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1月7日至10日舉辦的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盛會——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再次迎來中外車企參展的高峯。據各汽車企業提前“劇透”的信息,自動駕駛技術和電動汽車的進步將成爲此次CES的重要看點。今年智能座艙、操作系統、AI、機器人、智慧城市等引人注目的前瞻技術重奪C位。
傳統車企唱主角 “玩轉”智能化新生態
智能汽車是CES展會歷年來的重要主題之一,從預熱信息來看,今年參展陣容豪華,“唱主角”的主要參展車企是寶馬、豐田、本田、現代、長城等傳統車企,也有小鵬、極氪、smart等新能源車企,此外,包括Mobileye、高通、禾賽、黑芝麻等自動駕駛及零部件參展企業也值得關注。
從參展內容來看,整車廠商重點圍繞車與AI結合。如寶馬展示的全新i Vision Dee概念車,主打增強現實(AR)與車內交互的結合。同時會在CES 2025上首發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BMW首創全景iDrive,該系統最大亮點是涵蓋視平線全景顯示、3D抬頭顯示、超感智控方向盤和向心中控四項新技術。寶馬還將帶來自研的新世代操作系統X。
日韓車企方面,豐田、本田、鈴木展現了對前瞻科技的全新佈局。尤其是豐田,已經不拘泥於研究車,而是放大到智能交通大生態,將展示Woven City的最新進展,爲智慧城市交通打樣。本田則將發佈兩款Zero系列電動原型車,展示駕駛員監控系統等全新專有操作系統。現代汽車將展示世界上首款全擋風玻璃全息顯示屏,該顯示屏橫跨駕駛員座位至副駕駛座位區域。福特也會展示其全新AI駕駛助手系統,該系統集成了實時路徑規劃、語音識別和智能泊車功能。
國內車企更是直接帶來中國品牌在智能化上的創新技術。如吉利旗下的極氪將帶去最新AI科技成果,並以“AI智駕、AI座艙”和“全場景AI技術升級”爲發佈主題。smart將展出其全新車型精靈#5,這款車型配備了先進的智能駕駛系統和個性化座艙設計。
可以看到,在AI技術推動下,各種全新的智能座艙、操作系統等智能化新生態齊齊在2025年CES上亮相。
智能座艙競爭白熱化交互延展“技能”更成熟
從今年CES可見,AI大模型在語音、車控、娛樂乃至自動駕駛領域實現全面應用,智能化技術正給汽車使用場景帶來顛覆式變化。如果說去年國外參展車企展示的技術中,對於AI的應用主要停留在語音交互層面,那麼今年寶馬、現代、本田、豐田等車企的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參展技術,已經能滿足消費者幾乎所有場景的交互需求。
僅從單項技術來看,如寶馬全景iDrive中涉及的4項技術,在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智能車上都能找到類似“蹤跡”。但其實,隨着傳統車企在智能座艙領域的深入,他們的研發邏輯也與不少汽車新勢力有所不同。如寶馬的想法是“以駕駛者爲中心”,所有創新設計都是圍繞提高駕駛專注度,而不是部分新能源車企只爲讓乘客享受各種平板娛樂的科技體驗。
在AI大模型技術的推動下,智能座艙正迎來人智交互新時代。大陸集團展示的智能座艙新技術,重點聚焦的是人與汽車之間的外部通信。據提前預熱的信息,該技術可讓汽車在用戶上車之前就能識別用戶,解讀面部和動作特徵並“預判”一些執行動作,如打開和啓動車輛或在超市停車場主動打開後擋板。而且它還能識別未經授權使用車輛並可能懷有犯罪意圖接近車輛的人員。在這種情況下,車門保持鎖定狀態並且會發出警告——這些設想,無疑是延伸了人與車交互的更多技能,而且該解決方案未來三五年內就可投入批量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深耕座艙的國內科技企業在此次CES帶來非常具有想象力的技術。此前,斑馬智行推出了“元神AI”品牌,基於阿里通義大模型,能實現“100次服務僅需1次觸控”的交互體驗,可以以自然交流爲核心,輔以場景感知、服務組織和持續進化的智能能力。據悉,這項技術已與2家全球頭部車企達成合作。
未來出行:飛行汽車、智慧城市概念充滿想象
當然,從本屆CES上還將看見,與消費電子產品不同,汽車科技的重點並非體現在寬泛的AI上,而是更注重探索未來出行的形態,其中包括飛行汽車、自動駕駛等技術。相比智能座艙領域,這簡直成爲中國企業的“主場”——尤其,來自中國車企的飛行汽車將首登CES。小鵬匯天將在展會上首次展出其創新型飛行汽車——“陸地航母”,這款飛行汽車採用分體式設計,兼具道路駕駛和飛行能力,預計2026年第一季度實現首批交付,單臺售價不超過200萬元人民幣。
豐田汽車在五年後重返CES,直接帶來一個“王炸”——展示Woven City智慧城市的最新進展。據介紹,豐田5年前開始將富士山腳下Yaris工廠的一個普通村莊設計爲一個“生活實驗室”,並設計成全職居民和研究人員的家園,人們將能夠在現實環境中測試和開發自動駕駛、機器人、個人移動、智能家居和AI等技術。今年首次參展的鈴木也帶來Glydways城市交通系統,其由“專用車道上行駛的小型全自動車輛”組成。據悉,與傳統公共交通相比,這種可擴展的按需解決方案降低了交通基礎設施成本,同時提供了公平的可持續出行機會。
自動駕駛方面,多家龍頭企業有重磅發佈。如Waymo將在獨家主題演講中闡述其自動駕駛的未來發展規劃。Mobileye也將介紹其實現AI融合傳感器、雷達的全面開發成果,從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到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全棧創新與應用。禾賽預計將推出全新的迷你型高性能3D激光雷達,該產品爲機器人/工業市場設計,廣泛應用於各機器人場景。
隨着全球自動駕駛競爭白熱化,CES成爲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產業鏈相關科技企業的較勁“戰場”,展示自動駕駛創新技術是一方面,促進與更多主機廠的合作纔是最終目標。
行業觀察
在三電和智能化浪潮下,汽車已然轉變爲消費電子產品,汽車與3C產業的邊界已愈發模糊。
如果說,以往的CES是讓人們一窺未來可能出現的科技,很大程度上展示的是未來5到10年內將上市的新技術。但隨着AI的滲透,軟件的進步和遠程更新功能極大地縮短了開發和部署週期。如今,在CES上展示的一些功能有時在一年內就能面市。
這意味着部分國外車企展示的“新技術”已進入量產時刻,在中國汽車市場失去部分市場份額的國外汽車品牌,正展示出不服輸的姿態。
在中國車企加速“出海”的當下,本屆CES衆多成熟智能座艙技術展示,讓中國車企在海外市場發展有了更多底氣。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智能化汽車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究竟是海外汽車品牌技高一籌,還是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可以笑到最後,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