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月3日訊(記者 張靜倫)從比拼價格,到不斷拓店,今年的咖啡市場頗具熱度。
頭部咖啡品牌們仍然在飛速狂奔,其中瑞幸、庫迪憑藉加盟策略迅速擴張,領先其他品牌較大身位,均實現“萬店”規模。另一邊,精品咖啡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COSTA、Seesaw等精品咖啡代表,開始加速進入關店期。
消費端,瑞幸咖啡和庫迪咖啡掀起的“9.9元”價格戰在中國咖啡市場正硝煙四起。然而,供應鏈上游國際咖啡豆的價格也站上了歷史高位。“9.9元”價格混戰會否因此走向終結?國內咖啡市場競爭格局又將如何變化?
從價格之爭到規模之爭
在過去一年內各大咖啡企業的價格鏖戰之下,用戶心智被9.9元咖啡佔領,越來越多消費者不願意爲高溢價的咖啡買單。紅餐產業研究院發佈的《現制飲品創新趨勢報告2024》顯示,在價格段偏好方面,有超近80%的消費者趨向於選擇單杯價格段在10~20元的現制飲品,而通常購買單杯新品價格在25元以上的消費者僅有4%。
這場由庫迪、瑞幸領頭的價格競爭,席捲至中國大大小小咖啡店。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瑞幸在國內開出了21410家門店,人均消費14.78元;庫迪咖啡門店數也有8000餘家,人均消費10.32元。
過去,星巴克一直被認爲是咖啡連鎖行業獨一檔的存在。高冷如星巴克也以各種形式在“迂迴”加入價格戰,屢屢上線“買一贈一”“拿鐵7折”“指定飲品雙大杯49.9元”等優惠活動。
就連被譽爲“星巴克祖師爺”的皮爺咖啡,都開始主動擁抱這場價格變革,在北京悄然推出了全新品牌Ora Coffee。新品牌產品以15-25元爲主要價格區間,若加上優惠券,一杯“美式”的價格最低可到9.9元。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咖啡市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之下,幾乎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從業績上看,長期的低價膠着,已使得咖啡品牌們疲憊不堪。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就持續下滑,至今還未有上漲跡象。瑞幸咖啡也面臨着不小的增長瓶頸,連續三個季度同店銷售額的增速放緩。
另一邊,9.9元咖啡大戰,正將精品咖啡衝擊得潰不成軍。
此前,英國老牌精品咖啡COSTA正持續關店收縮,在2024年共關閉97家門店,門店數跌破389家。而在巔峯時期,其門店數達到近千家。無獨有偶,老牌連鎖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被曝一年閉店超百家;漫咖啡北京豐臺一門店突然閉店“跑路”。相比之下,Seesaw咖啡顯得尤爲慘烈,品牌先後被爆出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貨款,門店關停。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瑞幸、庫迪等頭部咖啡品牌依舊在加密門店。在2024年中國咖啡行業規模排位中,瑞幸依舊是中國市佔率第一的連鎖咖啡品牌,截至第三季度末門店數量已達21343家,前三季度淨增5095家,依舊保持了較快的開店速度。
2022年10月橫空出世的庫迪憑藉高舉高打的風格以及聲勢浩大的低價促銷活動,迅速在市場打開知名度,10月22日,庫迪宣佈全球門店數量突破萬家。
對手的不斷進攻,也使星巴克加快了在中國的開店速度,2024財年,星巴克中國淨新790家門店,門店總數達7596家。
當然,加速奔跑之下,也是更加激烈的競爭。此前,根據窄門餐眼統計的全國咖啡門店數量顯示,現存門店總數從5月的20萬家降至9月的19.1萬家,整體開店速度趕不上閉店速度。
咖啡豆漲價加速行業洗牌
外部市場無盡的低價問題還沒有解決,咖啡廠商們還要應對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內部壓力。
2024年以來,有咖啡行業價格風向標之稱的美國C型咖啡期貨(KC.NYB)價格持續上漲,從1月2日的188.5美分/磅上漲至12月31日的320.85美分/磅。
而此次價格波動主要源自世界第一大阿拉比卡豆生產國巴西以及越南遭遇極端乾旱天氣導致咖啡豆減產,以及歐盟即將實施的零毀林法案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連鎖反應下,巴西和哥倫比亞的豆子價格幾乎漲了近一倍,並且雲南豆價格也水漲船高。
據國際咖啡貿易商Volcafe預測,2025至2026年度,全球咖啡豆產量預計將出現850萬袋的短缺。世界氣象組織預測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期間,有55%的可能性過渡到拉尼娜現象。拉尼娜模式涉及海洋表面溫度的冷卻,可能會給咖啡生產帶來進一步的不利影響。
在咖啡市場打響價格戰的背景下,咖啡豆的價格無疑挑動着多方神經,咖啡行業也迎來了關於供應鏈上的新一輪賽點。
大型連鎖咖啡企業一般對行業都會“先知先覺”提前囤貨,價格會保持相對平穩,抗風險能力也會比較強。星巴克中國、庫迪咖啡、瑞幸咖啡、Tims天好中國等咖啡品牌在回應媒體時也均表示,對於此次咖啡豆漲價風波並未受到影響。而對於缺乏大批量採購能力的品牌來說,這次漲價,或會進一步加速市場的洗牌。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咖啡豆在門店成本中並非大頭,但是在持續的“價格戰”下,扣除人工、房租、水電費等費用後,咖啡門店毛利所剩有限。所以從中長期來看,咖啡豆價格的持續上漲,仍會給大型咖啡企業帶來成本壓力。
因此,在當下的節點上,無論是連鎖咖啡品牌還是精品咖啡館,都急需尋找市場環境變化中降低自身影響的最優解,而非犧牲利潤,赤膊上陣。
例如瑞幸摸索出了一套“新品+聯名”的成熟爆款孵化機制。官方公衆號顯示,2024年上半年,瑞幸咖啡共發起了16次IP聯名。
一系列營銷活動也讓瑞幸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猛增,並在三季度就有所體現,財報顯示,瑞幸咖啡在第三季度的銷售和營銷費用比2023年同期增長了53.2%。而這些動作,也爲瑞幸帶來了單季淨收入首次破100億元的亮眼成績。
Tims咖啡則是推出更多具有性價比的貝果類暖食套餐,和其他咖啡品牌拉開差異化。Tims天好中國CEO盧永臣對此解釋爲,儘管咖啡行業短期內存在規模、價格戰等內卷競爭,但增強暖食的優勢,有助於Tims咖啡強化在消費者處的品牌認知,團隊也會基於Tims咖啡的這一特點,在未來進行更多打磨與提效。
這種行業創新,或將進一步推動9塊9價格戰的熄火。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