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彭博社發佈獨家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正在考慮中國業務的交易選項,包括出售股權、引進當地合作伙伴的可能性。
知情人士稱,這家咖啡連鎖店一直在與顧問們討論如何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包括可能引入一家當地合作伙伴,並表示星巴克非正式評估了潛在投資者興趣,其中包括國內私募股權公司、對此感興趣的中國企業集團或其他有該行業經驗的本地公司。不過星巴克仍在評估其選項,尚未就是否繼續推進做出決定。
彭博社先前報導,星巴克面臨來自Elliott投資管理公司的壓力,後者希望星巴克承諾重新審視其在華業務。中國是星巴克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最近一個年度創造約30億美元淨營收。截止9月底,星巴克在中國250多座城市經營7500多門店,約佔全球門店總數的19%。
不過。瑞幸等中國本土連鎖品牌突飛猛進地發展,已影響到星巴克在中國的市場地位。據悉,自今年起,星巴克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並不樂觀,同店銷售額上個季度再跌14%,已連續三個季度下降。
對於星巴克中國,新上任CEO尼科爾上個月的會議中表示,他正在努力更好地瞭解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並指出競爭環境似乎“極端(extreme)”,宏觀環境“艱難(tough)”。尼科爾當時表示,星巴克需要弄清楚如何擴大市場,並且正在繼續探索有助於其長期發展的策略合作伙伴關係,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對此,星巴克發言人本週在回答彭博社的詢問時說,“我們完全致力於公司的業務和合作伙伴以及在中國的發展,我們在努力尋找最佳的增長路線,其中包括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去年8月,工房報道過星巴克前任CEO納思瀚離職前曾指出,星巴克將在中國探索合作伙伴關係,被外界視爲該品牌或開放加盟的訊號。儘管該消息官宣後不久納思瀚就被換下,但新CEO尼科爾在第四財季業績會上並未否認,反而是有意繼續這一打算。
而當星巴克表露出將出售中國業務股份時,外界無疑會聯想到麥當勞和百勝餐集團這兩個例子。前幾年,兩家公司爲擴大中國業務並更好迎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將股份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該做法取得的成效亦有目共睹,短短几年內麥當勞中國和百勝中國的線下門店數量翻了一番,當下也仍在加速佈局,實現更多增長。
由此來看,星巴克或許可以參考麥當勞和百勝餐飲的成功經驗,與國內有意向的企業合作。不過,尼科爾早前在接受CNBC專訪時預告過,他計劃在12月的第一週或第二週走訪中國市場,以更好地瞭解業務。這意味着,對於星巴克中國市場業務的考慮,或許要等這位CEO的中國之旅結束後纔會有更明確的相關信息。
來源:咖啡工房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