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康界
距離特朗普再次入住白宮還剩8小時。
美東時間1月20日,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將舉行就職典禮,而這場典禮的重頭戲——特朗普的宣誓儀式暨就職演說將於美東時間中午12點(即北京時間1月21日凌晨1點)進行,屆時特朗普將正式開啓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
據媒體報道,在與參議院共和黨人舉行的兩小時會議中,特朗普表示,已準備約100份行政令,計劃在2025年1月20日就職首日簽署。這些行政令或涉及關稅、邊境等多個敏感領域,將爲全球金融市場定下基調。
自從上個月特朗普提名“疫苗懷疑論者”小羅伯特·肯尼迪出任下一屆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部長後,美國的醫藥產業一直籠罩在愁雲之中。
今年9月,小肯尼迪曾在《華爾街日報》刊發署名文章,闡述自己的“MAHA”理念和具體計劃。MAHA核心任務是扭轉慢性病流行,並將此歸咎於美國大型食品公司和製藥公司,認爲這些行業利用遊說力量以犧牲國民健康爲代價來獲取最大利潤。
在該消息出現之後,全球知名疫苗製造商們股價暴跌,其中Moderna下跌6%,輝瑞下跌近2%,德國公司BioNTech收盤下跌7%,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下跌2%。美國生物科技指數(XBI)也連續大跌,跌幅超過10%。
此外,關稅戰爭及不確定的內外部環境,也讓國內生物醫藥領域未來情況不明朗......
01
CXO一哥“利劍”高懸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明確表示,將“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消除美國在所有關鍵領域對中國的依賴”。這意味着,美國在醫藥行業可能會繼續採取強硬立場,尤其是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對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的限制可能加碼。
這對藥明康德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美國的“制裁”會對藥明康德的業務產生多大影響?2024年初至今,該“制裁”事件反覆升溫,導致藥明康德股價持續下跌,累計跌幅已超過20%。
藥明康德的業務高度依賴美國客戶。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藥明康德實現營收277億元,同比下降6.23%;實現歸母淨利65.33億元,同比下降19.11%。其中,來自美國客戶收入人民幣176.2億元,佔比公司總收入277.02億元的比重高達64%。
且由於下游全球創新藥市場中美國影響力較大,佔據61%的市場份額。所以,美國製裁下,若藥明康德不能承接美國客戶的訂單,即使尋找美國市場之外的其他區域客戶替代,但顯然除美國外只佔40%市場份額的客戶,不能完全補上美國市場的“缺口”。
美國大選之後,特朗普政府上臺,對於《生物安全法案》的立法演變有何影響?在藥明康德舉行的Q3業績說明會上,作爲國內CXO龍頭和生物安全法案直接相關方,衆多投資者圍繞法案進展和公司在美經營前景不斷髮問。
藥明康德副董事長、全球首席投資官胡正國稱:“生物安全法由尚在任期內的本屆國會發起,美國大選對尚在立法流程中的生物安全法沒有直接影響,該法案能否在本屆國會任期內通過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事實上也是如此,目前來看,美方所謂的制裁並不容易操作。
2023年底,《生物安全法案》出爐,隨後美國參衆兩院陸續推動立法程序,意在借“國家安全”之名禁止外國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做生意,藥明康德位列其中。
威脅一直存在,但藥明的美國客戶反而越來越多。2023年第一季度,美國客戶收入佔藥明收入60.1%,2024年第一季度,達到61.4%。
2024年,藥明康德新增客戶超800家,前三季度在手訂單438.2億元,同比增加35.2%,創歷史新高,按照在手訂單轉換週期12-18個月來看,中長期公司業績修復非常樂觀。
直至2024年末,美國宣佈生物安全法案未被列入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最終協議文本。意味着藥明距離可能制裁的時間或又後延一年。
美國“制裁”是否落地,還未可知,但藥明康德已經着手準備迎接新一輪繁榮了。
2025年1月在美國召開的第43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上,藥明康德表示公司有信心2025年將比2024年表現得更好。藥明康德正躊躇滿志準備擴大資本開支:公司將繼續加速全球產能建設,預計2025年D&M資本支出將翻倍,當前全球範圍內同時有6個site在建,以更好地應對全球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作爲醫藥創新“賣水人”,藥明康德幫助創新藥企進行研發、生產、銷售,行業景氣程度仰賴醫藥行業投資熱度。在今年1月的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藥明康德透露了一組“恐怖”數據,證明了公司當前在全球創新藥外包領域的統治地位:
2024年,FDA批准了60款新藥,31個小分子新藥,藥明康德生產了6個,佔19%。在“獵藥人”雜誌發表的2024年最具影響力的10種分子中,藥明康德就生產了7種。可以說,藥明康德已經成爲全球醫藥巨頭離不開的夥伴。
02
生物安全法案“陰霾”或長期存在
在近日召開的第43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上,透露了不少醫藥行業對特朗普2.0監管方面的初步解讀與調整。部分專家認爲,此次特朗普上臺後,中國創新藥潛力有望得到更多釋放。
但同時也存在一種聲音:2025年,《生物安全法案》的立法流程大概率還會捲土重來。
這一觀點得到了多位業內人士的贊同,某生物醫藥上市公司高管楊濤表示,“明年法案大概率還會被祭出來恐嚇國內CRO公司,某些議員會再度串聯發起立法流程。在中美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美國試圖保持細分領域的優勢,而美國相關議員對於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判斷存在偏差,這在短時間內無法逆轉。”
從2024年初開始,國內CRO企業就被迫接受一個事實,美國國會相關議員正式提出《生物安全法案》的相關立法程序,而這一法案也成了整年橫亙在國內CRO頭上的一片陰影。
隨後,該法案的相關炒作伴隨着美國相關議員間歇性出來刷存在感,不斷地擾動以藥明係爲代表的、在美國營收佔比較高的CRO企業的股價。以藥明康德爲例,年內股價最低點達到36.36元,市值曾一度縮水超三分之一。
而在年底美國國會會期結束,《生物安全法案》單獨立法和“搭便車”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和CR法案均嘗試失敗的情況下,藥明康德以及CRO們的股價和市值終於迎來一定修復。
2025年1月17日,中國CRO巨頭藥明康德宣佈,出售美國醫療器械測試業務。其將位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和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的兩個工廠出售給總部位於俄亥俄州的醫療技術測試、臨牀和監管諮詢公司NAMSA。
這已經是最近1個月以來,藥明系第三次拋售海外資產。這些動作也可視爲應對《生物安全法案》風險的措施:
2024年12月24日,藥明康德發佈公告稱,已經簽署《股權購買協議》,分別將其持有的WuXi ATU 業務的美國運營主體及WuXi ATU業務的英國運營主體全部股權,以現金對價方式轉讓給一家名爲Altaris的美國股權投資基金。
2025年1月6日,藥明生物宣佈,就其愛爾蘭疫苗工廠與默沙東(MSD International GmbH)達成協議。根據協議,默沙東將收購藥明海德在愛爾蘭的疫苗工廠,總交易金額約爲5億美元。
(轉自:新康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