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怡園酒業(08146.HK)董事會將安排一項書面決議案,將涉及兩家公司Pacific Surplus和Epic Wealth的特別派息事宜。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12月5日,怡園酒業與其控股股東陳芳簽訂協議,出售公司旗下上述兩家公司的股權,其中Pacific Surplus主要是涉及威士忌之類的蒸餾酒廠業務。由此,怡園酒業正式將威士忌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我們還在排時間表,因爲要股東會投票纔行。”陳芳告訴記者。
實際上,怡園酒業是在2019年收購Pacific Surplus,進入威士忌細分賽道,2026年才能實現產品銷售。但在威士忌細分賽道,國產威士忌正在崛起,並將在2025—2026年集中實現量產,屆時競爭勢必激烈。
“威士忌依然面臨着社交性不足、品類文化比較狹窄、品質口感風味推廣不足、在商務與禮品市場比較薄弱等挑戰,這些限制了威士忌的發展。”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表示,綜合來看,國產威士忌在文化、品質等方面存在着短板,屬於小衆市場,難以支撐企業的大規模業績增長。
怡園酒業騰挪威士忌業務
根據怡園酒業公告,此次公司有條件出售附屬公司Pacific Surplus全部已發行股份及待售貸款,以換取7128萬港元。在另一份協議中,怡園酒業計劃將全資附屬公司Epic Wealth(涉及葡萄酒釀酒廠業務)30%股權出售給陳芳,代價爲3888萬港元。
上述兩項交易完成後,怡園酒業將不再持有Pacific Surplus股權,該標的旗下萬浩亞洲有限公司(簡稱“萬浩亞洲”)及其附屬公司福建德熙酒業有限公司的蒸餾酒廠業務也將剝離出上市公司;標的Epic Wealth將由怡園酒業、陳芳分別持股70%、30%。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怡園酒業以1500萬港元的價格,收購萬浩亞洲100%股權時,賣方正是陳芳以及怡園酒業主要股東、陳芳之母王穗英等關聯人士。當時,怡園酒業給出的理由是“積極開拓收購機會,以達致多元化可持續發展”,認爲包括威士忌在內的品牌烈酒在中國的需求及前景向好,而國內釀製的品牌優質威士忌供應有限。
如今,經過近5年的時間,怡園酒業將威士忌業務剝離出去。怡園酒業公告稱,其在收購完成後累計向蒸餾酒廠業務注資約7860萬元。2023年下半年,怡園酒業蒸餾酒廠威士忌生產正式開始,併發售金酒系列產品。2024年上半年,其蒸餾酒廠全面投入運營,並預計在下半年開售杜松子酒。
目前金酒收入對於公司貢獻有限,2024年上半年銷售額爲1.1萬元,僅佔同期公司總收入的0.07%。怡園酒業威士忌預計最早於2026年年中上市銷售。
至於怡園酒業此次出售威士忌業務的原因,其公告稱,公司此前策略是通過釀酒廠業務爲蒸餾酒廠提供長期投資的支持並撥付其營運所需資金。鑑於公司由盈轉虧且釀酒廠業務短期前景面臨諸多不明朗因素,董事認爲釀酒廠業務不大可能支持威士忌業務未來營運資金需求。
就此,陳芳解釋稱,因爲上市公司的重點是要盈利,未來幾年無論是葡萄酒業務也好,還是威士忌業務也好,“應該不是很容易的”。所以爲了能夠讓上市公司盈利,現在把它賣出去比較合適。
怡園酒業預計,由於Pacific Surplus出售事項,公司將於2024年度在損益中確認出售虧損約3250萬港元,出售Epic Wealth30%股權將在“其他全面收入”中確認出售虧損約1900萬港元。
至於重新接手威士忌工廠後怎麼辦,陳芳表示:“我個人會繼續投入,現在工廠已經建設完成,剩下的就是生產和經營。”
就此,蔡學飛表示,威士忌對於怡園酒業業績利潤貢獻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企業資源,及時的切割有利於怡園酒業聚焦主產業,優化資源配置,對於企業的業務結構與市場發展都有積極幫助。
威士忌細分賽道價格內卷
按照此前怡園酒業管理層預計,每年其工廠需承擔約1200萬元的生產成本及1200萬元的營運成本,以生產228000升威士忌,才能保障穩定供應。
據中國酒業協會威士忌專業委員會統計,目前中國境內(含中國臺灣地區2家)威士忌生產經營活動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共42家,其中投產項目26個,試運營1個,在建項目8個,待建項目7個,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大陸地區實際蒸餾產能4.5萬千升,威士忌產品總產量約5萬千升,橡木桶保有量45萬個,同比增長50%。
記者注意到,2023年,郎酒和古井貢酒兩大白酒企業相繼在威士忌賽道發力,投資建設威士忌酒廠。在此之前,洋河、瀘州老窖、勁酒也通過與烈酒企業合作的模式推出威士忌產品。此外,天佑德、古越龍山都相繼小批量推出威士忌產品,百潤股份的威士忌也開始上市。
按照目前多個威士忌酒企的建設情況,中信證券研報指出,中國威士忌行業近年處於高速發展窗口期,呈現量價齊升態勢,國內威士忌產能預計在2025—2026年逐步釋放。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威士忌行業發展調研報告》,2023年,我國威士忌酒的市場規模約55億元,同比增長10%。
在蔡學飛看來,雖然數據顯示市場容量從2013年的12.88億元擴張到2023年的55億元,10年間我國威士忌市場規模增長4.2倍,但是以干邑爲代表的威士忌整體上仍然屬於小衆市場,整體市場規模不過55億元。
廣東東莞一家經營洋酒的企業老闆劉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其進口威士忌的動銷遠不如前幾年,庫存壓力大,即使目前臨近春節,洋酒消費也是不容樂觀。
這一點,從相關數據可以窺見一斑。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數據,1—9月,威士忌進口金額爲3.21億美元,同比減少28.5%,進口量下降20%。CWS威士忌協會在其發佈的《2024威士忌年度報告》中指出,展望全年,預估進口威士忌總量將較去年減少26.9%;預估進口總價值將較去年減少15.2%。
蔡學飛認爲,雖然最近幾年中國的威士忌市場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但是依然屬於小衆品類,整體基數較小,消費習慣尚在培育期,前期投入較大等限制了威士忌產品的推廣銷售,並且威士忌目前更多的是在商超、居家等消費場景使用,整體上還未融入商務、宴席、家宴、禮品等主流酒類消費市場。由於品牌知名度有限,目前的威士忌也陷入價格內卷階段,從而導致了較高的渠道庫存,影響了威士忌品類的發展。
就此,白酒行業專家肖竹青認爲,威士忌品類目前價格不透明,渠道利潤高,經銷商推銷積極性也很高。其銷售應該重視傳統渠道老闆、餐飲渠道服務員,酒吧、小酒館服務員的推薦。所以威士忌進軍國內市場還是需要動員消費推薦者或者渠道的引領者,成爲品類擴大的推動者。此外,威士忌市場推廣需要重視鼓勵年輕人消費體驗分享,鼓勵渠道的“推”和消費者的“拉”,需要長時間的消費場景培育和普及,讓個體消費行爲提升爲羣體社交消費行爲併產生指名購買纔是市場成熟的表現。“威士忌賽道上名酒企業都有機會,但是需要防範內卷同質化競爭。”
蔡學飛認爲,國產威士忌想要發展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由小衆走向大衆,從原先的精英消費進入主流人羣,從年輕潮流消費進入品質大衆消費;二是從夜晚走向白天,從夜間經濟進入中式餐桌、宴席與禮品市場,拓展消費人羣;三是要從國外走向國內,立足中國消費者口感開發符合中國人的威士忌產品,並且在工藝標準上完成本地化改造。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