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險資

藍鯨財經
01-17

文|市值觀察 泰羅

1月16日,中國太保在港交所發佈公告,2024年子公司太保壽險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爲人民幣2388.23億元,同比增長2.4%;子公司太保產險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爲人民幣2032.49億元,同比增長6.8%。

同日,中國人壽集團稱,集團合併營業收入突破1.1萬億元,合併保費收入超過8200億元,合併淨利潤同比增長。

如果說牛市帶給券商的天花板,是市值超過6000億美金的摩根大通,帶給保險行業的天花板,則是市值近萬億美金的伯克希爾

其實保險公司對A股的影響力似乎一直被忽視。目前,A股前兩大持倉者是產業資本和個人投資者,但是產業資本增減倉受到很大限制,個人投資者股權又極度分散,真正影響A股走向的,其實是近年來規模不斷增長、資金相對集中的機構投資者。

根據證監會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8月底,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14.5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長1倍以上,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從17%提升至22.2%。

公募和外資之後,排名第三的機構投資者和第二大國內機構投資者,其實就是保險。

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保險機構持有A股流通股市值2.08萬億元,佔比3.15%,僅次於公募和外資,持股市值比備受關注的養老金和證券機構的持股總和還要多。

除了持股體量之外,保險資金更深的影響在於極強的持股穩定性,這種特質在相對弱勢的市場環境中表現得更爲明顯。

2024年第二季度,保險機構的持股市值環比增速爲+3.61%,同比增速爲+6.66%,是持股市值增速最高的機構投資者。

相比之下,外資受國際環境影響,公募有客戶贖回壓力,兩者在弱市的持股穩定性並不算高。

2024年第二季度,外資持股規模環比增速爲-3.08%,同比增速爲-18.79%;公募持有流通股市值環比增速爲-4.29%,同比增速-9.93%,兩大機構巨頭都出現了持續流出的跡象。

其他機構資金流出的跡象更加明顯,和險資的穩定性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2024年第二季度,證券機構持有流通股市值的環比增速爲-30.07%,同比增速爲-6.46%;養老金持股市值環比增速爲-5.02%,同比增速爲-0.58%;私募持股市值環比增速爲-30.05%,同比增速爲-4.75%。

爲了提振股市,險資最近幾年已經多次被政策點名,2024年幾乎所有涉及股市的重要文件裏,險資更是出現在極其顯著的位置上。

9月24日那場吹響牛市號角的重要會議上,央行行長提到,會建立一個全新的貨幣政策,允許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把手裏的債券、股票ETF等作爲抵押,從央行換入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而且這些資產變現後,可以直接入市,而且只能投入股市。

同一場會議上,保險行業的主管領導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對險資的重要地位給予了高度肯定,證監會主席則表態要打通影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制度障礙,政策協同助力保險入市的意味極強。

2天后,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險資資金被提到了8次,重要性再次凸顯。

從資金容量上看,險資確實對股市的影響巨大。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國保險行業資金運用餘額爲30.8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8%,與之相比,證券行業總資產爲11.75萬億元,不到險資可用餘額的一半。

根據監管規定,目前險資可以投資股市的上限在45%,而目前險資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總額只有3.3萬億左右,只佔到險資可用餘額的10%左右,距離上限還有35個百分點的空間。

哪怕再增加10個百分點的入市資金,險資帶來的增量資金將超過3萬億,不僅會極大刺激股市走強,也會給自身業績增添砝碼。

面對政策鼓勵和牛市潛力,上市險企的入市意願也越發積極。

9.24會議之後,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相繼發聲,將積極參與A股市場,發揮好長期資金作爲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

國際經驗表明,牛市環境下大幅入市確實能打開保險公司的成長空間。

著名的伯克希爾公司就是一家保險公司,市值接近萬億美金,是美股第六大上市公司,也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金融公司,超過所有的銀行和券商。

伯克希爾能成爲世界金融界的傳奇,離不開保險業務提供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離不開美股的長牛,當然也離不開巴菲特神奇的投資能力。正是因爲極其穩定出色的投資收益,讓伯克希爾獲得了極高的估值溢價。

A股長期牛市的序幕可能正在緩緩拉開,坐擁鉅額資金、被政策寄予厚望的中國保險公司,如果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巴菲特,必將極大拉高未來的的利潤空間,市場對險資的估值邏輯,也會重新改寫。

中國版的伯克希爾,或許有一天也會在A股誕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