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經過多年準備,紐約市曼哈頓“擁堵減緩區”從當地時間5日起正式徵收交通擁堵費。此舉令紐約成爲美國首個徵收此類費用的城市。
報道稱,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日前宣佈,根據徵收辦法,進入曼哈頓島第60街及以南指定區域的車輛,每日需在進入時繳納一次費用,即可多次進入該區域。據介紹,車輛在工作日9時至21時高峯時段進入“擁堵減緩區”需要繳納至少9美元,該價格將根據車輛進入減緩區時是否處於交通高峯時段、車輛種類和支付方式等浮動。
而對於進入、駛離、穿過“擁堵減緩區”或在其內行駛的出租車和網約車,則由乘客支付金額較低的擁堵費。與此同時,低收入羣體的車輛可以享受一些折扣,醫療、應急專用車輛以及公共汽車和部分政府車輛免徵擁堵費。另外,通過橋樑和隧道進入曼哈頓的司機還需要像往常一樣支付過路費。
在擁堵費開徵約12小時後,紐約市交通部門的官員表示,新規已順利施行,但稱鑑於收費細則比較複雜,目前還不能確定其效果如何。MTA首席執行官詹諾·利伯表示,在工作日紐約平均每天至少有50萬輛汽車進入“擁堵減緩區”,初步估計收費後車流量將至少減少13%。
據悉,紐約市在“擁堵減緩區”已佈設了超過1400個攝像頭,覆蓋400條車道、110多個檢測點,並設置了800多個擁堵收費提示標誌。45歲的布魯克林居民諾埃爾·伊達爾戈成爲首批繳費的司機之一,當他駕車駛過收費點時,徵收擁堵費的支持者在路邊歡呼鼓掌。
報道稱,這一新舉措旨在爲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緩解交通壓力、完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空氣質量。根據全球知名交通分析和車輛服務公司INRIX的數據報告,2023年紐約市是全球最擁堵的城市,司機全年平均堵在路上的時長約爲101個小時。支持該收費措施的人還希望,能借此減少交通事故相關死亡人數。據報道,2024年紐約市有250多人死於交通事故,其中包括115名行人。
按照紐約市政府的說法,徵收擁堵費預計可以籌集到150億美元,這筆錢將用於對市區老化的地鐵、公交車和鐵路系統進行維修和升級,其中包括對地鐵信號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讓車站更便於殘障人士使用,以及擴大電動公交車車隊。
報道還提到,倫敦、斯德哥爾摩等城市採取的類似舉措證明徵收擁堵費在緩解交通擁堵和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方面有顯著效果。除了紐約,華盛頓和舊金山等美國其他城市也在考慮劃定“擁堵減緩區”。
不過,徵收擁堵費計劃遭到包括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內的衆多政客強烈反對。特朗普曾表示,將在返回白宮後的第一週內終止該計劃。在與紐約州接壤的新澤西州,州長菲爾·墨菲的辦公室日前發佈聲明稱,對收費計劃將反對到底。
在美國相關民意調查中,該計劃也不太受歡迎。一些交通專家注意到,紐約市長埃裏克·亞當斯和紐約州州長凱西·霍楚爾直到5日下午仍然沒有對徵收擁堵費發表評論。亞當斯此前雖然支持收費,但由於他將在今年尋求競選連任,因此對相關細節仍持保留意見。霍楚爾在去年6月以擔心紐約市經濟復甦爲由,一度叫停該計劃,並於去年11月恢復推進,而在她的堅持下,高峯時段的徵收費用從每輛車15美元降至9美元,降幅爲40%。
NPR稱,圍繞紐約市交通擁堵費的徵收和定價,美國政壇已經爭論了幾十年。其間至少有10起針對此事的司法訴訟,包括新澤西州政府在收費計劃生效前的最後一次嘗試,他們要求法官介入臨時叫停計劃的實施,但在聯邦上訴法院維持早先的裁決後,這次嘗試在5日宣告失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