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定時炸彈滴答作響,美墨加陷入“懦夫遊戲”!

金十數據
01-31

特朗普週四再次威脅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新關稅。後者已經制定了報復性的關稅計劃,這增加了一場破壞性貿易戰爆發的可能性。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一再承諾利用關稅來重振美國經濟,無視許多經濟學家的擔憂,即對海外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會加劇通脹,而不是像總統承諾的那樣迅速降低價格。

雖然特朗普競選團隊提議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普遍關稅,但特朗普政府迄今仍選擇針對特定的美國貿易伙伴。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中國和歐盟在他的目標範圍內,但到目前爲止,他把重點放在了鄰國。

在去年11月贏得大選的幾周後,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網絡上宣佈,他上臺後將“簽署所有必要的文件”,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的關稅。他說,墨西哥必須阻止“非法外國人”越過與美墨邊境,加拿大必須阻止芬太尼等毒品的流動。“在他們這麼做之前,是時候讓他們付出巨大的代價了!”

事實上,特朗普在就職典禮後並沒有簽署這些文件。相反,他提出了一個最後期限——2月1日(週六),要求兩國在這個最後期限前解決他的擔憂。

週四,當被問及這個時,特朗普說:“我們可能會(採取行動)也可能不會。我們可能在今晚做出這個決定。”

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已經向特朗普介紹其政府採取的各種移民舉措。專家們對特朗普對加拿大的要求提出了質疑,因爲通過加拿大北部邊境進入美國的芬太尼如此之少,以至於美國緝毒局(DEA)在2020年的一份報告中甚至沒有提到加拿大。

但特朗普不受這些細節的影響,最近幾周聲稱他的政府將通過關稅籌集“數千億美元,甚至數萬億美元”,以提振美國經濟。他談到了建立一個 “對外稅務局”(External RevenueService)來收取這筆錢。

雖然他和他的盟友繼續大談關稅作爲美國可行的財政收入來源,但作爲政治家和真人秀明星的特朗普此前曾高度評價自己的交易能力,他曾將關稅作爲一種談判策略,最終撤回了威脅。

這一策略在他就職後不到一週就奏效了,當時白宮以關稅和制裁威脅哥倫比亞,作爲對哥倫比亞拒絕接受驅逐移民航班的懲罰。哥倫比亞後來同意了,於是威脅被撤銷。

在加拿大,部長們樂觀地表示,週六之前仍有可能達成解決方案。“我仍然希望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已經一起合作150年了,“公共安全部長戴維·麥金蒂 (David McGuinty) 告訴記者。“我不明白爲什麼現在不能這樣做。”

自特朗普首次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加拿大邊境的帖子以來,加拿大官員已承諾花費13億加元採取新措施,包括使用兩架黑鷹直升機和60架無人機。

但它隨時準備反擊。第一輪報復性關稅將對美國造成最小的損害,覆蓋美國對加拿大370億加元的出口,如果有必要,加拿大聯邦政府計劃升級報復,對價值1100億加元的商品徵收關稅。

“現實情況是,一個不受控制的大惡霸正在利用他作爲世界上最有權勢的政治領袖的地位,向一系列盟友施加壓力,”國際貿易律師、CD How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勞倫斯·赫爾曼(Lawrence Herman)說。“在加拿大和世界其他地區,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特朗普政府沒有規則。不尊重國際條約或協定。美國在國際文件上的簽字已經沒有價值了。”他說。

與此同時,在墨西哥,政府已經發出信號,準備對移民和芬太尼販運採取更多行動——甚至在特朗普的威脅開始後不久就創紀錄地緝獲了一批毒品——但它也試圖淡化貿易戰的前景。

“我們認爲關稅不會發生。如果他們這樣做了,我們就有我們的計劃,”辛鮑姆週三說。

墨西哥前首席談判代表肯尼斯·史密斯·拉莫斯(Kenneth Smith Ramos)表示:“這裏的人們很擔心,有一種不確定感——這正是特朗普試圖創造的。”他參與了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期間達成的美墨加自由貿易協定(USMCA)談判。

“這有點像一場懦夫遊戲:兩輛車以最快的速度衝向對方,”他說。墨西哥必須發出信號,表明它的汽車不是小車,而是大車,也可能傷害美國。

出口約佔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其中美國市場佔80%以上。雖然該國在與美國發生經濟爭端時會嘗試使其出口市場多樣化,但“它永遠無法用任何其他國家取代美國市場”,史密斯·拉莫斯說。

部長們強調,面對特朗普的公開威脅,需要“冷靜的頭腦”,並拒絕透露在美國徵收關稅的情況下他們的行動計劃。“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墨西哥經濟大臣馬塞洛·埃布拉德(Marcelo Ebrard)最近說。“不會有意外,也不會有不合時宜的反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