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黑天鵝突襲!

券商中國
01-10

還記得英國的養老金危機嗎?

本週基準英國政府債券價格飆升20個基點,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一些人正在考慮可能出現與前總理利茲·特拉斯(Liz Truss)在 2022年9月制定的災難性迷你預算類似的慘敗。彼時,英國的養老金一度達到爆倉邊緣。

最新數據顯示,英鎊一個月隱含波動率飆升至10%,爲2023年3月銀行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次更爲不確定的是,當前這波拋售潮並沒有明顯的催化劑。有分析師認爲,這與英國財政前景信心危機的加劇有關。另外,在通脹加速上升的背景下,歐元區正準備迎接債券供應量的增加,這推動德國國債收益率在週三升至5個月高點。

那麼,此次英國國債拋售潮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暗流湧動

英國政府債券價格當地時間週三連續第二天大幅下跌,10年期債券收益率升至2008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30年期債券收益率創下26年來新高。英鎊也大幅下跌,兌美元下跌逾1.2%,跌至4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1.2322美元。

30年期英國政府債券收益率在週二創下新高,上漲逾13個基點,達到1998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5.383%。基準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4.821%,當日也上漲12個基點,突破了自2023年10月以來的水平,並創下九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兩年期英國政府債券收益率升至2024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4.576%,五年期英國政府債券收益率升至2024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4.573%,當日均上漲超過10個基點。

與此同時,3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創2024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3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創2023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

影響多大?

金融市場預計英國央行今年將僅降息兩次,將銀行利率從4.75%降至4.25%,而上個月路透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的降息次數爲四次。

荷蘭銀行(ING)高級歐洲利率策略師米歇爾·圖克(Michiel Tukker)表示:“儘管我們認爲從結構上來說利率應該降低,但改變方向可能需要時間。持續的通脹、政府支出、美國利率上升以及供應壓力將繼續對英鎊利率構成上行壓力。英鎊已開始遭到拋售,但進一步走軟的可能性應該有限——因爲這不是主權危機。”

2022年9月,在前首相利茲·特拉斯 (Liz Truss) 的“迷你預算”之後的動盪時期,英鎊和英國政府債券價格的跌幅都更大。並一度引發養老金危機。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英國政府債券收益率居高不下,財政部長雷切爾·裏夫斯也會頭疼。英國政府預算監督機構將在3月26日更新預測。現在來看,越來越有可能預測她將超出中期借款目標。

德意志銀行首席英國經濟學家桑傑·拉賈 (Sanjay Raja) 估計,如果英國政府債券收益率的最新上升持續下去,與預算責任辦公室去年10月30日的預測相比,英國每年的債務利息支出將增加約100億英鎊(120億美元)。

“這對財政前景意味着什麼?削減開支,增加借貸,可能還要增加一點稅收,以彌補新出現的財政漏洞。”他寫道,“即將發佈的春季聲明、支出審查和秋季預算,可能會成爲財政大臣歷史性就職預算的痛苦續集。”

危機重演?

英國工業聯合會(CBI)週四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對2024年第四季度英國金融公司商業前景的樂觀情緒以兩年來最快速度下降。儘管過去三個月業務量有所增加,但CBI對金融公司的信心指數12月跌至 -28%,爲2022年9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英國工業聯合會表示,受訪者在調查答案中提交的評論凸顯了對財政部長雷切爾·裏夫斯(Rachel Reeves)預算的成本擔憂。爲了增加收入,政府宣佈將僱主繳納的國民保險或社會保障金提高1.2個百分點,並降低僱主繳納的門檻。裏夫斯當時表示,提高僱主的國民保險費對於資助公共服務投資是必要的。CBI調查顯示,過去三個月金融公司的員工數量也有所下降。

如果當前的市場狀況惡化,工黨別無選擇,只能削減開支並提高稅收,以向市場保證“債務得到妥善管理”。預算問題已經醞釀很長時間,因爲歷屆保守黨財政大臣都未能解決英國不斷升級的債務負擔,目前英國的債務負擔已達到上世紀6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分析人士認爲。英國最新的債券風暴很容易讓人想起2022年利茲·特拉斯(Liz Truss)的迷你預算災難,但將其與20世紀70年代的債務危機相提並論可能更爲恰當。

英國央行前利率制定者馬丁·威爾(Martin Weale)表示,如果市場情緒沒有改變,工黨政府可能不得不採取緊縮政策,以向市場保證其將解決英國不斷升級的債務負擔。

威爾表示,這些事件與1976年的債務危機“噩夢”如出一轍,當時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救助。目前債務成本的激增還可能耗盡財政大臣雷切爾·裏夫斯(Rachel Reeves)微薄的99億英鎊(122 億美元)預算緩衝,並在3月26日官方財政更新之前造成不穩定。

近半個世紀前,英國因鉅額預算和貿易赤字而陷入危機,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了39億美元的貸款。作爲回報,英國政府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實施的緊縮政策。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