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天成年內第二個IPO,氮化鎵半導體龍頭英諾賽科今日港交所上市

投中網
2024-12-30

氮化鎵爆發期或將來臨。

來源丨投中網

12月30日,全球功率半導體領域的革新者——英諾賽科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02577.HK),開盤市值超過270億。作爲全球首家實現量產8 英寸硅基氮化鎵晶圓的領軍企業,英諾賽科此次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或將推進硅基氮化鎵技術進入新一輪的商業應用規模發展時代。

與傳統的硅基器件相比,硅基氮化鎵憑藉高開關速度、高功率密度和低導通電阻的優勢,在各領域加速滲透。基於在這一賽道的技術優勢和規模化量產能力,英諾賽科有望在行業爆發期保持領先地位。

華業天成在早期重倉投資後連續多輪次加註,成爲英諾賽科最重要的投資機構之一,這也是2024年繼珂瑪科技上市後,華業天成投資組合中年內的第2個上市公司。

從左往右依次爲:華業天成創始合夥人孫業林、英諾賽科創始人兼董事長駱薇薇、華業天成創始合夥人楊華君

華人女博士逐夢歸國

七年開創“芯”藍圖

每一輪技術變革和商業創新,都推動着社會生產力的躍升,而這一次發生在功率半導體領域,創變者是英諾賽科。

每個賽道都有新機遇

英諾賽科以不懈的創新和技術突破,設計、開發及生產包含分立器件、集成電路、晶圓及模組在內的氮化鎵產品,並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可再生能源、工業應用、汽車電子及數據中心等領域。其自主研發的8英寸硅基氮化鎵量產技術,顯著降低成本並提升了器件性能和可靠性,成功實現了高頻、高效、低損耗的功率器件量產,是全球唯一具備產業規模提供全電壓譜系的硅基氮化鎵半導體產品的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資料,按收入計,英諾賽科於2023年在全球所有氮化鎵功率半導體公司中排名第一。同時,截至2024年6月30日,以折算氮化鎵分立器件計,公司累計出貨量超過8.5億顆,進一步鞏固了其行業領導地位。

在產能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英諾賽科擁有全球最大的氮化鎵功率半導體生產基地,公司產能達到每月12,500片晶圓,該能力使其能夠以穩定的供應抓住不斷增長的市場機會,從而培養客戶的信心。與6英寸硅基氮化鎵晶圓相比,公司憑藉先進的量產技術,使得每晶圓的晶粒產出數提升80%,單顆芯片成本降低30%,體現出英諾賽科在氮化鎵產品持續創新及商業化方面的成本優勢和領導地位。

時代需要行業開拓者

在如此硬核數據的背後,引領這場全球功率半導體變革的,是一位睿智恬靜的女博士——駱薇薇。她自新西蘭梅西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畢業,在全球頂尖航天機構工作了15年後,2015年駱薇薇回國創辦英諾賽科。

當時的氮化鎵規模化商用的前景並不明朗,而駱薇薇帶着國際化的眼光,以不帶“行業包袱”的開創性視角,開啓了功率半導體領域的創新與創造,“這是時代給予我們的偉大機會,我們不應該辜負”,這種格局和使命使她果斷作出了三個在旁人看來極具挑戰性而不敢嘗試的戰略選擇,一是氮化鎵、二是8英寸、三是IDM模式。

駱薇薇確定了戰略方向之後,以極強的資源整合與人才招募能力開啓了事業宏圖,陸續獲得一衆學界、產業界的頂級人才的加盟和助力,現任CEO吳金剛,是原中芯國際研發副總裁,CFO鐘山則是幾家上市公司高管。

創變者之勢可以燎原,駱薇薇的革新使命也吸引諸多知名投資機構的深度認同,先後獲得招銀國際、吳江產投、華業天成、SK China等機構的重磅投資,領銜英諾賽科港股上市的基石投資的是半導體巨頭STM(意法半導體),而電源管理芯片頭部企業硅力傑也在IPO輪投資加持。

華業天成重倉英諾賽科

理性評估後的冒險精神

從歷輪融資中不難發現,華業天成也是英諾賽科發展途中的堅定認同者與產業戰略伙伴。作爲一個具備深度產業基因的硬科技投資機構,一向對兼具技術門檻和商業前景的項目青睞有加,遇到英諾賽科這樣的行業創變者更是如獲至寶,早期重倉後連續兩輪加碼。

回憶起當初的投資決策,華業天成創始合夥人孫業林闡述了投資的三層邏輯:

一、判斷趨勢

首先是判斷趨勢,功率器件從硅到氮化鎵是重大行業變革機遇。在孫業林看來,硅功率器件發展成熟,幾乎接近了硅材料的工藝極限,而氮化鎵材料的禁帶寬度、擊穿場強、飽和電子速率、電子遷移率等關鍵材料性能數倍地優於硅材料,從而帶來了耐壓耐輻射、開關頻率高、導通電阻低等差異化技術特徵,是功率器件升級的潛在最好方案,尤其適用於未來高速發展的的AI 算力、智能電動汽車等這些對功率器件有更高要求的關鍵產業。

二、捕捉拐點

當確定這一產業變革趨勢後,第二層邏輯是“捕捉拐點”。VC 投資中重倉一個項目,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對時機的判斷,和對創始人的判斷。孫業林認爲,新技術路線的規模產業化,有兩種典型的範式,一種是突變式,10 倍以上的價值提升,如 OpenAI;一種是漸變式,大部分都是這種,主要看客戶、技術產品成熟度、價格這三者的平衡,從一個細分市場開始啓動產業化。“我們當時注意到,部分客戶已分別在非高可靠性產品應用,和高性能產品領域開展試用和研發驗證,而且工藝成本已接近硅材料,並有望在未來幾年低於硅材料。儘管當時良率不高,但已呈現出穩步提升的趨勢。所以我們選擇了在大家還不確信的時候果斷佈局,等待技術與市場爆發的臨界點”。而今,英諾賽科團隊經過數年的艱辛努力,已經表現出很高的生產良率,有競爭力的價格,成爲出貨量最多的公司,也事實上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未來四年氮化鎵功率器件的年化增速是98.5%。

三、選擇創始人

關於“爲什麼英諾賽科”?在孫業林看來,駱薇薇有着難得的“經過理性評估後追求大成功的冒險精神”,這便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之一。英諾賽科在幾個關鍵時點都作出了“難而正確”的重大決策,一是選擇8英寸,二是選擇IDM模式,在當時看來是很有魄力和格局的戰略選擇,也是英諾賽科一路發展以來成功構築起競爭壁壘的關鍵。這也正是華業天成與英諾賽科不謀而合的觀點:“在氮化鎵產業成熟前,IDM (集成設計生產)是行業早期發展的最優路徑,因爲當設計和工藝都不成熟的情況下,耦合在一起發展纔有最快的迭代改進速度”。

除了戰略決策的關鍵能力,有豐富複雜項目管理經驗的駱薇薇,在企業發展中也具有很強的識別主要矛盾、並以強烈的韌性堅定解決主要矛盾的能力,比如在不同發展階段,她都能組織聚合一衆關鍵人物,解決當下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使得英諾賽科能持續迭代晉級,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在英諾賽科駱薇薇看來,“華業天成不僅僅是投資人、是良師益友、更是戰友,也是成就我們的人”,英諾賽科CEO吳金剛同樣認爲華業天成是英諾賽科穩步前行的重要夥伴,“華業天成對第三代半導體領域有着深遠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在技術路線和行業應用方面都有精準的判斷,在市場尚未明朗之時果斷選擇重倉佈局,並且一路堅定的支持與陪伴,持續在戰略研判、業務拓展及客戶應用端提供有力支持,也是氮化鎵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的堅定推動者和深度思考者”。

從左往右依次爲:華業天成創始合夥人楊華君、英諾賽科CEO吳金剛、英諾賽科創始人兼董事長駱薇薇、華業天成創始合夥人孫業林

上市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氮化鎵爆發期或將來臨

硅基氮化鎵技術之所以如此硬核,因爲它能夠顯著提升能效,降低系統體積和成本,經過英諾賽科持續不懈的市場驗證,已建立起衆多領域共識,它將是取代傳統硅基功率器件的重要技術路徑。

於英諾賽科而言,港股上市不是終點,本次開啓資本市場的新徵程,是新一輪發展啓動的臨界點。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本輪英諾賽科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60%將用於擴大8英寸氮化鎵晶圓產能、購買並升級生產設備與機器,以及招聘生產人員;其他將用於研發並擴大產品組合、提高市場滲透率、擴大氮化鎵產品的全球分銷網絡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佔據基石投資總金額的一半的STM(意法半導體),作爲全球重要的汽車芯片供應商之一,與英諾賽科強強聯合,爲接下來氮化鎵大規模上車做好了提前佈局。此外,隨着5G/6G通信、數據中心、光伏儲能和快充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高效電力電子器件的需求持續攀升,在全球碳中和趨勢和能源結構升級的背景下,擁有極其廣闊的行業前景。

目前,氮化鎵市場滲透率纔剛起步,隨着全球市場對高功率、高頻應用的關注,正推動硅基氮化鎵在服務器電源、無線充電、工業電源等更多場景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全球氮化鎵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預計到2028年增長到501.4億元人民幣,爲相關企業創造巨大的商業機會,而英諾賽科作爲行業的率先變革者,形成的技術優勢、IDM模式以及規模化量產能力,已構築領先壁壘,將迎來領先發展優勢。

MACD金叉信號形成,這些股漲勢不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