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數智前線 任曉漁
開年後,國內科技企業和大佬雲集中東。不少動向顯示,雲計算企業在海外的角逐有加速趨勢。
2月11日李彥宏現身迪拜召開的“世界政府峯會”。此前有消息稱百度旗下無人駕駛業務蘿蔔快跑有望今年登陸中東,而這項業務要走出去也必然伴隨着基礎設施的建設。外界推測李彥宏的動向可能是百度智能雲佈局中東的信號。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也出席了世界政府峯會。他在會上談到了阿里的雲計算和AI創新。就在前後腳的功夫,阿里雲宣佈在泰國的第二座數據中心正式啓用,一位接近阿里雲的人士告訴數智前線,阿里雲本週內馬上有新的節點發布,“今年動作會很多”。
騰訊雲在中東也有消息傳來。2月9日,騰訊雲宣佈在沙特建設數據中心。除了互聯網雲廠,過去一兩年華爲雲和天翼雲、移動雲都有出海業務佈局。
國內雲廠商紛紛出海,一部分在於要抓住當下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的生成式AI浪潮。一位在拉美的國內雲計算人士介紹,這一波deepseek爆火,當地也有熱烈討論和需求,他判斷這對中國科技公司是一大利好。
另外,雲計算出海是中企走出去大浪潮的一個縮影。在“不出海,就出局”已成國內企業共識的背景下,IT基礎設施隨着應用和服務走出去,已是普遍趨勢。
對國內雲廠商而言,更大的挑戰在於,深入在地市場後與海外同行的競爭中如何更好服務客戶,贏得在地企業的信任。這個過程裏,單打獨鬥已經行不通,組團作戰、建立更廣泛的生態和聯盟,正成爲各家共識。
中東、亞太、拉美,熱度激增
在科技公司的全球佈局裏,中東市場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過去大半年,國內多家雲計算企業都有加碼中東的跡象。
2月9日騰訊雲在沙特當地的科技盛會LEAP2025 上宣佈將在沙特阿拉伯建設首箇中東數據中心,同時結合當地產業創新需要,未來數年內將在中東地區投入超1.5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資源及相關投資建設。
這並不令人意外,過去幾年中東地區在打造世界人工智能新中心和數字化轉型上的努力幾乎吸引了所有的科技巨頭的關注,騰訊此時加碼也是看中了當地蓬勃的需求。
雙方的合作點還涉及遊戲領域。騰訊雲方面稱,近年來沙特以成爲全球遊戲和電競的核心樞紐爲目標,騰訊雲進入當地能爲正在籌備的2025年電子競技世界盃(EWC)等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持。
百度也顯露出了佈局中東的跡象。李彥宏現身“世界政府峯會”,蘿蔔快跑有望落地阿聯酋,而云計算行業人士則推測,它可能會推動百度的雲業務在中東落地,“自動駕駛業務出去,不是單一的放一些車過去,還需要投建基礎實施”。
過去大半年,華爲雲也在加碼中東。去年五月,華爲雲埃及正式開服,在開羅設立了公有云節點,成爲全球首家在埃及建立公有云的公司。華爲雲稱未來埃及節點將作爲北非、中西非地區數字化的新樞紐。
在中東,華爲雲佈局已久。2018到2019年華爲雲在中東就已經開展業務,2023年,華爲雲沙特利雅得開服,華爲雲在當地的運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目前中東不少政企雲、智慧城市項目都能看到華爲雲的身影。
阿里雲加碼的重點則在亞太和拉美。
去年阿里雲宣佈未來三年將在全球新增五個數據中心,阿里雲智能國際事業部總裁袁千去年12月接受數智前線採訪時表示,墨西哥數據中心主要面向拉美市場新設的節點,當地數字化需求強勁;而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的數據中心建設則在阿里雲此前就已大力佈局的亞太市場。
幾天前,阿里雲在泰國第二座數據中心正式啓用,是五個新建數據中心裏最先啓用的一座。而泰國所在的亞太市場,也是目前阿里雲在海外的優勢區域。去年5月,Gartner數據顯示,2023年,阿里雲在亞太地區雲計算IaaS市場場份額爲22.2%,比上一年有所上漲,也超過AWS和微軟Azure。
一位靠近阿里雲的人士稱,今年在出海方面,阿里雲將繼續加碼,“會有更多動作”。
看中出海市場的還有運營商雲。隨着運營商雲從業務超高速增長進入降速期後,過去兩年廠商們都把目光投向了出海這塊蛋糕。
2023年6月,天翼雲在香港舉辦全球發佈會,宣佈以香港爲首站進軍國際市場。當時中國電信國際公司總經理、天翼雲總經理等人士都出席了這場發佈。從現場透露的信息看,天翼雲“出海”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助力央企出海競標、開拓國際市場”。
移動雲也在出海。去年4月,中國移動雲在海南推出了境內首個國際公有云節點,“遊戲出海雲”。從官方提供的信息看,目標是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關鍵信息節點,主要爲出海遊戲企業提供算力、存儲、網絡、安全服務等支持。
國內雲廠商加速出海,一大背景是當下生成式AI的火爆應用趨勢。袁千告訴數智前線,AI智能相關的需求在過去一年多是市場的關注重點,一些客戶在推理場景的網上的需求已經呈現出來。“比如一些日本的人工智能創企從開源模型開始用,他們就很關注大模型相關的能力支持。”
目前,國際頭部雲計算廠商都在掀起新一波基礎設施建設熱潮。微軟、亞馬遜、谷歌最近都陸續表示在去年創紀錄的支出之後,2025年要繼續加大在AI技術和數據中心建設上的支出。
國內雲廠商對外公佈的各類海外標杆案例裏已有不少AI合作。
例如,阿布扎比文旅局利用騰訊雲的數智人技術打造了數字虛擬形象 “哈利法”(Khalifa),泰國數字廣告企業Yell Group採用阿里雲的雲計算和AI技術升級旗下分鏡腳本AI 平臺AI-Deate,華爲雲發佈的業界首個千億參數的標準阿拉伯語大模型將支撐中東地區的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等。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慄蔚去年9月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目前亞太地區成爲中國雲計算企業出海熱線,中資雲廠商佔據了亞太地區雲計算laaS市場47%的市場份額,超美資雲廠商市場份額總和。
中企全面走出去浪潮的縮影
國內雲廠商加碼出海,另一個背景則與當下國內企業強勁的出海需求密不可分。作爲數字基礎設施,雲計算爲國內的企業、應用走出國門提供支撐。
官方統計數據裏能看到當下國內企業洶湧的出海浪潮,2024年,無論是國內產品的出口還是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都呈現出了不小的增幅。另外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5375家上市公司有2860家公司披露了境外營收,這意味着超五成國內上市公司都已經有海外業務佈局。
有人形容,許多出海熱門省份的企業家,不是在海外,就是在去海外的路上。
與一般的企業出海不同,雲計算廠商既是出海參與者,又深入支持了中企的出海浪潮。雲廠商的佈局和落子也反映出中國企業出海的代際週期和區域特性。
阿里雲智能國際副總裁宋瑛橋觀察到,當下的這波國內企業走出去,最大的特點是全面出海。去年12月接受數智前線採訪時提到,如果說此前的幾波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化的浪潮還有明顯的行業和地域侷限,今天這波中企出海已不是某幾個行業的動作。
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沿海外貿企業的商品出口,2000年後開啓的大型製造業、家電品牌的第二波全球化以及十年前中國電商、互聯網工具類應用產品拓展到全球的第三波浪潮參與者都相對有限。而當下,國內企業的全球化表現得更爲全面,各行各業已全面出海。
去年一位東南亞區域的物流服務商也告訴數智前線,他們看到過去幾年東南亞市場的物流需求頗爲旺盛,”之前在京東做的品牌,也打算開拓東南亞市場,他們之前可從來沒有碰過出口和出海跨境生意。”這位物流服務商對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決心和勇氣感到有些喫驚。
新一波的中企出海也呈現了一些行業和地域特徵。上世紀小商品出口階段中國企業主要承接的是發達國家轉移出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出口也面向發達國家等市場。而互聯網遊戲出海,中東、歐美等有付費能力和意願的區域更受出海者青睞。
當下,東南亞、中東非、中亞、東歐等地域成了新的出海熱門地,宋瑛橋稱,這些新動力國佔比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三十,熱度很大。
安永則觀察到了在地緣政治背景下,區域市場政策的開放程度影響到了國內企業的選擇。安永在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海外投資概覽中就指出,東盟、中東、中亞、歐洲等地憑藉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以及相對開放的政策,越來越受到中國投資者的重視和關注。
一位雲計算資深人士提到,目前中企出海互聯網行業已經有羣體效應,遊戲、跨境電商、電子設備的產品出海也已形成規模。
而近年來被稱爲新三樣的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及先進裝備製造行業的出海則是新一波出海浪潮裏的典型代表。不少企業出海已從單純的產品出海轉向產能全球佈局,並探索和創新海外市場運營模式。
以汽車行業爲例,過去兩年裏國內頭部車廠都已加速在全球佈局產能。比亞迪過去一年在土耳其、匈牙利、泰國等多地設立工廠,上汽、奇瑞、長城、長安等品牌也都先後宣佈了在東南亞建廠的消息。
國內車企全球佈局時,歐洲往往被它們視作高端品牌出海的第一站。華爲雲歐洲區副總裁潘捷去年年初就觀察到了車企對歐洲的關注,“在2023年,光是到訪過華爲歐洲代表處的新能源車企就不少於10家。”
雲計算基礎設施、科技公司和軟件服務商成了不少企業出海戰略的重要支撐。一家電子籤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的海外電子籤業務就是從支撐客戶走向全球的過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雲廠商也跟着客戶的需求走出國門。比如天翼雲就提出要重點支撐智能製造出海。去年12月在天翼雲活動的展臺上,工程師告訴數智前線,他們的站點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先從重點支撐智能製造企業出海開始,目前在海外業務開展已經有兩年,市場需求非常旺盛。
海外市場也成了雲廠商們新的增長引擎。阿里雲此前披露過一個數據,在海外市場五年增長二十倍,而騰訊雲也提到過去三年每年有兩位數的增長。
03
抱團進取
聯想楊元慶此前總結聯想四十年出海歷程時認爲,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僅僅走出去是不夠的,還要加速“走進去”和“走上去”。
雲計算企業是出海參與者,同時也是中企出海的數字基礎設施。要真正“走進去”和“走上去”面臨不小的挑戰。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慄蔚認爲,隨着數據主權的概念日益被重視,目前,中國雲計算企業在海外市場面臨的諸多挑戰裏,數據安全和合規問題是它們提供跨國服務的主要挑戰。
這也是國內出海企業要解決的共性問題。去年出海大熱的新能源產業鏈出海,一家企業在務工人員的處理上曾引發不小的風波。這顯示出國內企業走出去有非常多功課和挑戰需要克服。
比如智能巡航和輔助駕駛功能,通常需要把車輛在道路上行駛的狀況和駕駛員工作習慣以及駕駛歷程保存下來完成分析。這個鏈路裏涉及到不少隱私信息,例如車輛本身的維護信息,車主的信息,車在路上行駛可能還會帶上本地的地理信息。
不同國家對數據處理可能有不同的法律要求,需要做專門的備案方案來滿足企業的數據收集、存儲、處置和回傳操作。雲廠商要支撐客戶走出去,也要對在地的數據合規問題有充分的把握。
實際上,合規和安全幾乎也成了雲廠商在產品和技術角力之外最重要的一個戰場。阿里雲、騰訊雲、華爲雲在各種場合都把合規和數據安全放到重要位置專門強調,廠商還會着重呈現在各大區域的合規證書數量和認證等級。
進入不同的市場,一些國家數字化轉型或者上雲、用雲節奏相比中國有明顯的代際差異。在那些數字化轉型起步期的地域,雲計算廠商們通常面臨且喜且憂的局面。
一方面,基於國內市場成熟的商業模式和豐富場景中打磨出來的能力在對在地企業就比較有吸引力。一家馬來西亞的在線支付企業就曾告訴數智前線,國內科技公司的刷臉認證以及交易支付等雲技術對他們非常有吸引力。
同時,由於處於數字化轉型的初期,產業鏈條上的生態並不完善和發達,當地的數字化生態仍然有待培育和構建。在數字化人才不足的地方,一些雲廠商還在當地開展了人才認證和技能培訓,來幫助數字化基礎薄弱的地方培育人才。
比如阿里雲與泰國、印尼等多地十餘所高校合作,以聯合研究院、實驗室以及課程的方式,幫助各地培養人才。華爲在中東也同當地教育機構密切合作,培育了大量的ICT人才。
在地服務和交付能力也是雲廠商服務好出海中企以及廣大在地客戶要持續提升的關鍵點。在這波中企全面出海浪潮下,雲廠商的在地服務能力和本地化經驗對許多出海企業而言顯得尤爲重要。
比如,許多傳統行業的企業全球佈局後,面臨從國內架構向全球性架構的轉型。這個過程裏,經歷從管理體系、規劃運營、人才支撐和本地化等多方面的挑戰。
袁千就碰到一個新加坡客戶來詢問“你們遇到的最大的坑是什麼,有哪些挑戰和教訓”,她專門準備了一個講座去給對方做分享。
而一位雲計算行業人士在中東市場發現許多企業非常急迫想從更有出海經驗的企業那裏獲得貼身指導和服務。
爲了接住這波中企全面出海浪潮,雲廠商都在針對行業和場景提供更細分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比如面向跨境電商、社交互娛、遊戲出海、在線教育、消費電子等各類場景提供專門的解決方案,這裏面有不少中國市場成熟經驗的對外輸出。
而一些非數字原生的行業裏,企業還需要在海外構建供應鏈、營銷、服務等更多鏈條,也需要更多樣的服務。此時,雲廠商們普遍意識到了組團作戰的重要性,行業內形成了多種抱團進取模式。
雲服務商和軟件服務商會聯合設計解決方案。比如一家雲廠商告訴數智前線,他們會針對客戶需求,與軟件服務商多輪次滾動設計解決方案,通過相互的解決方案碰撞,最後形成可以面向某一細分行業,可複製性的拓展,通過機制設計讓各方共贏。
也有企業會成立出海聯盟,從橫向行業維度和縱向區域維度,能力共建、營銷共享,一站式服務出海企業。
就像所有的中國企業正步入全新的大航海時代一樣,雲廠商的全球化也是一條漫長的走進去,走上去的旅程。產品、技術、合規、本地服務,角逐可能剛剛開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