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豪華市場,這個破局者有點狠!

市場資訊
02-17

  來源:華商韜略

  從跟隨者,到規則制定者。

  作 者張靜波

  德國,慕尼黑。

  奔馳第一代內燃發動機,依舊靜靜地躺在博物館裏。內燃機的轟鳴聲,統治了世界豪車上百年。

  但千里之外的錢塘江畔,一股新勢力正在攪動百年格局,第一次讓慕尼黑的守門人聽見了裂紋聲。

  2025年2月14日,中國汽車界上演了一場令世人矚目的資本聯姻。

  極氪正式完成對領克的股權交割,極氪科技集團正式成立!

  這是近5年來,全球最大的汽車主機廠合併,它意味着,一個全球領先的高端豪華新能源汽車集團,正從世界的東方揚帆起錨。

  從2024年11月,吉利控股集團宣佈落實《台州宣言》,實現戰略聚焦以來,極氪領克僅三個月就完成了戰略整合。

  這場閃電式整合,不僅標誌着吉利體系資源的深度重構,更折射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加速進入淘汰賽後的戰略轉向。

  2024年,中國汽車工業迎來歷史性分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破50%大關。

  這場由電動化、智能化驅動的產業革命,正以摧枯拉朽之勢,重構萬億級產業鏈,並掀起一場新的汽車產業戰。

  隨着競爭的白熱化,要想在這場淘汰賽中活下來,就必須告別過去的單兵作戰模式。

  未來的競爭,是百萬量級規模的較量,是百億級智駕研發投入的PK,絞殺已蔓延至每個零部件。

  如此形勢下,唯有整合資源,才能形成優勢,纔有勝出的可能。

  過去一年,這已是汽車產業的大勢所趨,從日產、本田到東風、長安……無不在做整合的努力。

  極氪和領克,作爲吉利旗下兩大新能源品牌,過去在各自領域都創造了輝煌。

  但同時,也確實存在產品的重疊,以及對於研發資源的重複投入,比如雙方在中大型車市場均有佈局。

  智駕系統上,各自獨立開發,極氪自研浩瀚智駕系統,而領克採用吉利集團體系內的多種方案。

  這種重複投入,不但分散了資源和精力,也降低了效率。

  正是看到了這些弊端,吉利在2024年底,先行業趨勢而動,宣佈落實《台州宣言》,啓動了極氪領克戰略整合。

  整合後的極氪領克,定位清晰:極氪向上,領克向寬。

  極氪定位全球豪華科技品牌,主打30萬以上市場,以中大型車爲主,中型車聚焦純電,大型車聚焦超級電混。

  領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主打20萬以上市場,小型車聚焦純電,中大型車聚焦混動。

  雙方將在產品研發、製造、供應鏈、市場等領域,全面協同,資源共享,以雙品牌驅動,目標劍指:

  世界汽車產業轉型時代,成爲新能源高端豪華的引領者。

  這是兩個強者的雙劍合璧,是在既有成功的基礎上,主動應對中國新能源產業趨勢,主動尋求持續向上突破。

  它的意義,遠不止於企業層面。

  在全球汽車產業革命邁向電動化、智能化深水區的今天,這種以整合實現資源集約、技術協同、市場互補的模式,爲中國汽車產業高端突圍趟出了一條新路。

  企業間的整合,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項難度極大的工程。

  更何況,極氪領克的整合,恰逢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產業鏈的轉移、組織的變遷、技術的更迭,讓這種整合猶如飛機在高速前行中,增加一個新的引擎。

  正因爲如此,在這場汽車產業的全球整合浪潮中,頗多坎坷。

  以日產本田爲例,合併案官宣不到兩個月,突發變故,日產以雙方未達成共識爲由,暫停了與本田的合併談判。

  相比之下,極氪科技集團的整合動作,堪稱教科書級別。

  這背後,離不開吉利控股豐富的併購經驗,以及車圈老法師安聰慧一系列標本兼治的手術式切割與系統性重建。

  在產品研發協同上,集團通過強矩陣、流程型組織的雙向組合拳,極大縮短了決策鏈。

  新成立的極氪科技集團將獨立承擔研發職能,原來彙報給吉利汽車的決策鏈條,劃歸到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管理。

  更加扁平化的組織,方便拉動資源,節省費用,實現整體開發效率提升15%以上。

  在製造端,集團推動“大製造+大質量”雙輪驅動的一體化管理,實現資源最大化整合,整體管理效率提升20%以上。

  在銷售端,兩個品牌獨立運營,同時建有溝通機制如用戶委員會,充分協同。

  在產品端,也有產品委員會對領克品牌和極氪品牌的產品線進行協同。

  這一系列整合動作,爲極氪科技集團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不僅是研發、管理效率的提升,在規模化採購、營銷中後臺共享、服務、物流等各領域,都開始創造價值。

  然而,整合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而是以聚變形成合力和勢能,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時代,最終打贏三大戰役:

  技術創新戰、產品價值戰、全球突圍戰。

  極氪和領克合併以後,會形成平臺化戰略,雙方共享技術平臺。

  以三電爲例,極氪科技集團將擁有最強的純電和最強的混動。純電方面,領克將全面使用極氪自研的浩瀚架構。而混動方面,極氪也即將推出超級電混技術。

  這一引領行業的創新,將首發搭載在極氪全尺寸旗艦SUV上,並亮相今年上海車展。

  智駕方面,極氪、領克將全部使用極氪自研的浩瀚智駕系統,同時在硬件和智駕域控等領域全部實現自研自制。

  據安聰慧透露,領克未來會全部使用自研的高階智駕系統。

  作爲集團的第一個整合成果,領克900會率先搭載極氪浩瀚智駕。同時,該車型還將使用英偉達最新Thor芯片。

  平臺化的好處是,未來極氪科技集團的研發將高度聚焦,有助於浩瀚智駕系統的快速迭代。

  外界能看到的結果就是:

  從去年底無圖NZP上車,到今年2月份即將開啓車位到車位(D2D)萬人公測,極氪智駕系統的全棧自研能力和迭代速度,非常快。

  平臺化戰略,不僅可實現技術共享,同時也有助於市場和渠道的整合。

  過去,極氪和領克都有自己的車型,合併爲極氪科技集團之後,車型將統一規劃。

  以2025年爲例,領克將推出兩款新車型,極氪將推出三款新車型,同時兩大品牌將在渠道建設層面加深協同。

  具體而言,領克將藉助極氪在一線城市的高端豪華經驗,極氪則利用領克在新興下沉市場的渠道資源,帶來更多的客戶觸達和銷量貢獻。

  最終,實現極氪科技集團做高端豪華品牌,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的造車理念。

  在海外,截至2024年,領克已進入39個國際主流市場,尤其在歐洲市場,得益於沃爾沃的渠道,領克根基深厚。

  同時,極氪也進入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未來,極氪和領克除歐洲以外的海外團隊,將深度整合,共享研發、渠道、營銷、服務等資源,用一個團隊開拓兩個品牌的國際市場。

  生而全球,是領克和極氪的共同基因。

  經過全方位整合後的極氪科技集團,將最大化發揮整合協同效應,打響全球高端市場的突圍戰。

  在燃油車時代,全球高端豪華汽車市場的規則,由德國車企主導。

  奔馳、寶馬、奧迪(BBA)憑藉內燃機技術壁壘、品牌歷史積澱與全球銷售網絡,構建了一條看似不可逾越的護城河。

  2024年,BBA全球總銷量超過600萬輛,佔據全球豪華汽車市場七成以上份額。

  這種壟斷不僅是市場份額的固化,更是用戶心智的長期佔領,BBA定義了高端,並形成一場持續百年的心智圍城。

  然而,這一格局的根基正在鬆動。

  電動化、智能化的顛覆性變革,讓中國車企第一次獲得與BBA同臺競技的入場券。

  特斯拉的崛起,已經證明電動化可以打破傳統品牌溢價,而中國車企則更進一步:

  以電動化、智能化爲支點,疊加本土供應鏈效率、用戶需求洞察與生態化創新,正在重構豪華車市場的價值標準。

  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企在高端豪華上,給了BBA迎頭痛擊。

  理想、鴻蒙智行,分別錄得50萬和44.5萬的銷量紀錄。而合併後的極氪科技集團也取得了50萬輛的佳績。

  其中,領克全年交付超28萬,極氪交付突破22萬。

  三大車企均在2024年實現了高速增長。

  相比之下,BBA的國內銷量在2024年僅爲204萬,已被極氪、理想、鴻蒙智行逼近,而且還在同比下滑中。

  放眼2025年,理想、鴻蒙智行都制訂了激進的增長計劃,極氪科技集團更定下兩年內實現年銷100萬輛的宏偉目標。

  這一升一降,正在動搖傳統豪華車市場。

  以極氪、理想、鴻蒙智行(ZLH)爲代表的中國車企,逐漸完成對BBA的合圍,並有望改寫全球豪華車市場格局。

  三大車企,技術路線迥異,理想深耕家庭場景,鴻蒙智行依託華爲生態,打造智駕、智能互聯護城河。

  極氪則代表了豪華科技,以全棧自研的軟硬件技術,重塑性能與安全標準。

  三大車企的代表車型,領克900、極氪EX1E、理想L9、問界M9,將在2025年上演高端旗艦之戰。

  這將是一場巔峯對決,最終決定ZLH三強走勢。

  在這場對決中,極氪科技集團在大型和全尺寸SUV領域,正通過Thor芯片、L3智能駕駛、超級電混技術等,給另外兩家帶來巨大壓力。

  尤其是,按照計劃,極氪L3級自動駕駛將在4月上海車展亮相,預計年底具備量產車交付能力。

  這讓外界對極氪的未來充滿想象。

  經過整合後的極氪科技集團,正與國內車企攜手,開啓全球智駕新時代,並引發一場關於豪華車的價值重估。

  或許,不遠的將來,當BBA的光環逐漸褪去,全球消費者會意識到:

  豪華車的未來,由中國定義!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若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