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瑞在JP Morgan健康大會期間拋出一枚戰略深水彈:以每股357便士折價拋售Haleon股票,套現25億英鎊完成持股比例從15%到7.3%的“精準撤退”。耐人尋味的是,市場以逆向思維回應——Haleon股價逆勢微漲0.7%,與富時100指數同步走穩。這看似矛盾的資本動作,實則爲全球消費健康產業變局的縮影:當跨國藥企集體轉身追逐生物製藥高增長賽道,獨立後的消費健康品牌正面臨價值重估的關鍵時刻。
Haleon誕生記:一場對抗紅海競爭的戰略聯姻
2018年,面對消費健康領域白熱化競爭,葛蘭素史克(GSK)與輝瑞以“強強聯合”之姿,將旗下非處方藥、口腔護理等業務合併,催生出覆蓋鈣爾奇、善存、舒適達等明星品牌的全球消費健康巨頭。彼時GSK持股68%、輝瑞持32%的股權結構,暗含了雙方對行業前景的共識與分歧。
2022年7月,Haleon完成從GSK剝離後的獨立上市,憑藉超百億英鎊市值穩居消費健康第一梯隊。這場“單飛”實驗,成爲檢驗消費健康業務獨立生存能力的風向標。
輝瑞撤退路線圖:一場精心設計的資本騰挪
輝瑞此次戰略減持的背後,折射出三重核心邏輯的劇烈碰撞。
首先,回報率的剪刀差效應成爲關鍵推手:消費健康業務雖穩定卻增長平緩,年均5%-7%的增速與mRNA疫苗等核心業務超20%的爆發潛力形成鮮明對比。這種結構性差異在輝瑞2024年財報中體現得尤爲明顯——新冠相關藥物貢獻了其總營收的38%,而消費品板塊佔比已萎縮至不足6%。
其次,資本市場的倒逼壓力加速了決策進程。激進投資者Starboard Value的測算模型顯示,剝離非核心資產可使輝瑞的淨資產收益率(ROE)提升2.3個百分點,這恰好擊中管理層亟待改善資本效率的痛點。值得關注的是,在減持公告發布當日,輝瑞股價應聲上漲1.8%,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驗證了該策略的短期有效性。
最後,標的資產的波動性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Haleon在2024年第三季度遭遇雙重打擊:英鎊匯率劇烈波動侵蝕了其13%的海外利潤,加之北美市場止痛藥銷量意外下滑8%,導致當季營收同比減少2.3%,EBITDA利潤率更收窄至22.1%。這種業績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堅定了輝瑞聚焦高確定性賽道的決心。
跨國藥企消費健康剝離潮(2018-2025)
消費健康行業一直是穩健的“現金奶牛”,吸引了許多巨頭的目光。不過,放眼當前市場環境,這個領域正在經歷不小的變化。
一方面,消費健康產品的優勢在於需求穩定、波動較低。維生素補充劑、止痛藥這些產品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全球健康意識的提升也爲這一行業增添了不少活力。
但另一方面,這個領域的增長也顯得有些“溫吞”。相較於生物製藥領域的“高風險、高回報”,消費健康更多是一場持久戰,缺乏突破性增長點。這種特性讓許多製藥巨頭對其興趣減弱。
最近幾年,強生、GSK等巨頭相繼剝離或出售消費健康業務,轉向更加前景廣闊的生物製藥領域。
結語:消費健康的新篇章
輝瑞的減持動作,讓我們看到消費健康市場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巨頭紛紛退出的同時,像Haleon這樣專注於這一領域的企業正在崛起。
未來,消費健康和生物製藥的故事還會繼續。而無論是在追求穩定增長的消費健康市場,還是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生物製藥領域,這些選擇背後都有它們的邏輯。
對於投資者、企業和消費者來說,理解這種分野,也許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清未來的方向。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於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公衆號發佈的各類文章重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會刪除。
(轉自:求實藥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