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東南財金
1月15日起,慈星股份(300307.SZ)因籌劃資產重組而停牌——
1月14日晚間,慈星股份(維權)公告,公司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武漢敏聲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敏聲”)控股權,並同步募集配套資金。
公司預計在2月6日前披露本次交易方案。若公司未能在該期限內召開董事會審議並披露交易方案,最晚將於2月6日開市起復牌,並終止籌劃相關事項。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該公告發布前,慈星股份已連續兩個交易日(1月13日、1月14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32.64%。截至1月14日收盤,慈星股份股價報9.88元/股,總市值爲78.47億元。
謀求控制權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敏聲成立於2019年,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及服務、電力電子元器件製造、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銷售等,由武漢大學工業科學研究院教授孫成亮聯合14名國際知名業內專家共同創立。
據企查查,目前,慈星股份是武漢敏聲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爲9.04%。而孫成亮爲武漢敏聲實控人,其直接持股9.01%,實際權益佔比21.7297%。
公告顯示,慈星股份與武漢敏聲股東孫成亮、寧波敏研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華彰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敏率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敏浦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閔芯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簽署意向性協議,初步達成購買資產意向。此次交易的交易對方,包含上述簽訂意向性協議的全部或部分武漢敏聲股東。
上述簽署意向性協議的武漢敏聲股東,合計持有武漢敏聲55.55%的股份比例。
若慈星股份完成此次交易,將合計持有武漢敏聲64.95%的股份,成爲其控股股東。
估值近30億元
企查查顯示,武漢敏聲成立6年來,已先後完成4輪融資。最近一輪融資爲去年9月完成的C輪融資。目前,公司融資金額近10億元,估值近30億元。
目前,武漢敏聲已成爲國內高端BAW濾波器的頭部企業,公司曾獲評湖北省2024年科創“新物種”企業和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等多項榮譽。
在武漢敏聲的股東中,囊括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長江產業集團、建信投資、國鐵建信、國投長江、建發基金、湖北高質量基金等知名資方。
武漢敏聲之所以受到衆多知名投資機構青睞,與其趕上了射頻濾波器國產化浪潮有關。
武漢敏聲以射頻濾波器爲拳頭產品,產品主要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無線路由器等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電子設備中。
據瞭解,一部5G手機平均要用70多顆射頻濾波器,多的要用到百餘顆。中國是射頻濾波器的需求大國,但此前市場基本被美國和日本企業佔據。IDC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中國手機端射頻濾波器市場規模達56.7億美元。
2024年1月初,武漢敏聲宣佈總投資30億元,在光谷落地總部並建設高端射頻濾波器研發生產基地,一期預計於2025年年中建成。
孫成亮表示,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每月產能約1萬片晶圓,年產能約12萬片。屆時,公司射頻濾波器年總產能將躍升至百億顆級別,位居全球行業前列。
“蓄謀”已久
其實,這次收購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陽謀”——
早在2021年,慈星股份就相繼參與了武漢敏聲股權融資和2022年的B輪融資。
2021年12月,慈星股份曾斥資2億元認購武漢敏聲新增註冊資本。增資完成後,公司持有武漢敏聲12.50%的股權。
在其投資協議中,就明確載明,在武漢敏聲上市時,慈星股份享有優先增資權、股份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股權回購等權利。
彼時,這一投資事件還引發深交所關注併發出關注函。
慈星股份主要從事針織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武漢敏聲處於半導體賽道,且截至2021年11月,武漢敏聲營業收入爲零。
因此,深交所要求慈星股份結合雙方公司實際情況,補充說明武漢敏聲的主要產品、主要財務數據、實際經營情況,以及慈星股份認購武漢敏聲新增註冊資本的原因及必要性。
對此,慈星股份回覆表示:
慈星股份作爲製造業公衆公司,鑑於彼時電腦針織機械市場傳統機型保有量較大,新機型更新需要一定時間,市場週期性比較明顯,故公司同步考慮探索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慈星股份稱,希望此次投資可幫助公司在濾波器與射頻前端等產業開拓投資視野,未來隨着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應用場景進一步延伸,也將爲公司佈局新的MEMS器件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事實上,正因爲手握上述“君子協議”,近年來,隨着武漢敏聲的發展壯大和上市呼聲的高企,慈星股份一度被當做芯片、5G\6G概念股,成爲資本市場熱炒的“香餑餑”。
慈星能否得償所願,成功“入主”,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