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道作者 | 華泰詩
近日,均勝電子正式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若在港股順利IPO,均勝電子將形成“A+H”股的資本格局。
均勝電子是智能汽車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致力於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新能源管理和汽車安全系統等的研發、製造與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數據,在2023年,按收入計算,均勝電子在中國智能座艙域控系統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在全球位列第四;在汽車被動安全產品提供商方面,均勝電子在中國和全球都排名第二;同時,它還是中國第二大獨立汽車零部件供貨商。
截至發稿時,均勝電子在A股市值爲261.9億元。
-01-
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Ningbo Joyson Electronic Corp.下稱"均勝電子”)的創始人是王劍峯先生生於1970年,畢業於杭州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
父親經營的汽車緊固件小廠出現經營困境,這一變化徹底改變了王劍峯的人生軌跡。他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廠裏跟零件打交道。
1999年,恰逢外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天合公司尋求在中國市場開展合作。王劍峯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遇,與天合成立合資公司,並擔任中國區總經理。
在天合的5年時間裏,他將公司銷售額從最初的幾百萬元提升到1.2億元。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王劍峯逐漸意識到,僅僅依靠傳統的汽車功能件,企業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長遠發展,尤其是在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
於是,2004年,王劍峯做決定出來創業,成立了均勝電子。
創業初期,王劍峯組建了一支由設計、製造和銷售專家組成的團隊,並確立了與汽車整車廠商同步設計開發的先進發展理念。均勝電子初期的產品涉及發動機渦輪增壓進氣系統、空氣管理系統等高端功能件。
2005年,均勝電子迎來了重要的發展契機:成爲大衆汽車的供應商。次年,進一步拓展業務,開始向大衆、通用、福特等知名客戶供貨,還在長春建立了生產基地。
到2010年,均勝電子銷售額從2004年的2000萬元大幅攀升至13億元,成爲國內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
2011年,對於均勝電子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均勝電子借殼遼源得亨在A股成功上市,正式踏入資本市場。
同年,王劍峯主導了均勝電子的首次重大跨國併購,以1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德國百年汽車電子企業普瑞(Preh)。
當時均勝電子的年收入僅約20億元,而普瑞的營收高達3.5億歐元,這場“蛇吞象”式的收購堪稱中國汽車電子行業最大的跨國併購案例。
通過此次併購,均勝電子成功突破技術瓶頸,順利進入汽車電子高端領域。
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均勝電子持續通過併購不斷壯大。
2014年,以1430萬歐元收購全球著名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公司IMA;2016年,以1.8億歐元收購德國TechniSat汽車導航企業的汽車信息板塊業務,同年又以9.2億美元收購美國百利得。後來,均勝電子收購全球第四大汽車安全技術供應商KSS,正式進軍汽車安全領域。
2018年,均勝電子收購日本高田公司優質資產,憑藉這一系列的戰略舉措,均勝電子一躍成爲全球汽車第二大安全系統供應商。
王劍峯也因其頻繁且成功的併購行動,在業界被稱作“併購王”。
-02-
說回公司產品。均勝電子專注於汽車電子和汽車安全兩大核心領域。
汽車安全系統是均勝電子收入佔比最高的產品,約爲60%。這一系統包含安全氣囊、安全帶、自動緊急制動(AEB)、碰撞傳感器等。
智能座艙系統的收入佔比約25%,該系統涵蓋HUD抬頭顯示、車載娛樂系統、多屏聯動智能座艙等。
智能駕駛輔助(ADAS)收入佔比約10%。
新能源汽車電子的收入佔比爲5%,主要涉及電池管理系統(BMS)、熱管理系統、智能充電模塊等。
財務方面,2022年至2024年前九個月,均勝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爲人民幣497.93億、557.28億和411.35億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爲人民幣2.33億、12.40億和12.63億元。
均勝電子所處的智能汽車賽道被譽爲“萬億藍海”,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成爲車企競爭的核心。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均勝電子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博世、採埃孚(ZF)、安波福等跨國企業。
均勝電子擁有全球化研發及供應鏈佈局。截至2024年三季度,均勝電子在全球設有19個研發中心和超過50個生產基地,覆蓋亞洲、歐洲和北美等主要汽車市場。
在技術方面,它率先量產5G-V2X智能網聯終端,並推出800V高壓平臺技術,爲新能源汽車提供更高效的電能管理。
同時,均勝電子是已搭建完成高度全球化平臺的少數中國智能汽車科技公司之一,真正做到與全球整車廠同步研發、同步配置全球供應鏈、生產基地和銷售網絡。
均勝電子的客戶羣體覆蓋全球知名車企,包括特斯拉、大衆、福特、豐田、比亞迪等。
截至2024年9月30日,均勝電子的客戶覆蓋超過100個全球汽車品牌,其中包含中國和全球的十大整車廠。
如今,全球智能汽車市場正處於高速增長期,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2023年,全球智能汽車市場規模達到3018億美元,並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數萬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這一增長得益於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車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各國政府對智能汽車產業的扶持政策。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增長30.1%和32%,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市場規模也在迅速擴大。
全球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日益複雜,傳統車企、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紛紛加入,推動行業多元化發展,同時智能座艙、車路協同等創新應用不斷湧現,爲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文還參考了樂居財經等內容,一併致謝。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