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量超50萬輛, 理想如何引領中國汽車品牌創新?

藍鯨財經
01-10

  隨着新能源車企相繼公佈全年成績單,2024年度車企爭奪戰落下帷幕。這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從技術、產品、價格到服務全方位“內卷”,鮮少有一家企業能夠“鬆一口氣”,不少企業未能實現年度目標,甚至個別車企提前抱憾離場。

  儘管如此,憑藉着超50萬的年銷量,理想汽車邁向發展新的里程碑。這一亮眼成績印證了理想汽車商業模式、發展路線的正確性,爲中國品牌高質量發展、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創新提供了標杆案例。

  面對席捲而來的智能化浪潮,“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成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的企業願景顯得尤爲重要。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認爲,理想汽車要做的不是汽車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車化,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個家庭。

  在不少人看來,這一企業願景顯得格外“不務正業”,汽車企業居然想要跨界做人工智能。對此,理想汽車堅定地回應道,All in AI纔是正確選擇,這是理想看行業趨勢、看用戶需求、看市場競爭、看企業自身、看未來機會綜合判斷的結果。

  在中國新能源發展歷程中,誰也無法繞開理想汽車。從發展伊始便獨闢蹊徑選擇增程式路線到全力投入智能化發展,這家新勢力品牌始終走在產業創新發展的前沿,引領着新能源產業發展新風向。

  一、新勢力銷量第一,再創發展新的里程碑

  2024年,理想汽車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全年累計交付量突破50萬輛,成爲第一家年銷量超過50萬輛的新勢力車企,同時也是最快達成50萬年銷量的豪華汽車品牌。

  自2019年12月首臺理想ONE交付到達成50萬年銷量,理想汽車僅用了5年時間。在理想汽車之前,寶馬、奧迪、奔馳等豪華品牌達到年銷量破50萬的成就均耗時20年以上,即便是特斯拉達到同樣成績也需要10年。

  這一階段性成功意味着理想汽車的商業化發展模式成功落地,做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牢牢掌握市場主動權。更爲重要的是,理想汽車的成績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標杆示範,鼓勵着更多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

  何以成爲新勢力領跑者?作爲第一個達成這一成績的新勢力車企,理想汽車“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在市場洞察、產品定義、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始終保持着自己獨立的判斷和節奏,從戰略定力到高執行力都是國內車企中少有的。

  一方面,理想汽車總能精準地捕捉到產業發展前沿風向。當外界並不看好增程技術時,他們錨準目標用戶需求,堅定地爲消費者打造兼具長續航與低能耗出行方案。2024年,當市場全面認可增程技術時,理想已經開始擁抱AI人工智能技術。

  另一方面,理想汽車對產品定義把控重視也是其銷量在2024年突飛猛進的關鍵因素。作爲理想汽車的創始人、企業一號位,李想直接管理產品團隊,以範皓宇、劉傑等帶領的產品開發團隊、產品線操盤團隊也均是理想的元老骨幹。據理想汽車品牌方介紹,在團隊決策時,這些骨幹元老們敢於和李想意見相左、甚至拍桌子吵架。強大的產品經理陣容充分保障了理想在產品定義上的客觀、理性、科學決策,使得理想汽車每次推出產品都能引爆市場。

  目前理想旗下共擁有理想L6、L7、L8、L9、MEGA五款車型,每一款產品都聚焦家庭用戶市場,能夠滿足不同家庭用戶的用車需求。

  二、不斷迭代創新,理想汽車的底氣與實力

  汽車的競爭從來都是產品、技術、供應鏈、銷售服務等在內的綜合經營能力之爭。理想汽車堪稱新能源車企中的“六邊形戰士”,全方面發展進化。

  在新能源汽車上半場,理想汽車的產品定義集中解決用戶續航焦慮和充電難題:以理想ONE和理想L系列爲代表的增程電動產品,兼顧了城市用電、長途發電、露營供電;理想MEGA率先搭載麒麟5C電池,充電12分鐘續航500公里。

  面對下半場,理想汽車選擇集中發力人工智能,搭建起智能駕駛、智能空間(座艙)、智能工業和智能商業四大方向的AI團隊,目前已經實現智能駕駛技術躍居全球第一梯隊,智能空間體驗行業第一。

  據瞭解,理想汽車是智能電動車企中OTA升級最快的企業之一,2024年1-11月共推送升級18次,平均18天推送一次大版本OTA升級,近三個月升級174項新增及優化功能,智能駕駛、智能空間和智能電動產品力不斷迭代:

  短短一年時間內,理想智駕便經歷了能力三級跳,從輕圖NPN到無圖,再到全場景端到端;從0到1自研的Mind GPT原始基座模型,擁有高質量、多樣化的訓練數據;基於全棧自研的Li-MOS生產管理系統、連山雲端質量預警平臺、MESS系統等,理想汽車構建起了智能製造大腦,打通訂單、供應鏈、生產、物流、倉儲等全流程數據;通過大模型技術與商業領域數據和知識的深度結合,理想汽車構建了一批具備零售、營銷、客服、金融、財經分析等能力的AI助手……

  高頻次、高質量的迭代創新背後離不開企業的高研發投入。數據顯示,理想汽車每年100億的研發投入中,有近一半投在了人工智能方面。也正因爲如此,理想汽車智能駕駛才能爆發出強大的能量,成爲產品贏得市場的殺手鐧。

  爲了保證新車生產做到穩定高交付,理想汽車還搭建起一套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可以實現工廠產能的垂直爬坡。以2024年4月份上市的理想L6爲例,上市就能達到穩定生產兩萬臺以上。

  在中國汽車工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市場並不缺少爆款產品,但能夠及時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垂直爬坡爬坡產能的車企目前只有理想。這背後正是理想成熟、高度協同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基於數據驅動生產的智能化工廠在發揮作用。

  “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質量”背後的供應鏈體系建設對產業生態的合作伙伴要求極高,理想之所以能夠建立起這套從供應鏈到生產製造再到銷售的閉環模式,核心在於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理想汽車合作伙伴協同理念W.I.N(Win-win、Innovation、Nexus),即“共贏·創新·鏈接”。

  在這一理念指引下,理想汽車攜手產業上下游企業共同孵化良性發展的生態。近年來,理想汽車不斷培育本土產業供應鏈體系,協同幾十家合作伙伴聯合創新,推動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如聯合寧德時代研發行業首個量產5C超充電池並在江蘇建廠,和匯川合作開發前驅五合一總成,助力欣旺達在江蘇建設和運營電池PACK產線等。

  聚焦終端消費者服務,理想汽車建立了中國車企中最大規模、最高效率的直營銷售網絡,截至2024年11月30日,理想汽車在全國已有475家零售中心,覆蓋141個城市;售後維修中心及授權鈑噴中心451家,覆蓋223個城市。

  “多面手”理想汽車能夠跑贏市場的底氣正來源自其各方面的持續創新,不斷提升自身軟件、硬件、企業的產品融合能力,爲消費者持續地更新功能和升級體驗,持續地提升產品價值。

  三、All in AI,角逐智能化未來

  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過程中,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跑出“加速度”。據乘聯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國內零售1,089.9萬輛,年滲透率達47.6%,同比增加12%。而據乘聯會測算,2025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將達到1330萬,預計增長20%,滲透率將達到57%。

  “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已經成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共識,各大車企都在加速推動汽車智能化,尤其是高階智能駕駛。而經歷過這幾年的智能駕駛混戰後,消費者對智能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

  《2024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用戶洞察》報告顯示,從用戶的需求來看,66%的用戶已經不滿足於L2級別智駕,66%的用戶追求L2+、L2++的高階智駕,對於高速NOA偏好最強,認爲可以有效減緩駕駛疲勞感、更有安全保障。

  在李想看來,智能化纔是造車下半場角逐的關鍵,並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軟件智能,而是汽車要從工業時代的交通工具向人工智能時代的空間機器人進化。早期各大企業還在關注電動化,而理想汽車從成立之初便鎖定智能化。

  據瞭解,2022年9月,理想汽車就已經確定把人工智能作爲真正重要的發展方向。2024年三季度財報溝通會上,李想更是直接表示,他認爲未來三到五年最大的變量來自於人工智能。“它將給消費者帶來和今天完全不同的體驗,這也是真正質變的開始。”

  事實上,早在2015年理想汽車成立之初,公司就已經提出要用15年時間在人工智能領域構建起完整的體系化能力,成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隨着理想汽車在智能駕駛的佈局逐步完成,理想汽車的人工智能發展向着新階段邁進。

  李想認爲理想汽車最終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需要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增強我的能力”,意味着其實人工智能還只是駕駛汽車的一個輔助,決策權在“我”,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簡化事情;第二個階段是“成爲我的助手”,智能體可以獨立完成連續發佈的任務,並對結果負責,到這一階段汽車產業就真正迎來了新的時代;第三個階段是AGI的終極階段,無需給出指令和分配任務,人工智能融入家庭生活,成爲“硅基家人”。在李想看來,最令人興奮的是,能夠攜手理想汽車團隊在有生之年實現第三個目標。

  從獨立思考率先佈局增程、5C高壓純電,到下半程智能化競爭中,首發端到端+VLM智駕,再到車機大模型理想同學登陸手機端,目標成爲人工智能企業,理想汽車總能夠站在更高維度搶先進行戰略佈局。

  智能化競爭下半場已然打響,作爲新勢力品牌強勢發展的代表,理想汽車還將繼續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創新,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