資產負債表顯示,其長期股權投資餘額爲188.70億元,佔當期母公司淨資產的100.35%。這意味着九州通並不滿足設立財務公司的條件,不能設立財務公司。
爲了滿足監管要求,九州通也進行了一系列籌備。
2023年8月,九州通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4股。通過此次轉增,公司的實收資本由39.08億增至50.42億元,滿足了實收資本相關要求。
2023年10月,九州通又設立了九州通醫投,並以旗下新疆九州通等39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的股權向九州通醫投進行增資,增資額爲109.10億元。彼時公司就表示,未來將對九州通醫投進行減資,以滿足監管要求。
九州通之所以要設立財務公司,也是爲了“降本增效”。一般而言,財務公司可以負責企業集團內部的資金調配,包括吸收集團成員存款、辦理貸款和資金結算等。因此,財務公司往往被稱作企業集團的“內部銀行”。
在九州通看來,設立財務公司有利於公司降低經營風險、降低資金成本、降低流動性風險,也有利於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促進公司主營業務的發展。
頻繁動作背後,流動性壓力待解
無論是籌劃發行REITs、Pre-REITs產品,還是設立財務公司,或都與九州通目前面臨的財務壓力相關。
近年來,隨着“兩票制”、帶量採購等政策逐漸鋪開,醫藥流通公司面臨的業績壓力持續增長。作爲國內四大醫藥流通公司之一,九州通的利潤增長也陷入瓶頸。
2021年至2023年,九州通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224.07億元、1404.24億元、1501.40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4.48億元、20.85億元、21.74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出現了營收、淨利潤雙下滑的情況,其中營收爲1134.29億元,同比下滑0.82%,歸母淨利潤16.96億元,同比下滑6.99%。
與此同時,九州通還面臨着較大的流動性壓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的貨幣資金餘額爲159.15億元,其中還包含大量的受限貨幣資金。半年報顯示,2024年6月末,公司受限貨幣資金餘額爲83.22億元,佔當期貨幣資金的51.21%。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餘額分別爲108.39億元、16.92億元。
業績及流動性壓力下,九州通開始籌劃轉型。
早在2022年,公司就提出了新三年戰略規劃,將開啓新零售、新產品、互聯網醫療、不動產證券化(REITs)新戰略轉型。到了2024年,公司又提出了新產品、新零售、新醫療、不動產證券化(REITs)、數字化的“三新兩化”戰略轉型。
提出上述戰略後,九州通逐步開始落實轉型規劃。除籌劃發行REITs、Pre-REITs產品外,九州通還在加速B2B電商平臺藥九九、醫藥零售門店好藥師等業務的發展,並自建西藥、中藥產能。
但目前,上述新業務對公司整體業績的增益仍較爲有限。半年報顯示,總代品牌推廣業務是九州通第二大營收來源,今年上半年,該業務的營收增長了14.18%,毛利卻下滑了18.62%,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此外,公司的醫藥新零售業務、醫療健康與技術增值服務業務的毛利也分別下滑了13.23%、6.91%。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