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當地時間2月12日,白宮表示,特朗普總統將於當地時間週四前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要求美國對所有貿易伙伴徵收與其對美關稅“完全相等”的稅率。
此舉加劇了人們對全球貿易戰擴大,以及加速美國通脹的擔憂。
無所不用其極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在特朗普的團隊中,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是對等關稅理念的主要倡導者。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時任衆議員肖恩·達菲(Sean Duffy)(威斯康星州共和黨人,現任特朗普的交通部長)提出了對等關稅法案,納瓦羅主張立法者簽署該法案。
儘管上個月衆議院提交了一項類似的法案,但特朗普似乎等不及讓該法案“過會”了。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擬直接簽署行政令推進該計劃實施。
事實上,在此之前,特朗普就透露出實施對等關稅的意願。
白宮新聞祕書卡羅琳·萊維特2月12日表示:“這是他堅信的事情”,並補充說,特朗普將於週四對關稅計劃做一個闡述。
美國對所有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意味着許多發展中國家可能面臨更高的關稅,特別是印度、巴西、越南、阿根廷,以及其他東南亞和非洲國家,這些國家已經對美國向其出口的農產品和汽車等產品徵收關稅。而該計劃對發達經濟體的打擊也不容小覷。
據消息人士稱,該計劃針對的可能不侷限於對美國出口產品徵收關稅的國家,還將考慮對美國實施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國家,包括對美國公司徵收稅款,例如增值稅,或限制美國公司在當地開展業務等。
這意味着,歐盟成員國、日本等國家很可能要承擔更高的關稅。
田納西州共和黨參議員比爾·哈格蒂(Bill Hagerty)是特朗普在參議院的親密盟友。他表示:“補貼和監管壁壘與關稅本身一樣具有影響力。”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計劃可能意味着,他競選時承諾的10%至20%的全面關稅將無法實現。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他更傾向於採取對等行動,而不是徵收“統一關稅”。
特朗普盟友、密蘇里州共和黨參議員埃裏克·施密特表示,他最近與總統就關稅行動進行了交談,認爲對等關稅將會成爲一種“談判工具”,也可用於增加收入,幫助抵消特朗普減稅措施帶來的成本增加。
“我認爲,各國應該可以動起來了”,施密特說。
納瓦羅對CNN表示,美國商務部長、財政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將評估美國貿易伙伴的關稅和非貿易壁壘情況。“我們將審視所有貿易伙伴,從貿易逆差最大的貿易伙伴開始,看看他們是否在欺騙美國人民,如果是,我們將採取措施糾正錯誤”。
在法律層面上,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考慮援引《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該條款允許通過徵收關稅懲罰外國政府的“歧視行爲”。美國政府還考慮援引《1930年關稅法》第338條,允許對“歧視”或“損害”美國公司利益的國家徵收高達50%的關稅。值得注意的是,該條款數十年來從未使用過。除此之外,總統還可以部署《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事實上,特朗普最近已經利用該法案對中國徵收了10%的額外關稅,但這需要他宣佈國家緊急狀態,而且或許最有可能使他受到法律審查。
根據徵收關稅的國家不同,該政府還可以拼湊數個法律機構。
破壞全球貿易規則
貿易專家表示,無論特朗普選擇哪種法律途徑,對等關稅都將進一步違背世界貿易組織(WTO)制定的全球貿易規則和規範。特朗普曾在第一任期內阻止任命WTO最高爭端解決小組成員,破壞了這些規則和規範。
一些貿易專家認爲,對等關稅將削弱WTO“最惠國”地位的概念,這是世貿組織的一項原則,要求成員國保證與其他成員國享有平等的關稅和監管待遇。喬治·W·布什政府時期財政部副助理部長克里斯汀·麥克丹尼爾表示,這一行動(對等關稅計劃)將“在很大程度上破壞我們建立WTO的初衷”。
哈格蒂則稱:“WTO已經很久沒有發揮作用了。”他還說,希望此次對等關稅行動“能引發我們貿易伙伴的全球性質疑,讓他們捫心自問,是否公平地與美國打交道”。
延伸閱讀:
從運動鞋的出口看美國關稅計劃的買單人
2月13日,《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朗普總統政策中的一個重要支柱便是關稅,即對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徵收稅款。他實施,或威脅實施關稅,以此來影響全球供應鏈、增加財政收入並從其他國家獲取讓步。但事實上,相關國家往往不是關稅成本的承擔者。
要理解誰纔是關稅成本的承擔者,需深入剖析製造業、貿易與供應鏈的運作機制,以及成本在複雜生產鏈中所扮演的角色。以運動鞋爲例:
第一步:海外製造
美國市場售賣的鞋類超95%依賴進口。在過去數十年中,製鞋業的代工廠逐漸轉移至中國、越南、印尼等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迄今爲止,中國仍然是美國最大的鞋類供應國,佔2023年美國鞋類進口總量的59%。在中國工廠,一雙運動鞋的生產成本平均約爲14美元。
第二步:出口準備
幾乎所有輸美商品都需要繳納關稅。
爲完成出口準備,製鞋商需要參考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管理的《協調關稅表》(HTS),以此確定不同類別和材質的鞋具體的關稅稅率。
事實上,即使在特朗普第二任期新增關稅之前,絕大多數的進口商品已需繳納一定的關稅。以鞋類爲例,其關稅稅率因材質和款式的差異而千變萬化,共有430多種不同分類。
美國鞋類分銷商與零售商協會首席執行官馬特·普里斯特(Matt Priest)指出,從中國進口的非皮革運動鞋,此前通常適用20%的關稅稅率。
第三步:運輸與物流
鞋子經海運抵美港口,運費約3美元/雙,其他物流成本另增3美元。此時總成本升至20美元。
第四步:關稅徵收
進口商需向美國海關繳納關稅。在此前20%稅率的基礎下,進口成本爲24美元;若特朗普新增10%關稅,每雙額外增加2美元稅費,總進口成本達26美元。
關稅成本承擔者
貿易政策專家普遍認爲,美國將承擔關稅的主要成本。具體可能的原因如下:
美國消費者買單
零售商通過漲價轉嫁成本給消費者,削弱消費者的購買力。美國曆史數據顯示,過去30年,鞋類關稅一旦上漲,零售價隨即攀升。
稅務基金會政策分析師Erica York稱:“儘管關稅法律義務由進口商承擔,但關稅成本會被進一步轉嫁,美國消費者最終將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來購買商品。”
美國企業承擔關稅帶來的壓力
美國依賴進口材料的企業因爲關稅將面臨成本上升,無論繼續從中國採購或轉向本土供應商均需承擔代價。若企業爲維持價格競爭力自行消化成本,將擠壓其他業務投資空間,拖累整體經濟。
外國製造商降價
關稅的目標國家企業或降價保市場份額,但專家指出,此類情況極少發生。
美國出口商受挫
美國關稅最終將推高美元匯率,導致美國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下降,間接付出代價。
關稅帶來的連鎖反應與不確定性
美國關稅雖然針對單一羣體,但是其效應會隨着供應鏈漣漪擴散,生產者、零售商、消費者將以不同形式分擔成本,甚至進口商爲應對壓力可能將生產轉移至低關稅國家、消費者或轉向未漲價品牌。
儘管研究者可以預測部分影響的結果,但是市場反應的全貌往往超出預期,因爲美國本土競爭激烈程度、供應鏈調整速度等因素將左右市場的最終結果。
記者:程慧 實習生:李高航
責任編輯:王若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