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反彈,全市場超3300只個股上漲。
“AI 一哥”寒武紀突發大跳水,股價一度跌超16%。截至收盤,寒武紀股價跌14.65%,當日成交額超122億元,位居A股第一。
對於巨震走勢,市場觀點認爲有三個原因:一是剛公佈的年報業績預告,雖已大幅好轉,但沒有達到市場的最樂觀預期;二是外圍事件衝擊;三是行業內競品公司的最新動態引發抱團資金鬆動。
美國股市週三飆升,道指漲1.65%,標普500指數漲1.83%,納指上漲2.45%,成爲自去年11月6日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天。
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漲3.16%,特斯拉漲超8%,Meta漲3%。
消息面上,美國核心CPI意外降溫,推升美聯儲降息預期。美國去年12月未季調CPI同比上升2.9%,爲連續第三個月反彈,創2024年7月以來新高,符合市場預期。
1
華爾街全面漲薪
知名做空機構宣佈關門
華爾街被曝即將迎來全面漲薪。有媒體消息稱,高盛計劃將交易員的獎金提高至多15%,華爾街最大幾家投資銀行也都在制定計劃,其中有部門的獎金將增加10%甚至更多。
據彭博,德意志銀行也將把資本市場崗位員工的獎金提高10%,巴克萊銀行可能會將資本市場崗位員工的獎金提高20%。
分析認爲,隨着美聯儲2025年的降息步伐可能放緩,較高的利率有望擴大美國銀行業的淨息差。
另外,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也有望放寬對金融部門的監管和審查。摩根大通CEO戴蒙曾表示,華爾街對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內削減監管措施、重振銀行業的前景感到振奮。
美東時間1月15日,曾因做空印度首富旗下企業而名聲大噪的大空頭突然宣佈解散。知名做空機構興登堡研究(Hindenburg Research)創始人內特·安德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已決定解散這家研究機構。
安德森週三在公司網站上發表的一封信中寫道:“沒有一件事是具體的——沒有特別的威脅,沒有健康問題,也沒有重大的個人問題。這種強度和專注是以錯過世界其他地方和我關心的人爲代價的。現在,我把興登堡事件看作是我生命中的一個章節,而不是定義我的中心。”
安德森於2017年創辦了興登堡,僅有11名員工,經常採用非常規手段收集證據,該機構發佈了數十家公司的負面研究報告。
興登堡最早的一份高調報告是在2020年,劍指美國電動汽車汽車初創公司Nikola(NKLA.US)。報告的部分內容包括指控Nikola在一段視頻中僞造了一輛半掛卡車的自動駕駛能力,該公司後來承認了這一點。Nikola創始人Trevor Milton後來被判處四年監禁。
過去10多年,美股長牛令許多做空機構逐漸淡出。2023年11月,因揭露安然公司造假而聲名鵲起的著名做空者Jim Chanos關閉了其做空機構。
此外,做空面臨的法律風險也在增加。
去年7月,美國監管機構以涉嫌市場操縱爲由起訴了大空頭Andrew Left及其公司香櫞資本,該案將於今年9月開庭審理。
而今興登堡解散,意味着又一知名做空機構退出歷史舞臺。
2
人均存款首次突破10萬元大關!
京滬人均存款超25萬
央行發佈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住戶人民幣存款增加了14.26萬億元,住戶人民幣存款餘額攀升至151.25萬億元。
按照人口數據計算均值,我國人均存款爲10.7萬元,年度數據歷史首次超過10萬元大關。
數據顯示,全國各省市人均存款排名前三分別爲北京、上海和天津。
北京人均存款32.5萬元,約爲全國均值的3倍;上海人均存款25.3萬元;天津人均存款17.3萬元位列第三;緊隨其後的是浙江、遼寧、江蘇,人均存款均超12萬元。
廣東以13.6萬億元排名前列,不過由於廣東常住人口多達1.27億人,平均分配之後,人均存款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排名僅列第十二位 。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A股會迎來一個社會財富向股市再配置的黃金階段,2025年中國國內看大類資產配置,A股肯定是最好的;後續,150萬億左右居民儲蓄爲代表的居民財富,會是一個趨勢性的向A股的再配置。
前海開源楊德龍指出,過去四年居民儲蓄大量增長,四年時間大約增加了60萬億,超額儲蓄已經超過十幾萬億,居民儲蓄將在未來某個節點開啓向資本市場大轉移的路徑,這需要資本市場產生一輪賺錢效應。
瑞銀證券稱,中國居民部門在過去五年中超額儲蓄的資金,會在市場信心復甦的情況下,通過投資股票的方式進入市場;近年來,A股市場慢慢地從融資導向轉向以投資者爲本的投資市場,未來A股市場或將成爲新的居民財富的“蓄水池”。
3
險資再度大手筆增持!
平安系又出手了,港交所權益披露資料顯示,1月8日郵儲銀行獲平安人壽增持。
在此次增持前,平安人壽持有郵儲銀行H股的比例爲4.97%,增持後持股比例達到5.01%,達到了舉牌條件。
近一個月以來,中國平安及旗下成員多次出手,大手筆“掃貨”銀行板塊。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H股股票進行增持,據不完全統計耗資超50億港元。
此前平安人壽公告,其持有工商銀行H股股本已達15%,根據香港市場規則,觸發舉牌線。此次舉牌工商銀行H股股票的資金來源系平安人壽的保險責任準備金。
除了增持工商銀行之外,平安系還增持了其他銀行。如2024年12月18日平安資管增持建設銀行H股,2024年12月24日平安資管增持郵儲銀行H股,2025年1月3日平安資管增持農業銀行H股,以及2025年1月10日平安人壽增持招商銀行H股等等。
近兩年以來,隨着無風險利率的持續降低,在險資等大機構持續增持下,紅利類資產一路飆升,去年銀行板塊大漲44%奪下行業漲幅榜冠軍。
去年保險公司更是頻頻舉牌上市公司,舉牌次數達到了2021年以來的高峯。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集中在銀行、基建、環保、能源等領域,大多爲高股息率、高ROE、具備良好現金流的公司。
作爲中長期資金的代表,險資大手筆增持高股息紅利類資產甚至頻頻舉牌,一方面是爲響應中長期資金入市號召,另一方面與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和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有關,通過加大對高股息個股投資和增加長期股權投資規模,有利於推動收益和報表更加穩定。
(轉自:ETF進化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