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瑞豐龐文傑:生物醫藥投融資回暖,CXO行業拐點已至

新浪基金
2024-12-18

  最近,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也越來越多,A+H兩地發行成了上市藥企的新選擇;未盈利藥企定向增發再融資也有了成功過會先例;生物醫藥領域的併購重組也日漸增多。國內創新藥投融資渠道正在逐漸打開。新一輪生物醫藥創新週期,國內產業界和資本正在迎頭趕上。作爲創新藥研發的買水人,CXO行業將在這新一輪週期中持續受益。

  生物醫藥投融資回暖,CXO行業訂單復甦

  在經歷了疫情後連續兩年的融資低迷後,2024年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迎來曙光,根據Crunchbase數據1-11月全球創新藥VC/PE投融資金額同比增長1.13%,美國創新藥投融資增速更快,達到14.21%。並且投融資趨勢在進入四季度後呈現加速態勢,10-11月全球、美國創新藥VC/PE投融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23.01%和45.36%。同時今年上半年,全球生物醫藥IPO募資金額達到44億美元,已經超過過去兩年的年度募資金額,今年全年IPO融資有望達到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

  今年的投融資市場呈現出項目數量更少、單體項目融資金額更大的趨勢,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更加青睞於後期項目,一方面大型跨國藥企普遍面臨2030年前的主力產品專利到期的壓力,對於產品管線的補充有着非常迫切的現實需求,因此更加偏向於投資、收購一些臨近上市的項目;另一方面,目前還處在美聯儲降息週期的早期,資金成本並不算低,也使得金融資本更傾向於一些能夠快速見到成果的項目。相信隨着產業趨勢的深入演進和融資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早期研發項目的融資也會逐步恢復。

  隨着生物醫藥投融資的回暖,CXO行業的訂單也逐步得到恢復,今年以來,頭部的CXO企業訂單均有着10-30%程度不等的恢復。並且投融資偏向後期項目的特徵也在相關CXO企業中得到很好的印證——今年上半年後端訂單恢復的程度更大。

  但進入下半年,尤其是進入四季度以後,一些跟創新藥研發早期階段相關的CXO企業反饋,訂單開始有明顯恢復。一方面,早期項目的投融資也在持續增加,尤其像ADC、多肽等熱門賽道,投資者並不會受到項目是否進入臨牀階段的限制,這些領域的早期研發活動也受到了更多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隨着後期成熟項目的挖掘殆盡,投資者勢必會將目光投向更加充滿希望的早期項目中去。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在藥物設計階段的應用,也給藥物研發帶來更多的新分子的可能性,同樣也需要CXO行業去實驗、去落地。早期研發活動的恢復,將爲CXO行業訂單的長期增長埋下一顆種子。

  受制於IPO的現狀,國內的投融資的恢復相對較慢。但研發資金的獲取並不僅有PE/VC和IPO,去年以來如火如荼的創新藥項目海外授權也大可以看作是融資的另一種形式。同時隨着國內創新藥越來越多的進入商業化階段,銷售現金流也爲研發投入提供了更加穩定的活水。最近,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也越來越多,A+H兩地發行成了上市藥企的新選擇;未盈利藥企定向增發再融資也有了成功過會先例;生物醫藥領域的併購重組也日漸增多。國內創新藥投融資渠道正在逐漸打開。新一輪生物醫藥創新週期,國內產業界和資本正在迎頭趕上。

  作爲創新藥研發的買水人,CXO行業將在這新一輪週期中持續受益。

  生物安全法案風險基本解除

  12月7日,美國國會參衆兩院軍事委員會公佈了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2025)最終協議文本,之前市場擔憂的《生物安全法案》的相關內容並未納入其中。《生物安全法案》打包進入《國防授權法案》的企圖再次失敗。

  爲什麼說是再次失敗?事實上,《生物安全法案》的相關內容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了,在2023年7月美國衆議院通過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2024)中,就已經夾帶了衆議員加拉格爾(gallagher)提交的“禁止行政機構與特定生物技術供應商簽訂合同”的相關內容。同期,參議員哈格提(hagerty)也在參議院版的國防授權法案中提交了類似內容的修正案(amendment)。但在最終通過的NDAA2024中,並未納入相關內容。今年加拉格爾議員怙惡不悛,繼續提交《生物安全法案》以及屢次做出一系列侵犯中方利益的言行,終於遭受制裁,離開衆議院,黯然結束了其短暫的政治生涯。

  生物安全法案的屢次失敗,恰恰說明了,中美生物醫藥領域的合作是符合兩國人民的福祉的,脫鉤斷鏈不得人心。生物醫藥產業鏈全球合作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市場也沒必要對於相關法案的雜音過於關注,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到醫藥產業新一輪的創新週期上來。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