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A股出現調整,不過每日成交額持續在萬億元以上。有業內人士認爲,調整源自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如短期內市場缺乏明確主線,資金存量博弈;受地緣政治及外圍市場影響;長假前效應等。
Wind數據顯示,股票ETF在首周獲約342億元資金淨流入,多隻寬基ETF持續迎來資金青睞。社保、保險等長線資金持續流入,積極佈局,此外,券商、量化等境內專業機構和外資在近兩日市場大跌情況下逆市增持數百億元。
有券商分析師認爲,自從9月下旬增量政策密集出臺以來,市場的悲觀預期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轉,在未來經濟指標回暖逐步得到確認後,A股有望形成中長期震盪上行的趨勢。另有基金公司稱,近期多度的增量政策有望對基本面形成實質性支撐,中長期A股仍具較高配置價值。
就在近日,政策層面頻傳好消息。央行3日發佈消息稱,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同時,要用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新設立工具,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多路資金逆市增持
2025年開年投資者出現避險情緒,但A股並不缺乏機會。
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人士瞭解到,2025年首周社保、保險等長線資金持續流入,券商、量化等境內專業機構和外資也在積極佈局,在近兩日市場大跌情況下逆市增持數百億元,重點買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成長行業,表現出對後市的較強信心。
ETF方面,數據顯示資金持續買入。券商中國記者統計Wind數據顯示,市場股票ETF在1月2日—3日期間迎來約342億元的資金淨流入。其中,有18只股票ETF獲得資金淨流入超過5億元。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首周就吸引了41.31億元資金淨流入,“吸金”規模排名第一。國泰中證A500ETF、南方中證100ETF、華夏科創50ETF分別“吸金”34.07億元、31.52億元、30.03億元。從上述ETF類型也可看出,投資者持續看好寬基ETF。在行業主題ETF方面,國聯安半導體ETF、華夏芯片ETF在首周分別吸引近13.54億元、8.59億元的資金淨流入,排名靠前。
另值得注意的是,增量資金還將陸續入場。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顯示,根據參與機構需求情況,第二次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於當天完成招標,本次操作金額爲550億元。
分析師看好中長期A股上行趨勢
在歲末年初之際,多家機構對2025年A股走勢實際上持樂觀態度,預計市場將呈震盪上行格局。
開源證券策略首席韋冀星認爲,2025年國內要素重要性將大於海外要素,股市將進入慢牛的第二階段,績優定價迴歸,無需過分恐高。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求索則表示,市場中期底部可能在2024年已經出現,2025年投資者風險偏好將好於2024年,結構性機會將增多。
東莞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費小平認爲,當前估值處於相對歷史低位,業績和估值具備修復空間。隨着貨幣、財政及產業政策不斷髮力,2025年上半年市場整體環境有望繼續改善,市場有望繼續向上演繹。
多家頭部外資機構此前也稱,看好2025年A股走勢,認爲近期國內政策的調整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比如高盛表示,由於市場已消化貿易爭端風險,中國股市2025年面臨的下行空間有限,而國內刺激措施爲進一步下跌提供了緩衝。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