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實現近千萬下載,575萬美金收入,AI生圖從娛樂邁向實用

藍鯨財經
01-21

文|揚帆出海 子墨

AI生圖熱潮下,技術與藝術正在不斷碰撞中擦出新火花。人們對於生成效果和創意的要求都在悄然提升,同時也開始更加註重其中的實用性與持續性,而非只是單純的娛樂體驗。

AI人像應用,由於在生活中的實用性特點,快速地從專業領域進入了大衆視野,Momo就是個不錯的例子。點點數據顯示,這款於2022年底上線的AI圖像生成應用,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裏,全球下載量超900萬,去年聖誕節前後漲勢明顯,達到單日下載9.5萬的峯值,月增長224%。並以近575萬美元收入的亮眼成績,進入荷蘭、菲律賓等20多個國家地區攝影與錄像榜Top20。

(Momo自上線以來全球下載量,圖源:點點數據)

近兩年,AI生圖的產品越來越多,甚至很多修圖應用也在不斷上線AI寫真、AI裝扮等類似功能,賽道也逐漸變得擁擠起來。競爭之下,這類應用不僅要面對的是技術方面的比拼,能否讓產品真正融入生活,也成爲了長期發展的關鍵。

實用性增強,AI生圖走向大衆

圖生圖產品層出不窮,Momo在這一領域中,選擇了更加細分的方向,專注於人像生成。且生成後的內容不僅僅是用於社交媒體的分享,還可以生成證件照、形象照、遊客照等等,將其運用到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過增強實用性的方式來擴大用戶羣體。

也正是由於生成的圖片能夠用於生活的特性,對Momo來說,生成內容的逼真性是一項巨大考驗,如何用AI實現“去AI感”成爲了挑戰。因此,在正式使用前,需要先上傳8—12張多角度的自拍照,進行幾分鐘的AI訓練後,便能刻畫出人臉的面部細節,這一步很大程度決定了生成內容的像與不像。

而後便是選擇應用中所提供的模板,根據訓練出的面部圖像,將其“復刻”上去。不過,這種模板套用並不是簡單的“換臉”,而是在此之上,有了更豐富的表情、肢體動作和外觀服飾。

模板也被Momo進行了分類處理,便於用戶根據適用場景快速且高效地找到合適的內容。例如,適用於工作場景的證件照、形象照,被諸多用戶用在了LinkedIn或是簡歷上作爲頭像,以彰顯個人的職業與專業。

還有趣味性的模板,如迷你版、時光機等等,可以通過AI一鍵看到小時候的自己,甚至在久遠年代或未來時期的自己。

科技感也是Momo發力的一個重點方向,讓人物身臨其境地處在電影中,藉助一些影視IP,如蜘蛛人、小丑、哈利波特等,採用虛實結合的方式,讓用戶欲罷不能。

而如今,千篇一律的AI圖在社交媒體上已經變得不再稀奇,爲了能夠讓用戶展現不一樣的自己,同時滿足好奇體驗,Momo推出了“旅行社”模塊。用AI“打卡”的方式,直接從應用中“預訂門票”,無需離開家即可“前往”埃菲爾鐵塔、聖托里尼等世界各地著名景點。

雖然沒有真實的旅遊體驗,也打破了“有圖有真相”的概念,但Momo抓住了部分用戶想要在社交媒體上獲取流量的這一點,吸引了很多人在線製作“遊客照”。

總的來說,Momo在AI生圖的流程上,與同類產品具有極高的相似性,但能夠在短時間內收穫大量用戶喜愛,除生成效果的逼真與專業外,還得益於其在生活中的適用場景的廣度,給予了用戶更深一層的視覺體驗。

創意主題營銷,直衝付費高峯

根據點點數據,Momo的近575萬美元收入中,內購收入約382萬美元,佔比總收入約66%。其中喜愛AI的美國貢獻內購約47%,其次爲巴西6%、英國4%、德國3%、法國2%。整體來看,歐美國家爲應用的付費主力。

在Momo的內購項目中,除了傳統的訂閱和金幣(應用內貨幣)外,還增加了套餐選項。最貴的內購爲39.99美元的年度訂閱,相對於9.99美元的周度訂閱來說,長期訂閱要划算很多。且其他項目均集中在10美元以內,整體價格較爲適中。

不過,與很多AI生圖應用的付費模式一樣,Momo也同樣採用了前置付費,只有用戶完成訂閱後,才能看到生成圖片的效果預覽。雖然已經有大量的人羣想要免費試用後再決定是否付費,但由於AI高昂的算力成本,目前還無法支持這樣的需求。Momo官方也表示,將盡最大努力以低於標準訂閱的價格爲用戶提供試用會員資格。

(Momo熱門內購項目,圖源:點點數據)

推動Momo下載和收入數據提升的,除應用本身之外,還有着開發者對於節日、主題營銷方面的加持。去年平安夜當日,應用的下載與收入都衝到了峯值,創下單日收入4.2萬美元的成績。

(Momo自上線以來全球總收入,圖源:點點數據)

在這一波高峯前,Momo曾推出聖誕主題相關的新功能,可以幫助用戶將照片秒變聖誕氛圍感視頻,以慶祝節日的到來。

或許是收穫了成功經驗,近期,Momo再次推出了主題活動,將目光聚焦在了風靡歐美的占星賽道上,並以其爲靈感爲用戶定製打造出個性化的肖像圖。這樣的結合,也再次說明了,行業競爭不斷加劇,AI生圖能否長期穩定地擁有用戶,融合創意是十分關鍵的一點。

據悉,Momo背後公司位於土耳其,自2022年以來,連續上線了多款AI產品,涵蓋圖像、音樂、AI機器人、識別等主流賽道。可以明顯看出,公司想要在AI熱潮中“喫到紅利”的決心。

寫在最後

AI技術的迭代更新下,生成圖像的效果也在不斷優化,適用場景也不再侷限於社媒上簡單的分享與傳播,而是放大到了可以真正用於實際,貼近生活,甚至爲人們解決痛點和難題上面。而在創意路上的深耕探索,賦予圖像靈魂的同時,也激發着人們的共鳴與想象。實用、創新、專業、趣味等等,把握好這些要素,下一個明星產品隨時會出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