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AI芯片“配額制”引各方不滿 中國多措並舉欲破局

中國經營報
01-18

本報記者 李玉洋 上海報道

168頁的官方文件把拜登政府所籌劃多時的全球AI芯片“配額制”公開了。

日前,美國政府正式公佈了新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措施,將全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劃分成三個等級實施不同的AI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只有美國及其親密盟友和合作伙伴,可以不受限制地進口先進AI芯片,其餘地區全部受到一定採購限制,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受限制國家和地區無法通過任何渠道進口先進AI芯片。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美國這種劃分AI芯片“朋友圈”等級的新規,引發了美國科技公司的強烈反對。其中,作爲當前AI芯片的龍頭,英偉達政府事務副總裁耐德·芬克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拜登政府的規定“試圖操縱市場結果並扼殺競爭”,有可能浪費美國來之不易的技術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這則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新規有120天的意見徵詢期。2025年1月20日,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即將卸任。這份規則最終能否落地,需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及其政府的態度了。

主要內容是什麼

“在政權交接之際,大部分東西都有交流的餘地。”全球技術諮詢機構Omid人工智能首席分析師蘇廉節對記者表示,特朗普應該會重新審視這項新規,“不代表會廢除,但應該會重新討論”。他還提到,對中國而言,這項新規無疑進一步肯定了中國政府近年來積極培育自主芯片能力的大方針的正確性。

“同時,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應該去思考,在不盲目追求極致算力的情況下如何在算力受限下尋求人工智能技術其他方面的突破。”蘇廉節表示。

1月15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抵達深圳,參加英偉達深圳分公司年會活動。有消息稱,黃仁勳還將走訪上海和北京等多個城市。1月16日,有消息顯示,爲異構計算提供GPU芯片及解決方案的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上市輔導備案擬在A股IPO。

“近一年來,美國採取了日益瘋狂的手段對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行圍堵打壓。”電子創新網創始人張國斌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要突破就需要通過新的架構、系統級優化以及軟件方面優化等方式來實現性能的優化和提升。

根據外媒的總結,拜登政府在卸任前發佈的人工智能擴散暫行最終規則,將影響全球的先進AI芯片出口配額和限制政策。

而新的管制框架,將先進AI芯片出口到全球劃分爲三個等級:第一等級爲人工智能授權國家和地區,除美國外共18個,包括澳大利亞、比利時、英國、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日本、荷蘭、新西蘭、挪威、韓國、西班牙、瑞典和中國臺灣,他們將不受限制。

而第三等級爲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俄羅斯等22個國家幾乎被禁止從美國進口先進AI芯片。剩餘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則屬於第二等級,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阿聯酋、沙特等,他們也是這次新規裏AI芯片限制的重點,對這些“中間國家”的受控GPU供應,美國新規用“總處理性能”(TPP)劃了兩條線,一是向單個“中間國家”的公司出口26900000TPP(大約1700個GPU),在該範圍內的GPU出口適用“低處理性能”許可例外,二是GPU國家配額,設定爲2025年至2027年向“中間國家”累計出口 790000000TPP(每個國家約5萬個GPU),滿足一定條件後,上限可提高至10萬個。

對處於第一等級的國家或地區設置在海外的公司和“中間國家”的公司,美國該項新規設置了兩類“數據中心驗證最終用戶”(UVEU,通用驗證最終用戶身份;NVEU,國家驗證最終用戶身份),允許他們申請相關的認證,拿到認證就能買更多的GPU。

具體而言,總部位於第一等級的實體,可以在滿足一系列要求後,申請UEVU認證,最終獲得在美國境外部署不超過其總AI算力50%的資格,但在第二等級部署算力,單個國家或地區不超過7%,總計不超過25%。

處於第二等級的實體也可以在滿足一系列要求後,申請NEVU認證,能夠在未來兩年內購買相當於32萬個高級GPU,服務於當地市場。通過這兩類驗證,美國政府主要目的是阻止有關實體向中國、俄羅斯等國家走私先進芯片的漏洞。

除針對先進芯片外,美國新的AI出口限令還對“模型權重”作出限制。

關於模型權重的出口許可政策,新限令對處於第一等級的國家或地區豁免許可;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家,一律禁運;對“中間國家”的公司,獲得了NVEU認證後可以適用許可例外。

此外,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還首次對美國境外的模型權重設置了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先進的閉源AI模型訓練高度依賴美國原產的受控GPU及含有該類GPU的服務器等部件,沒有這些硬件就無法生成模型權重,所以可以適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管制美國以外的模型權重。

新規削弱美國地位

輿論普遍認爲,英偉達將是受新限令影響最大的公司,目前其在全球先進AI芯片市場份額超90%。財報顯示,英偉達2024年前三季度美國以外的市場收入3543.7億美元,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爲54.7%。

不僅如此,新限令也將給英偉達此前談論的“主權AI”潑一盆冷水。當前,沙特、阿聯酋等國家對人工智能野心勃勃,正在大量購買英偉達的芯片;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也在抓緊建設AI數據中心。

“正如第一屆特朗普政府所展示的那樣,美國通過創新、競爭以及與世界分享我們的技術才能取得勝利,而不是退縮到政府過度干預的牆後。”內德·芬克爾寫道。

此外,美國知名雲與軟件公司Oracle也發表聲明稱,拜登政府的“最終規則”是美國失去人工智能領導地位的路線圖,將成爲有史以來對美國科技行業最具破壞性的政策之一。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也對“最終規則”提出了反對意見。“新規則可能會將戰略市場拱手讓給我們的競爭對手,從而對美國經濟和半導體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競爭力造成意想不到的持久損害。”SIA表示。

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拜登政府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嚴重阻礙各國正常經貿往來,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嚴重影響全球科技創新,嚴重損害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全球各國企業利益。

中國應對之道

面對美國又一輪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國內相關產業該如何應對?

兩個國產AI芯片公司相關人士都對記者表示,正在進行評估新限令,暫時不予置評。蘇廉節認爲,中國大陸企業還是要增強芯片自主研發的能力,這是最重要的,而美國政府多種限制措施也在說明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也應該去思考,在不盲目追求極致算力的情況下,如何在算力受限下尋求人工智能技術其他方面的突破。” 蘇廉節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底,杭州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上線並同步開源DeepSeek-V3模型,發佈後刷屏全網。據瞭解,這一模型能力對標頭部模型,但訓練的預算卻非常低,“2048個GPU、2個月、近600萬美元”,相比之下,GPT-4o等模型的訓練成本約爲1億美元,至少在上萬個GPU量級的計算集羣上訓練。

有分析稱,DeepSeek並未依賴高端芯片,而是通過一些創新方法實現了高質量輸出。這直接挑戰了美國通過芯片出口限制遏制中國AI發展的策略,而DeepSeek目前的階段性成功表明,這一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蘇廉節認爲,美國的新人工智能出口管制並沒有限制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出海,而出海能繼續成爲中國企業開拓市場影響力的下一步。

而新加坡成爲英偉達第三大營收來源,馬來西亞迎來投資熱潮等事件的背後,都有着中國公司的戰略佈局。

“目前來看,美國主要通過AI芯片的製造、封測以及關鍵芯片的禁運禁售來打壓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張國斌表示,通過新的存算一體架構或通過新的異構架構來實現性能提升。

事實上,國內企業也在通過異構算力來解決大模型行業的“算力荒”,引領業界異構混訓的發展趨勢。

比如2024年12月,壁仞科技聯合中國電信研究院、中興通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發佈了“智算異構四芯混訓解決方案”,實現異構算力的互聯互通、互調互算,基於壁仞科技、英偉達等GPU完成四款異構芯片混合訓練同一個大模型的測試驗證,突破大模型算力孤島困境。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