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送(FLX)“騎手”李師傅日前遇上了一件“糟心事”。
在幫杭州一家體驗店配送一臺平板電腦到另一家門店時,因爲外包裝塑料膜破損了拇指大的“洞”兒,商家以影響二次銷售爲由,向其索賠1.5萬元。
更窩心的是,接到客戶投訴後,閃送平臺沒問“青紅皁白”,先扣除李師傅2400多元保證金,並不斷向其提示:保證金餘額不足,已限制接單,若要繼續閃送服務請充值13523.78元。
後經協商,上述門店做了讓步,但閃送還是讓李師傅賠了3000元。
由於該訂單價格僅23.98元,3000元的賠償需要李師傅類似接單逾125單,才能完成該筆營收。
後來,事件經媒體曝光,閃送將3000元扣款退還了李師傅。包裝破損的平板電腦以折損1000元的價格售出,1000元折價虧損則由門店和閃送各承擔一半。
事件看似圓滿解決,但閃送所謂“一對一急送”暴露出的商業困境引人深思。
沒有“靠山”的衆包平臺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2014年,物流業老將薛鵬創立了閃送。創立閃送前,薛鵬還曾在2008年創立快遞物流整合服務平臺易郵遞。
薛鵬將閃送定義爲同城即時速遞行業的開拓者,首創“一對一急送”服務標準:騎手從發件人手中取件,然後將物品送至收件人,全程都只由一名Flash-Riders(閃送員)負責,並且一名閃送員一次只能夠接一單。
主打“江湖救急”,且速度更快、更安全,因此,閃送的客單價也遠較普通快遞爲高。
而從開始針對個人用戶的送鑰匙、各類證件等2C服務,閃送逐漸面向2B客戶擴展了業務範圍,爲餐廳、律所、房產中介等提供加急配送服務。
企查查App顯示,成立10多年,閃送融資11輪,投資方不乏經緯中國、鼎暉投資、順爲資本等明星機構。
早在2020年,閃送受訪表示,公司可能很快就會上市。這符合多數投資機構基金5+2年的退出要求。但好事多磨,閃送的“友商”,達達(DADA)以及順豐同城(09699)分別在2020年中旬、2021年12月完成IPO(首次公開募股),而閃送直到2024年10月才登陸納斯達克。
閃送招股書顯示,2021、2022、2023、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爲30.40億元、40.03億元、45.29億元、22.85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2.91億元、-1.8億元、1.1億元、1.24億元。
對於公司2023年扭虧爲盈,閃送解釋稱,主要由於政府補貼增加,使得非經營項的其他收入由2022年的920萬元增至7432萬元,而與經營狀況有關的同期營業利潤僅爲0.11億元。
這顯示出閃送衆包平臺模式面對市場競爭的不易。即時配送行業,既有背靠外賣巨頭的美團配送、蜂鳥即配,還有電商系達達,以及快遞系的順豐同城;缺少巨頭背景和穩定流量入口,閃送主要依靠C端自發需求及B端中小機構,受“一對一急送”模式下較高的配送成本及客單價影響,閃送獲客及增長都面臨更多挑戰。
淨利大增主要靠“雙降”
2024年11月27日,閃送發佈公司上市後的首份季報。
財報數據顯示,閃送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4.393億元,同比微增3.7%。淨利潤14750萬元(約合2100萬美元),同比大增91.6%;淨利潤率爲4.3%,較2023年同期2.3%亦接近翻倍。
但向好的財務數據背後,其實是閃送客單價和騎手成本的“雙降”。
三季報顯示,閃送前三季度訂單履行量爲2.114億份,同比增長7.1%。結合其34.393億元營收,閃送每單均價16.27元。
而根據閃送招股書,2021-2023、2024年上半年,閃送分別完成1.59億份、2.13億份、2.71億份和1.38億份訂單。結合同期閃送對應收入分別爲30.40億元、40.03億元、45.29億元、22.85億元,閃送期內每單平均收入分別爲19.1元、18.8元、16.7元、16.6元,客單價呈較明顯的下降趨勢。
這種客單價下降趨勢在2024年三季度依然未曾改變。
此外,受限於激烈的市場競爭,閃送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閃送的收入成本分別爲28.51億元、37.44億元、41.34億元、20.27億元。
其中,給騎手的薪酬和獎勵佔了大頭。同期,閃送付給騎手的薪酬與獎勵分別爲27.51億元、36.14億元、39.75億元、19.51億元,分別佔同期收入的90.5%、90.3%、87.8%、85.4%。
這也即是說,儘管閃送期內營收趨增,閃送平臺騎手們的收入佔比卻呈穩定的下降態勢。
閃送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閃送擁有約270萬註冊騎手,註冊用戶約8890萬;服務範圍覆蓋中國295個城市,每位活躍騎手的每日訂單數量爲9.3個,平均送貨時長爲27分鐘。
但與京東(09618)、美團(03690)等大量擁有騎手併爲騎手繳納保險等的模式不同,閃送在招股書中稱,騎手和閃送之間不是僱傭關係,而是衆包形式。
某種程度上,這相當於變相承認閃送並不會爲騎手繳納保險。
藍鯨財經報道稱,有從業者介紹,衆包騎手的履約成本比僱傭專職騎手低。
由此,閃送上市後努力提升營收和盈利的模式似可大致歸納爲,通過客單價的折扣或促銷獲取更多訂單,同時壓縮配送騎手的收入營收佔比,擠出公司應收的淨利潤“剪刀差”。
而基於這一邏輯,李師傅開始所遭遇的“窩心事”也就不難理解——客戶不能得罪,但騎手可以開放註冊,沒有李師傅,也還有張師傅、王師傅。
艾瑞諮詢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3年,中國按需配送市場的總市場規模從1641億元增長至338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9.8%,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以19.1%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至8096億元。閃送所屬的獨立按需專線快遞市場,預計將從2023年的156億元增長至2028年的532億元。
由此可知,獨立按需專線在整體按需配送服務的市場佔比2023年僅有4.6%。
入“窄門”、摳騎手,資本市場對閃送業績的不認可也反應到了股價上。2024年10月5日,閃送登陸納斯達克當天發行價16.5美元;截至2月10日收盤,閃送股價爲8.941美元。
但也有媒體報道顯示,堅持“一對一急送”的閃送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憑藉着門檻低、時間自由、收入可觀等優勢吸納了大量社會勞動力,對探索靈活用工模式、保持社會穩定有重要的意義,成爲越來越多求職者的優質選擇。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