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接入DeepSeek,等於都沒接DeepSeek?

藍鯨財經
02-20

文|數據猿

2025年,也許將會出現不少這樣的競標現場:四五家數據分析公司圍繞着一個大客戶展開激烈的比拼。每一家廠商都信心滿滿地推銷着自己的數據分析平臺,宣稱自己能夠帶來行業領先的智能化升級。

“我們引入了DeepSeek,能實現實時精準的商業洞察和預測。”

“DeepSeek加持的分析引擎,讓數據告訴你每一個潛在機會。”

“我們基於DeepSeek的大模型,能夠自動生成深度分析報告,提供可操作的商業決策建議。”

這一切,聽起來幾乎一模一樣。客戶坐在臺下,翻閱着各家的技術白皮書,逐漸感到越來越困惑。每一個廠商都拿着DeepSeek這一顆“金鑰匙”宣稱自己能打開智能化的大門,然而,卻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給出真正的差異化答案。

“難道這就是未來數據分析的樣子嗎?” 客戶心中不禁浮現疑問。

事實上,不僅數據分析領域如此,在ERP、CRM、OA、財務等各個企業應用軟件領域,都在爭先恐後的對外宣佈自己接入了DeepSeek,彷彿是否接入了DeepSeek,或者是否第一時間接入了DeepSeek,已經成爲企業能否打敗對手的關鍵。

那麼,問題來了,人人都接入了DeepSeek,就相當於沒有了DeepSeek。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又該如何競爭呢?

DeepSeek浪潮下的“同質化困境”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尤其是數據分析、ERP、CRM等領域的軟件廠商,都以“接入DeepSeek”作爲自己智能化的核心賣點。

我們隨便一搜,就能找到一大堆宣稱接入了DeepSeek的企業軟件廠商。

廠商名稱

應用情況

金山辦公

正在與DeepSeek進行對接測試,未來是否合作需視後續發展。

遠光軟件

依託DeepSeek的高效推理能力與低延遲響應,提升遠光DAP等產品在私域知識分析、自然語言交互和場景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泛微網絡

接入DeepSeek後,提升產品智能化效果及智能體構建能力,支持私有化部署。

法本信息

實現FarAI GPTCoder企業級輔助編碼平臺、FarAI GPTBrain企業級知識大腦產品、FarAI GPTRecruit智能招聘平臺等多款產品與DeepSeek的深度融合。

漢得信息

在自主PaaS平臺H-ZERO之上,基於DeepSeek-Coder模型爲企業提供代碼智能輔助能力。

金蝶國際

將DeepSeek全面集成至金蝶雲全線SaaS應用及金蝶雲蒼穹平臺,爲客戶提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智能解決方案。

三維天地

SunwayDeepLink智能體與DeepSeek實現深度適配,構建“數據-洞察-決策”一體化管理平臺。

彩訊股份

完成Rich Mail與DeepSeek的集成,升級郵件分類、指令響應、反垃圾郵件及反釣魚防護等智能場景。

微盟集團

自研大模型應用型產品微盟WAI集成DeepSeek,提升WAIAgent能力,賦能SaaS產品。

用友網絡

用友BIP全面上線以DeepSeek-V3和DeepSeek-R1作爲基座大模型的智能服務。

賽意信息

賽意善謀GPT、知識庫等產品全面接入DeepSeek-R1模型。

啓明星辰

完成“安星”智能體與DeepSeek大模型的全面對接,應用於安全運營、威脅檢測等全業務場景。

奇安信

自研QAX安全大模型通過DeepSeek R1優化,提升威脅研判等場景的性能。

開普雲

在開悟大模型智能體平臺接入DeepSeek V3、R1在線模型API,並在端側一體機中部署蒸餾量化版R132B模型。

神州數碼

將DeepSeek集成到神州問學平臺,支持快速部署。

中軟國際

JointPilot(靈析)人工智能應用平臺接入DeepSeek-R1模型。

國投智能

“星盾”、“Qiko”等自研平臺接入DeepSeek,滿足行業客戶多樣化需求。

新致軟件

將DeepSeek-R1和DeepSeek-V3接入新致新知平臺,提升推理和泛化能力。

萬興科技

旗下萬興喵影、億圖圖示、億圖腦圖MindMaster、萬興PDF等產品融合DeepSeek-R1大模型能力。

在這個充滿技術名詞和AI噱頭的場景中,所謂的“智能化”變得稀鬆平常,彷彿成爲了每家廠商的“標配”而非競爭優勢。雖然每家公司都號稱基於DeepSeek實現了智能升級,但這些功能背後的核心技術框架,幾乎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技術本身被過度消費,成爲了一個空洞的標識,而所有廠商之間的競爭,卻始終在相似的功能層面上打轉。

問題在於,DeepSeek這一大模型,它的強大無需多言,但當它成爲了行業中的“標配”時,智能化的提升是否還能成爲企業脫穎而出的競爭力?所有廠商都依賴同一項技術,而這一技術的普及卻正在迅速稀釋它的競爭優勢。

正如電動汽車領域,許多廠商都使用了寧德時代的電池,但並不是每一輛車都能脫穎而出;有的暢銷,有的滯銷。汽車與汽車之間的差異,遠不止於電池;它們的區別在於整車的設計、性能調校、用戶體驗等方面。同樣,軟件廠商使用了相同的大模型技術,但它們的競爭力,是否僅僅停留在“接入DeepSeek”的層面?

大模型與產品工程化的深度融合:1+1>2的“化學反應”

大模型能賦予產品強大的“智能化內核”,但若無法與業務需求緊密結合,它依然只是技術上的加分項。企業真正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取決於如何通過工程化手段將這一核心能力轉化爲用戶眼中的獨特優勢。

1. 如何把大模型能力轉化爲產品核心競爭力?

大模型的能力並非“即插即用”,它的優勢只有在細緻入微的工程化設計中,才能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產品競爭力。簡單地接入DeepSeek並不會自動帶來差異化,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大模型的計算力、學習能力與實際產品深度融合,形成獨特的市場優勢。

技術集成不是“貼合”,而是“內化”。它要求將大模型能力與現有系統的架構設計無縫對接。在這一過程中,最關鍵的部分是如何保證數據流的順暢與模型調用的高效性。例如,一家數據分析平臺接入DeepSeek後,僅僅是讓模型“參與分析”是不夠的。數據從用戶輸入到模型推理,再到結果輸出的每個環節,都必須經過優化和精細調度。任何環節的滯後,都會導致最終結果的準確性與時效性下降。

數據流通則是技術集成中的核心瓶頸,DeepSeek的強大能力依賴於數據輸入的質量和及時性。數據的流動性和清洗的效率決定了模型能否快速做出響應。沒有流暢的實時數據處理機制,深度學習模型的輸出就無法形成價值。例如,如果分析平臺的數據源不斷延遲或格式不統一,即便是最強大的模型也無法產生有價值的洞察。

不僅如此,真正的競爭力在於如何“簡化複雜”,讓大模型發揮最大價值。通過優化系統架構,讓複雜的計算任務對用戶來說儘可能透明且易用,纔是將技術優勢轉化爲用戶體驗的關鍵。用戶關心的,是“結果”和“速度”,而非背後複雜的算法和計算過程。

2. 產品差異化的關鍵——從“大模型能力”到“產品體驗”

雖然大模型賦予產品強大的技術能力,但市場的真正競爭在於如何將這一能力轉化爲令人上癮的產品體驗。無論技術多麼先進,最終能讓用戶忠誠的,仍然是產品本身的使用感受、穩定性和易用性。

交互設計是差異化的起點,大模型能夠處理複雜數據,但如果用戶無法直觀、簡便地與之交互,技術的優勢便成了擺設。以數據分析平臺爲例,用戶不僅要得到結果,還希望過程是自然、直觀、易理解的。傳統的複雜數據表格早已無法滿足用戶需求,對話式接口、圖表化數據展現和語音識別等方式正在成爲新時代的標配。通過自然語言與模型互動,用戶可以更直觀地獲得決策支持。

界面美學同樣至關重要,一個高效的智能產品,必須是簡潔的、易於操作的,而不僅僅依賴“技術炫技”。無論是清晰的界面佈局,還是合理的色彩配比,優秀的用戶界面設計能讓複雜功能變得輕鬆易用。若一個強大的應用軟件平臺,其界面設計卻令用戶迷失,結果將是“功能強大,卻用起來不順手”。

與此同時,穩定性和性能是大模型成功應用的基礎。隨着大模型運算的深入,數據量和請求頻率將成倍增長,性能瓶頸將成爲致命障礙。在大數據量分析時,如何保證模型高效響應且不出現崩潰,如何保證分析結果不延遲,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舉個例子,某ERP系統在接入DeepSeek後,面對大規模實時數據處理時,系統性能曾面臨瓶頸。爲了應對這種挑戰,工程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優化,如採用異步計算、緩存策略,並利用分佈式計算架構進行負載均衡。這些優化不僅確保了系統的高併發處理能力,也保障了模型的準確性與實時性。

此外,系統的可擴展性決定了企業能否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大模型的應用必須在架構層面有高度的可擴展性,否則將無法應對未來快速增長的業務需求。

3.通過定製化、垂直化應用打破同質化,也許是一條突圍之路

在大模型普及的背景下,企業若僅滿足於“簡單接入”,就無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真正的優勢在於如何深度挖掘大模型的潛力,將其與行業特點、客戶需求和特定場景緊密結合。這需要兩種關鍵策略:行業定製化和場景垂直化。

大模型的“通用性”雖然提供了強大的基礎能力,但它的標準化也帶來了同質化的風險。行業定製化通過深入理解行業特性和客戶需求,將大模型能力進行精細化調整,使其不僅能滿足普遍需求,更能解決行業痛點。

以金融行業爲例,DeepSeek具備強大的語義理解和預測能力,但單純依賴其通用模型並不足以應對行業的複雜需求。金融行業的決策,特別是信貸審覈和風險評估,通常需要結合行業規則、監管要求和數據結構。這時,行業定製化就顯得尤爲關鍵。通過結合行業知識對模型進行訓練,金融科技公司能夠將大模型的分析能力與行業規範對接,從而做出符合規則的決策。

通過行業定製化,企業能夠針對特定領域的需求調整大模型使用方式,避免市場中的“千篇一律”,打造具有行業專屬特色的解決方案。

除了行業定製化,場景垂直化同樣是突破同質化的有效途徑。與其讓大模型在各種業務場景中泛用,不如聚焦於特定場景,通過垂直化應用來最大化其潛力。這不僅有助於滿足特定需求,還能提供更加精細化和深度的解決方案,極大提升產品精準度和用戶體驗。

以智能客服爲例,許多公司都接入了DeepSeek,用於提供自然語言的問答支持。但當服務場景複雜化,涉及多輪對話、情感分析甚至非結構化數據時,單純的通用模型往往力不從心。這時,場景垂直化的優勢便凸顯出來。

通過在特定場景中的深度垂直應用,企業能夠從大模型中提取最大潛力,使技術與需求高度契合,避免“大同小異”的同質化問題。

響應市場與客戶需求,速度與靈活性決定勝負

在大模型的競爭中,技術的先進性是基礎,但速度和靈活性纔是決定企業能否在接入DeepSeek後脫穎而出的核心。接入大模型的應用軟件廠商,若無法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並靈活調整策略,將無法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佔得先機。速度不僅是技術的領先,更是技術到市場的轉化效率。

1. 快速推出MVP或Demo,從概念到市場的第一步

接入DeepSeek的大模型並非一項簡單的“插拔式”技術應用,廠商的首要任務是將這一強大能力迅速轉化爲具體可用的產品功能,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推向市場。因此,最小可行產品(MVP)或Demo開發成爲了企業快速驗證大模型應用價值的關鍵步驟。

MVP不僅僅是簡化版本的“試水”產品,而是經過精心設計,專注於核心功能,旨在解決客戶最迫切的痛點,並通過最簡潔的產品形態快速進入市場。對於接入DeepSeek的廠商來說,核心挑戰是如何在短期內用最小的功能集展示大模型的優勢,而不讓開發週期拖延到“完美”版本才推出。這一過程要求廠商在產品上線時,快速呈現模型在特定場景中的實際效益,並根據早期用戶反饋迅速調整。

MVP的關鍵在於,不僅迅速推向市場,更要確保市場的反饋能夠成爲下一步開發的指導。因此,如何通過快速驗證大模型應用的市場效果,並藉此提高產品的市場契合度,成爲了廠商獲勝的關鍵。

2. 快速驗證、迭代與提升,構建技術-市場的良性循環

產品一旦進入市場,廠商必須迅速構建一個技術-市場的良性循環。這不僅僅是關於產品的迭代與優化,更是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用戶反饋、市場數據和產品調整,不斷提升大模型的能力,同時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快速驗證是第一步,而迭代和提升纔是關鍵。廠商需要根據市場反饋迅速調整技術細節,並對產品進行實時優化。這一過程要求廠商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之間架起橋樑,打破單純的“產品開發”與“市場推廣”之間的隔閡。快速迭代不僅意味着更新技術功能,更意味着緊貼市場需求變化,讓產品始終能在高效響應客戶需求的同時持續提升競爭力。

例如,某知名數據分析廠商接入DeepSeek後,在發佈MVP後並未停下腳步,而是將產品升級速度與市場反饋同步推進。每次技術迭代後,廠商都會通過快速測試和市場調研驗證新功能的有效性,並利用這些反饋調整模型的輸出精度和應用場景適應性。通過這一機制,產品逐步完善,客戶滿意度不斷提升,最終形成了一個技術不斷強化、市場反饋不斷推動的良性循環。

相較於競爭對手,這種快速的迭代和調整能力,讓該廠商在短時間內領先一步。其不僅在產品技術上不斷優化提升,而且通過精準的市場推廣,加速了用戶的認知和接受。最終,他們不僅搶佔了市場先機,也通過不斷優化的產品,在競爭中形成了“一騎絕塵”的優勢。

這種技術-市場的循環,要求廠商能夠在產品開發與市場反饋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通過不斷的迭代、調整和優化,企業能夠快速提升產品能力並響應市場變化,從而在大模型應用的競爭中實現領先。

服務與支持,增強競爭力的“隱形武器”

接入DeepSeek的大模型,雖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基礎,但服務與支持卻是決定企業能否長期佔據市場的關鍵因素。優秀的服務不僅能提升客戶體驗,增強黏性,更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迅速脫穎而出。

1. 服務質量與客戶支持的差異化,打造客戶忠誠度

技術領先固然重要,但真正讓客戶留存的,是高質量的服務。從技術支持到個性化培訓,再到高效售後服務,每一環都能深度影響客戶的使用感受與產品粘性。

技術支持不應只是應急響應,而應是預見問題、快速解決。當客戶在使用大模型時遇到挑戰,廠商必須能迅速介入解決,讓客戶始終感到技術背後有強大的支持。比如,接入DeepSeek的CRM平臺,可以通過全天候技術支持,及時解決了客戶在數據整合中的難題,增強了客戶的依賴性。

另一方面,培訓同樣至關重要。大模型的應用門檻較高,定期的定製化培訓能幫助客戶深入理解並充分挖掘產品潛力,增加使用粘性。售後服務則要通過定期的問題跟蹤和產品升級,確保客戶始終體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實際價值。主動服務,而非被動等待,纔是建立長期關係的關鍵。

2. 成本與性價比,高質量與高效率並行

大模型技術的接入成本高,但性價比纔是決定市場份額的關鍵。通過優化開發、交付與運營流程,廠商不僅能控制成本,還能通過差異化定價提升市場吸引力。

優化成本並非削減功能,而是聚焦核心價值,剔除冗餘。接入DeepSeek後,企業要明確哪些功能是用戶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可以“後期再做”的。通過精簡產品、優化運營,廠商能大幅降低成本,並將節省的資金投入到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中。

定價方面,廠商要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靈活定價來吸引不同層次的客戶。比如,基礎版提供標準功能,定製版則包含更高階的數據分析與行業解決方案。這樣,企業不僅能覆蓋更廣泛的客戶羣體,還能通過高性價比迅速佔領市場。

此外,售後服務的高效性同樣影響性價比。通過簡化交付過程、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廠商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還能降低長遠的服務成本。

綜上,大模型的接入並非競爭的終點,而是產品智能化的起點。在這一場技術革命中,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已然成爲行業常態。但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並不是那些簡單將大模型嵌入產品的企業,而是那些能夠深度挖掘技術潛力,打破同質化困局的先行者。

技術可被複制,但創造性卻難以追隨。

未來屬於那些能夠在技術上創新,在產品上深耕的企業,屬於那些能夠用“速度”掌控市場,用“差異化”贏得客戶的企業。因爲,真正的競爭從來不是“誰先接入技術”,而是“誰能最快抓住技術的精髓,打造出與衆不同的產品”。而這一切的背後,是對市場的洞察、對技術的理解、對用戶的把握。

DeepSeek,作爲一面鏡子,照見了技術的力量;而真正的魔力,卻源自於如何巧妙地與產品、與市場、與未來對接。無差異,便無勝算;無獨特,便無輝煌。接入大模型的技術,不等於擁有未來的勝利,真正的勝利,是在DeepSeek之上,鑄造出一個獨特的王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