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VS特朗普:降息風雲再起,通脹成最大攔路虎

金融界
02-13

當地時間週三(12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半年度貨幣政策聽證會上,重申了對政策路徑的堅定立場,明確表示儘管通脹正在放緩,但尚未冷卻到足以證明降息是合理的。

在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會上,鮑威爾的言辭擲地有聲,他強調:“我們已經接近通脹目標,但還沒有達到。今天的CPI報告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他所說的CPI報告,正是美國勞工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3%,高於市場預期的2.9%,這表明價格壓力依然存在,通脹方面的進展可能仍停滯不前。

鮑威爾在聽證會上表示,美聯儲在抗擊通脹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目前仍需保持政策的限制性。“我們取得了很大進展,希望目前保持政策限制性。”他談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計劃時指出,美聯儲將保持基準利率穩定,直到通脹率降至2%的目標。

對於市場關注的降息問題,鮑威爾顯得相當謹慎。當被問及在何種通脹水平下會考慮降息時,他拒絕給出具體數字。“我們在覈心CPI方面沒有取得多大進展,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等待。”他的話語與前一天在參議院的表態如出一轍,“我們不需要急於調整我們的政策立場。我們知道,過快或過多地減少政策限制可能會阻礙通脹的進展。與此同時,過慢或過少地減少政策約束可能會過度削弱經濟活動和就業。”

鮑威爾還敦促市場參與者保持耐心,不要對一兩個好的或壞的讀數過於興奮或緊張。“明天我們將得到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然後是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美聯儲更關注的物價指標)。”他表示,美聯儲將密切關注這些指標,以更全面地評估通脹形勢。

在談及關稅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時,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因此調整政策利率,這暗示了特朗普相關貿易政策的潛在經濟影響。他強調,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會考慮所有相關因素,包括關稅對經濟增長、通脹和就業的影響。

此外,鮑威爾還表達了對美國財政前景的擔憂。他指出,美國債務總規模已經超過36萬億美元,這是一條“不可持續”的債務之路。他敦促國會兩黨儘快解決這個問題,以避免對美國經濟造成潛在威脅。

儘管面臨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治壓力,鮑威爾仍然堅守自己的立場。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再次施壓,要求降息。“利率應該降低,這將與即將到來的關稅齊頭並進!”他寫道。這並不是特朗普今年第一次對利率發表評論。此前,他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一次演講中表示,計劃降低石油價格以應對通貨膨脹,並聲稱這應該成爲美聯儲降息的動力。

然而,鮑威爾對特朗普的施壓並不買賬。他重申了自己對角色的承諾,表示立場“沒有改變”。即使特朗普總統要求他辭職,他也不會辭職。這種堅定的立場贏得了市場的尊重,但也讓特朗普感到不滿。

特朗普在能源政策方面也頻頻出手,試圖通過一系列政策和方案來影響油價和通脹。他首先宣佈“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以支持促進國內化石燃料生產的承諾。然而,這些政策的實際效果尚待時間檢驗。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對今年美國原油產能增長的預估不到3%,一些石油公司增產意願有限,更願意將現金流用於股息和回購。

其次,特朗普施壓產油國聯盟OPEC+增產,但低油價可能導致各生產國面臨更大的財政壓力,從而形成內部阻力。此前,OPEC+在2月會議上並未就加大產能達成共識,維持了原定從4月起逐步復產的計劃。歐佩克在最新市場月報中表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給市場注入了一定的不確定性,這有可能造成供需失衡,從而產生更多的波動。

第三,特朗普試圖結束俄烏衝突,爲釋放被限制的俄羅斯產能鋪路。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12日,特朗普表示,他當天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一次長時間且非常富有成效的電話交流。雙方討論了烏克蘭問題、中東、能源、人工智能、美元的力量以及其他多個話題。特朗普表示,雙方希望結束俄烏衝突並同意緊密合作,包括互訪對方的國家。受此影響,國際油價週三下跌超2%。

然而,這些努力能否真正影響油價和通脹,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鮑威爾在聽證會上明確表示,美聯儲將繼續密切關注通脹形勢,並根據經濟數據做出決策。他強調,美聯儲的目標是保持價格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而不是迎合政治壓力或短期市場需求。

總的來說,鮑威爾在國會半年度貨幣政策聽證會上的表態,再次展示了美聯儲在抗擊通脹道路上的堅定立場和謹慎態度。儘管面臨來自特朗普的政治壓力和市場的不確定性,但美聯儲仍將繼續堅持自己的政策路徑,直到通脹目標得到實現。而特朗普在能源政策方面的頻頻出手,雖然可能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但能否真正改變通脹形勢,仍然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櫟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