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在超寬帶隙半導體領域,研究者們正致力於開發具有超高增益的深紫外(DUV)光電探測器,以期達到與光電倍增管(PMT)相媲美的性能。這些探測器對於200-280納米波長範圍內的日盲檢測和通信至關重要,因爲它們能夠提供高靈敏度、高速度、高光譜選擇性、高信噪比和高穩定性。然而,現有的基於超寬帶隙半導體的探測器,如AlGaN和Ga2O3,面臨着高工作電壓、高晶格缺陷密度、相偏析問題以及對磁場敏感性等挑戰,限制了它們在性能上的進一步發展。
金剛石作爲一種具有超寬帶隙、高熱導率、化學惰性、高絕緣性和輻射抗性的材料,被認爲是製造DUV光電探測器的理想候選材料。金剛石基光電探測器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靈敏度和整體性能仍需進一步提升,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研究者們正在探索通過表面狀態和深層缺陷的協同效應,實現在低電壓下工作的超高增益DUV光電探測器,以期解決單片集成的挑戰,並推動與集成電路兼容的DUV探測器技術的發展。
二、研究進展
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廖梅勇團隊證明了利用Ib型單晶金剛石(SCD)襯底表面態和深層缺陷的協同效應,可以實現低工作電壓(<5 V)的超高增益DUV光電探測器(PD)。金剛石DUV- PD的整體光響應,如靈敏度、暗電流、光譜選擇性和響應速度,可以通過SCD襯底表面的氫或氧終止來簡單地定製。在220 nm光下,DUV響應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別超過2.5 × 104A/W和1.4 × 107%,與PMT相當。DUV/可見光抑制比(R220 nm/R400 nm)高達6.7 × 105。深氮缺陷耗盡二維空穴氣體提供了低暗電流,在DUV照射下電離氮的填充產生了巨大的光電流。表面態和本體深度缺陷的協同效應爲開發與集成電路兼容的DUV探測器開闢了道路。
三、圖文簡介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20238.
重要通知:2025年4月23-25日,九峯山論壇將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再次啓航,現誠摯邀請全球化合物半導體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領航者及創新先鋒蒞臨盛會,發表精彩演講!目前招展火熱進行中,好位置先到先得!~點擊上圖瞭解詳情
(轉自:第三代半導體產業)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